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個人”

無論在邏輯還是現象層面,現代個人觀念,始終與整個現代中國文化文學有著不解之緣:它不僅相伴或糾結於現代中國文學發生、演變的歷史進程,亦影響著對這一歷史進程及其性質的史學闡釋。本書選取晚清至五四這一具有發生學意義的關鍵時段,在文化——文學、思想——觀念、歷史——理論相結合的綜合性視野中,以經典著述和文獻史料為依據,以範疇、觀念、思想分析為脈絡,把“個人”這樣一個關鍵字和核心觀念從相關思想表述、文化文學話語中剝離出來,將其作為現代中國思想文化文學的一種元話語、元觀念加以研究,從發生學的意義上探討現代個人觀念的發生與現代中國思想的複雜關係。

基本介紹

  • 書名:尋找"個人"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頁數:279頁
  • ISBN:9787500461333
  • 作者:羅曉靜
  • 出版日期:2007年6月1日
  • 開本:32
  • 品牌: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現代個人觀念不僅相伴或糾結於現代中國文學發生、演變的歷史進程,而且影響著這一歷史進程及其性質的史學闡釋。本書將題旨集中在“個人”與“個人觀念”上,系統深入地研究這一元話語和元觀念在清末至“五四”這一特定歷史語境中的發生、嬗變,它以經典著述和文獻史料為依據,把“個人”這一核心觀念從文化文學話語中剝離出來,將其定為中國思想文化的元觀念,從發生學的意義上探討現代個人觀念的發生與現代中國思想的複雜關係。該論文概念、範疇的界定清晰、科學,個案分析見解獨到,其諸多觀點發前人之未發,具有很大的啟發性。

作者簡介

羅曉靜:1978年3月生,湖北松滋人。2000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中文系,獲文學學士學位;2002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文學碩士學位;2005年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文學院中國現當代文學專業,獲文學博士學位。現任教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新聞與文化傳播學院,主要從事中國近現代思想、文化、文學研究。曾參與教育部新世紀網路教育工程等項目3項,參編《現代中國文學·網路課程》等教材,在《華中師範大學學報》等刊物上發表論文十餘篇。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緣起:現代個人觀念與現代中國文化文學
第二節 問題:研究歷史與現狀
第三節 界定
一 主要概念
二 基本內容
三 方法和結論
第二章 從鴉片戰爭到戊戌維新:“人”與“天”的分離
第一節 將“人”從“天”中釋放出來
一 古代中國“人”的觀念的本質
二 古代中國“人”的觀念的變數
三 “天”的退讓與“人”的出現
第二節 重估“人”的價值:從龔自珍到譚嗣同
一 龔自珍——“眾人之宰,自名曰我”
二 譚嗣同——“衝決網羅”
第三節 重釋“人”的本質:從早期改良派到康有為
一 早期改良派——人人有“自主”、“自立”之權
二 康有為——“各為一身,各有自立自主自由之人權”
第三章 清末民初:從“人”到“個人”的過渡
第一節 中國現代個人觀念的起源
一 “個人”之語境的形成
二 西方“個人”話語進入中國
三 “國民”:在“人”與“個人”之間
第二節 合“群”的“個人”:主流話語
一 嚴復的群己之辨
二 梁啓超的新民理想
三 革命思潮中的國民情緒
第三節 尚“獨”的“個人”:另一種聲音
一 “依自不依他”——章太炎的最高原則
二 “任個人而排眾數”——魯迅的獨特取向
第四章 五四前後:現代個人觀念的確立和多元化
第一節 個人觀念的承接與轉換
一 從“小”到“大”——“個人”地位的轉變
二 從“公”到“私”——“個人”領域的擴展
三 “個人”的凸顯與歧義的產生
第二節 激進與激退:以陳獨秀、李大釗為代表
一 陳獨秀——從“個人本位主義”到“虛無的個人主義”
二 李大釗——“個人”與“民眾”的雙重代言
第三節 堅守與困境:以胡適、周作人為代表
一 胡適——“健全的個人主義”
二 周作人——“單位是個我,總數是個人”
第四節 矛盾與懸置:以魯迅為代表
第五章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英文目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