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在寧靜而美麗的深山村落里,家家戶戶流傳著“魚王”的傳說,人們說他是魚鷹之子,捕魚的曠世高手,卻從沒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一個八歲的孩子在父親的陪伴下出門遠遊、苦苦尋找“魚王”學藝,找到了傳說中的老魚王,也從老人的口中得知了魚王家族一段精彩離奇、不為人知的民間傳奇歷史。在這段故事中,男孩經歷了愛與人生的洗禮,最終成長為新的魚王傳人。唯美寂靜的深山,大雪皚皚的山間小屋裡,善良純淨的孩子和飽經滄桑的老人共同譜寫了寧靜壯美的生命畫卷。
作品目錄
創作背景
“我的童年有許多與魚打交道的機會,因為我生在海邊、河邊。那些年經常發大水,水退後會有大量的水灣和溝汊留下來,裡面總是有很多魚。捉魚成為最有趣的事情,魚是朋友,它們在我眼裡有一種奇怪的神秘感。後來我又到大山里生活,山裡的人要捉到一條魚卻極困難,這和海邊的生活與見聞形成了兩極化的對比。前幾年我又遇到了一位大河邊上的魚王,這個老人的傳奇經歷又勾起了我童年的回憶。他的傳奇加上我的經歷,就寫成了這本書。”張煒在接受《
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採訪時,談起了自己這部作品的創作初衷。他說,作品中寫的都是自己的經歷,是自己看到的或親自試過的。
人物介紹
“我”
在深山村落里,家家戶戶流傳著“魚王”的傳說,卻從沒有人見過他的真面目。“我”是一個8歲的男孩,在父親的陪伴下,“我”去苦苦尋找“魚王”學習捕魚手藝,出門遠遊的“我”終於找到了傳說中的老魚王,也從老人的口中得知了魚王家族一段精彩離奇、不為人知的民間傳奇歷史。在這段故事中,男孩經歷了愛與人生的洗禮,最終成長為魚王傳人。
在故事中,“我”一心想尋找“魚王”的最初動機,無非是源自對吃魚的渴望,立志成為一位抓魚的能人。當“我”終於在兩位“魚王”的人生經歷中參悟成長,決心成為一個“大魚”的守護者。
“旱手”和“水手”
“我”先後所拜的兩位師傅,兩個魚王的後代。這兩位師傅,一男一女,這時都已年近80了,他們本是天作之合,卻成了終生的仇家;他們相互間有難消的恨,卻也有刻骨的至死未泯的愛。他們的不能結合與分隔到死,與父輩“太想做魚王”有關,也與“族長”的存在有關,所以他們的故事越讓人悲憤難抑,由此引發的思考也更深透,小說的力量就體現在此。比較而言,那位“旱手”師傅可謂是個哲人,他話不多,但一出口,皆非尋常。他身世悲苦,一生都在逃離和避世,也一輩子在思考和反思。他說,“本事不光是從別人那兒取來,還要自己去找,一點一點找到一些、放下一些,最後留下來的,才是有用的真本事”,“長輩人牽手走三里,自己走七里。一輩子十里”,“人的一輩子都在學,最後也不能說學成了”……這些話句句意義深刻,令人茅塞頓開。他關於族長、關於魚王之害、關於捕魚的道德以至關於整個人生的思考,更時時給人以震驚和警醒。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傳奇色彩
《尋找魚王》題材具有傳奇性,寫的是高山上的捕魚人。高山缺水,自然少魚,小說一開始通過“我”和父母對魚的饞、對魚的憧憬和嚮往,突顯了魚這稀罕物在山民心中的地位,也勾起了小讀者強烈的興趣。這是很高妙的故事入口,也證明作者已諳熟了兒童的閱讀趣味。再讀下去,故事的線索越扣越緊,讀者的心也被扣緊了。這當然更借重於生活本身的吸引力:這裡的捕魚人分“旱手”和“水手”兩種,前者大多不會游泳,擅長在沒有水的地方找魚,有時是在積水裡撈魚,有時是從濕土裡挖魚;後者則生活在水邊,有水時他們可大顯身手,到了旱季就束手無策。所以在乾旱的山區,魚更顯金貴,“旱手”也反而比“水手”更有地位。這樣,被老百姓神化了的最善捕魚的“魚王”也就分為兩種,小說寫的正是這樣兩位“魚王”間發生的傾軋,其中一位被害死,另一位多年後也死於非命。他們的死又都與無處不在的“族長”有關。族長是地方最高權勢代表,是中國幾千年宗法制社會的象徵,魚王悲劇的根源正在這裡。故事一路讀來扣人心弦,同時又內涵深幽,耐人尋味。
藝術特色
獨特渲染
《尋找魚王》不是一部以懸念性見長的兒童小說,它並不缺乏少年朋友們格外鐘情的傳奇性。“魚王”的名號本身就是一個充滿傳奇感的符號。儘管隨著作品敘事進程的展開,它原有的傳奇內涵不斷為現實的合理解釋所取代,但在作品中,關於大山裡的人們對於魚的各種獨特敏感的渲染,關於“旱手”與“水手”魚王如何各顯身手抓魚的敘述,關於“魚王”師傅如何從山谷的水坑、嶺背的冰洞乃至無水的沙地里擒出大魚的描寫,等等,無不令人感嘆稱奇。閱讀這些從作家記憶深處流溢出來的真實的和想像的“魚”的故事,對於已經遠離這樣生活的當代孩子來說,是一種別樣的“出門”與成長。
個人化成長的故事
《尋找魚王》首先是一個小男孩的故事,是他獨一無二的命運。這段不平凡的人生經歷被作家藉由一個寓言的外殼,即“尋找魚王”包裹起來並賦予其神秘色彩。但剝離了外在形式後,它首先是一個具有吸引力和夢幻色彩的冒險故事,是一個大膽的男孩離家遠行,追求夢想的神奇故事。它具有特殊性甚至是私密性,這一點對於作為閱讀主體的低年齡段讀者而言尤其重要。主人公的個性在文本中發揮著重要導向作用,深刻影響並決定著成長的道路與方向。這個孩子所面向的首先是自己的內心世界而非外部空間,在師傅去世後,“我”是該同爸爸一起回家,還是繼續“尋找魚王”?在得見“魚王”的真正模樣後,“我”是該遠遠逃離還是繼承使命守護著它?成長中的矛盾與掙扎、彷徨與無助,乃至思索與頓悟主要發生在“我”自己的心靈世界,發生在個體的內部。“個人化成長”順理成章地成了這部小說直觀的功能指向。
作品影響
2016年2月4日,《尋找魚王》入選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全民閱讀活動組織協調辦公室組織開展的2015年度“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少兒類圖書。
2016年11月,《尋找魚王》入選第三屆“上海好童書”的得獎書目。
2017年4月,《尋找魚王》獲得第六屆中華優秀出版物(圖書)獎。
2017年12月21日,《尋找魚王》獲得山東省第十二屆精神文明建設“文藝精品工程”優秀作品獎。
2020年4月,《尋找魚王》入選2020年絲路書香工程項目。
作品評價
“這是一部帶有幻想色彩的兒童文學作品。善良純淨的孩子和飽經滄桑的老人共同譜寫了寧靜壯美的生命畫卷。”
(中國當代作家張之路評)“以《尋找魚王》來說,這顯然不是一部以懸念性見長的兒童小說,故事講的不是一個關於初出茅廬的少年如何征服世界的成長敘事,而是初涉世事的少年如何在成長中學習一種面對世界的恭敬之心。”
(浙江師範大學教授方衛平評)“《尋找魚王》最後暗示我們:真正的魚王應是強大無比的自然之力,世上萬物都須以大自然的平衡為王,不然,無論什麼“族長”或人間的“魚王”都將遭致毀滅。這是一部內涵深邃的小說,同時又是很好看的作品,它在人物描寫和探討宇宙人生上的深度,在以往兒童文學中是少見的。”
(文學評論家劉緒源評)“《尋找魚王》回應著中國兒童文學的一個緊要危機,我們所缺的或許就是這樣一種文化自信,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不管每一代年輕人過著什麼樣的物質生活、懷著什麼樣的熱望和夢想,時間和自然之中依然存在著指引人生的恆常之理。成年人、老人依然有話可說,不是說教,不是規訓,而是在大地之上、古老相傳的故事中,把那些基本的人類經驗,關於人類如何達至善好生活的經驗傳遞給後人。”
(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李敬澤評)“張煒的《尋找魚王》把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這一宏大母題寓於一個“漁王”的形象中。在這個特別的成長故事裡,主人公最終學會的不僅是生之技巧,更是生之哲理,生之真諦。”(中國作家協會創研部綜合二處處長納楊評)
“這是一部純淨唯美的兒童文學作品。作品呈現了一個富有中華傳統文化魅力的傳奇世界,令小讀者在富有民俗韻味和地域風情的故事中,體味愛與生命的深遠況味。作品通過一個內含深幽、耐人咀嚼的故事告訴當下的孩子們:不管世事如何變遷,不管你們過著什麼樣的物質生活、懷著什麼樣的熱望和夢想,時間和自然之中依然存在著指引人生的恆常之理。”
(山東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劉海棲評)出版信息
《尋找魚王》首次發表於《
人民文學》2015年第6期。2015年5月,由明天出版社出版單行本,後有不同版本的再版。
2020年3月,明天出版社與泰國紅山出版社簽訂著作權輸出契約,《尋找魚王》成功輸出泰文版。
2020年7月,尼泊爾當代出版社將《尋找魚王》以中尼雙語等形式在尼泊爾出版上市。
截止目前,《尋找魚王》已成功輸出10個語種,包括俄語、法語、土耳其語、葡萄牙語、尼泊爾語、阿拉伯語、印度尼西亞語、越南語、高棉語、泰語,並與多家國外出版社達成英語、義大利語、西班牙語、韓語的著作權輸出意向。
作者簡介
張煒,中國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山東省棲霞市人。1975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
古船》《
九月寓言》《
刺蝟歌》《
外省書》《
你在高原》《
獨藥師》《
艾約堡秘史》《
我的原野盛宴》《尋找魚王》等作品。作品獲優秀長篇小說獎、“百年百種優秀中國文學圖書”、“世界華語小說百年百強”、茅盾文學獎、中國出版政府獎、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中國作家出版集團特別獎、南方傳媒傑出作家獎、京東文學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