《尋求漸進政治改革的理性》是2009年6月中國物資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湘林。
基本介紹
- 書名:尋求漸進政治改革的理性
- 作者:徐湘林
- ISBN:9787504730817
- 頁數:226
- 定價:29.80元
- 出版社:中國物資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6
- 副標題:理論、路徑與政策過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尋求漸進政治改革的理性:理論、路徑與政策過程》是作者於1996-2006年期間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研究成果的累積。《尋求漸進政治改革的理性:理論、路徑與政策過程》的主題是探討中國政治改革實際運行中可觀察的某些規則和邏輯,解釋中國政治改革漸進模式的特點和運行方式以及這些特點和方式產生的原因和條件。《尋求漸進政治改革的理性:理論、路徑與政策過程》在研究方法上選擇的是政策過程的分析,試圖在經驗和事實的基礎上探討中國政治改革的理論、路徑和政策過程等相關問題。
作者簡介
徐湘林,198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系並留校任教,199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Irvine)獲得政治學博士學位。現任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副院長,從事比較政治學、中國政府與政治、公共政策等方面的教學和研究。同時兼任北京大學中國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學政治發展與政府管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級研究員、教育部社會科學委員會委員、中國政治學會常務理事等職務。
圖書目錄
第一篇 政策過程的理論研究途徑
從政治發展理論到政策過程理論
一、政治發展理論的缺失與替代理論的意義
二、政治變遷的理論解說
三、政策過程:一種政治改革研究的中層理論
四、政策過程理論的框架
以政治穩定為基礎的中國漸進政治改革
一、政治改革的目的與政治穩定
二、漸進政治改革的歷程
三、作為政策選擇過程的漸進政治改革
四、當前漸進政治改革面臨的現實問題
五、漸進政治改革的限度和制度空間
政治改革政策的目標設定和策略選擇
一、政治改革政策選擇的三大變數關係
二、政治改革目標和策略設定
三、政治改革的波浪式發展和預應性延續
第二篇 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與政策
後毛澤東時代精英轉換和依附性技術官僚的興起
一、用社會經濟因素解釋精英轉換的局限
二、精英轉換的政治動力
三、作為政治決定的精英轉換
四、作為政策執行的精英轉換
五、新精英與依附性技術官僚(Technocrats)
黨管幹部體制下的基層民主試改革
一、黨管幹部任用體制的組織目的和性質
二、傳統幹部選拔任用體制的缺失與運行中的弊端
三、中央幹部體制改革政策與地方民主試改革
四、地方政治民主試改革的出發點和動機
五、結論
“三農”問題困擾下的中國鄉村治理
一、村民自治、地方權威與利益共同體
二、政策結構、行政體制與“三農”問題
三、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與體制制約
四、農村政治穩定與治理模式的結構性變化
非政府組織的理論誤區與發展空間
一、非政府組織理論研究的價值定式
二、非政府組織的政治性質和組織效率誤區
三、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關係
四、結論
第三篇 政府體制改革的路徑與政策
國有企業改革中的政府與企業關係
一、經濟改革前國有企業的特徵和政府與企業間關係
二、1979一1989年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與企業間關係的變化
三、1992年以來的企業改革和政府與企業間關係
四、結論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體制制約與制度創新
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理論準備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執行困境
三、傳統行政執行體制的制約
四、行政執行體制轉變的制度創新
建立法治型責任政府的路徑與契機
一、根治地方保護主義的政治學分析
二、“非典”危機為中國政府帶來改革契機
三、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地方官
農村社保體制轉型與地方政府創新
一、農村社會福利體制發展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境遇
二、農村社會福利體制轉型的特點和困境
三、政府推動體制轉型和制度創新的作用
四、“五保村”模式的理論啟示和現實前景
第四篇 經驗借鑑的比較政治經濟學分析
論東亞發展模式及其內在原因
一、後發展國家與地區經濟發展中的政府干預和發展戰略
二、權威主義和經濟發展動力
三、政府與社會的關係
四、非政治化的行政技術官僚層
五、結論
論美國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一、地方主義傳統以及中央與地方二元制的憲政衝突
二、政策集中化及中央與地方合作
三、新聯邦主義和政策分散化
四、結論
第五篇 公共政策研究方法與本土化
公共政策研究基本問題探源
一、公共政策學科產生和發展的條件
二、公共政策學科的基本研究範疇
三、公共政策學科的研究領域與狀態
四、公共政策分析與政治民主
五、結語
政策科學的理論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
一、中國政策科學發展的現狀與特點
二、政策科學學科發展的理論困境
三、政策學科本土化的內容
後記
從政治發展理論到政策過程理論
一、政治發展理論的缺失與替代理論的意義
二、政治變遷的理論解說
三、政策過程:一種政治改革研究的中層理論
四、政策過程理論的框架
以政治穩定為基礎的中國漸進政治改革
一、政治改革的目的與政治穩定
二、漸進政治改革的歷程
三、作為政策選擇過程的漸進政治改革
四、當前漸進政治改革面臨的現實問題
五、漸進政治改革的限度和制度空間
政治改革政策的目標設定和策略選擇
一、政治改革政策選擇的三大變數關係
二、政治改革目標和策略設定
三、政治改革的波浪式發展和預應性延續
第二篇 政治體制改革的路徑與政策
後毛澤東時代精英轉換和依附性技術官僚的興起
一、用社會經濟因素解釋精英轉換的局限
二、精英轉換的政治動力
三、作為政治決定的精英轉換
四、作為政策執行的精英轉換
五、新精英與依附性技術官僚(Technocrats)
黨管幹部體制下的基層民主試改革
一、黨管幹部任用體制的組織目的和性質
二、傳統幹部選拔任用體制的缺失與運行中的弊端
三、中央幹部體制改革政策與地方民主試改革
四、地方政治民主試改革的出發點和動機
五、結論
“三農”問題困擾下的中國鄉村治理
一、村民自治、地方權威與利益共同體
二、政策結構、行政體制與“三農”問題
三、解決“三農”問題的政策與體制制約
四、農村政治穩定與治理模式的結構性變化
非政府組織的理論誤區與發展空間
一、非政府組織理論研究的價值定式
二、非政府組織的政治性質和組織效率誤區
三、非政府組織與政府的關係
四、結論
第三篇 政府體制改革的路徑與政策
國有企業改革中的政府與企業關係
一、經濟改革前國有企業的特徵和政府與企業間關係
二、1979一1989年國有企業改革和政府與企業間關係的變化
三、1992年以來的企業改革和政府與企業間關係
四、結論
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體制制約與制度創新
一、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理論準備
二、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的執行困境
三、傳統行政執行體制的制約
四、行政執行體制轉變的制度創新
建立法治型責任政府的路徑與契機
一、根治地方保護主義的政治學分析
二、“非典”危機為中國政府帶來改革契機
三、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地方官
農村社保體制轉型與地方政府創新
一、農村社會福利體制發展的歷史背景和現實境遇
二、農村社會福利體制轉型的特點和困境
三、政府推動體制轉型和制度創新的作用
四、“五保村”模式的理論啟示和現實前景
第四篇 經驗借鑑的比較政治經濟學分析
論東亞發展模式及其內在原因
一、後發展國家與地區經濟發展中的政府干預和發展戰略
二、權威主義和經濟發展動力
三、政府與社會的關係
四、非政治化的行政技術官僚層
五、結論
論美國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
一、地方主義傳統以及中央與地方二元制的憲政衝突
二、政策集中化及中央與地方合作
三、新聯邦主義和政策分散化
四、結論
第五篇 公共政策研究方法與本土化
公共政策研究基本問題探源
一、公共政策學科產生和發展的條件
二、公共政策學科的基本研究範疇
三、公共政策學科的研究領域與狀態
四、公共政策分析與政治民主
五、結語
政策科學的理論困境及其本土化出路
一、中國政策科學發展的現狀與特點
二、政策科學學科發展的理論困境
三、政策學科本土化的內容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