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百問:教學實施中的行與思

專題百問:教學實施中的行與思

《專題百問:教學實施中的行與思》是2015年12月北師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吳泓。

基本介紹

  • 書名:專題百問:教學實施中的行與思
  • 作者:吳泓
  • 出版社:北師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2月
  • 頁數:256 頁
  • 定價:35.5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30319704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語文應該學些什麼”是一個百年追問的問題,儘管不同時期的學者均發表了不少真知灼見。但目前語文課堂上仍處於教師不知在教什麼,學生不知該學什麼的尷尬困境。《專題百問:教學實施中的行與思》作者用自己多年來的實踐,清楚地回答高中語文課程實施模組設定、專題教學的實際操作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河中問題,解決廣大高中語文教師的各種顧慮。《專題百問:教學實施中的行與思》是我國一本以生動的問答形式呈現高中語文模組課程 專題教學的具有針對性和實踐性的書。對專題教學具有較強的指導意義和開拓意義。

圖書目錄

第一輯 什麼年齡讀什麼書,什麼學段做什麼事
1.當今的高中語文教學存在哪些問題?原因何在?
2.真實的語文學習是如何發生的?
3.“常態”語文學習應該具備怎樣的特徵?
4.語文學習的本質規律是什麼?
5.我的語文教育觀是怎么來的?
6.高中階段,學生的思維和語言有哪些發展和變化?
7.感悟、思辨、研究,這三種思維和語言的特點及差異是什麼?
8.為什麼高中階段語文要進行專題研究性學習?
9.什麼是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
10.高中語文專題研究性學習的核心要素是什麼?
11.為什麼高中階段學生要讀“整本的書”?
12.專題研究性學習的“整本的書”指哪些學習材料?
13.“研究性學習”和“接受性學習”相互排斥嗎?
14.國中階段的學生適合做這樣的專題研究性學習嗎?
15.為什麼說專題學習不怕考試?
第二輯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16.專題設定應該遵循哪些基本原則?
17.專題學習材料應具有怎樣的特徵?
18.為什麼專題學習要表明正確的價值取向?
19.專題學習的人格培育目標是什麼?
20.怎樣確定一個專題學習的具體目標?
21.專題學習過程具體分為哪幾個階段?
22.剛開始做專題學習,教師怎樣“挖一個洞”?
23.教師怎樣“拉一條線”?
24.如何依據“學情”設計、組建、確定專題?
25.怎樣依據“學情”調整專題內容的學習順序?
26.專題學習之前,教師怎樣做資料收集的準備工作?
27.第一個專題,教師必做哪兩件關鍵的事情?
28.為什麼專題學習最好從《詩經》開始做起?
29.怎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愛上《詩經》?
30.《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為什麼不是專題學習的內容?
31.如果要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我會如何進行指導?
32.專題學習一時帶不來學生的改變,教師怎么辦?
第三輯 “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
33.專題學習初期,學生不喜歡讀書,給時間也不讀怎么辦?
34.教師怎樣安排專題學習課時?
35.“導讀”要做好哪些事情?
36.在“泛讀概述”環節,怎樣指導學生提取重要的背景信息?
37.怎樣在網上選購“精讀”的“原作”?
38.怎樣指導學生精讀“原作”?
39.怎樣指導學生研讀專家學者解讀“原作”的文章?
40.怎樣讓專家學者幫你教會學生解讀“原作”?
41.有專家學者解讀,教師還需要給學生解讀文本嗎?
42.在“精讀原作”環節,為什麼要適時開設“原作”探究課?
43.怎樣開設“原作”探究課?
44.怎樣幫助學生學會思考,學會提問?
45.學生不提問怎么辦?
46.評判學生提問的價值標準是什麼?
47.為什麼設計《學會提問:批判性思維指南》《寫給中學生的邏輯學》的學習?
48.教師在課堂上儘可能不問學生,什麼時候提問更恰當?
第四輯 生成思想,才能生長出高質量的語言
49.在“上網研讀”環節,怎樣培養學生閱讀“長文”?
50.“上網研讀”環節後,應如何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51.怎樣指導學生學會利用“搜尋引擎”或“中文資料庫”查找資料?
52.在專題學習過程中,怎樣了解學生的閱讀情況?
53.專題學習進行中,教師如何判斷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時機?
54.在“再讀、深解”的第二課段,教師怎樣“添柴加火”?
55.輔助性閱讀材料或觀點有衝突的文章該怎么用?
56.觀點有衝突的文章什麼時候提供給學生比較合適?
57.專題學習,我的學生都做些什麼作業?
58.為什麼我的學生不做“那些語文作業”?
第五輯 “不要煩,不要放棄,不要敷衍”
第六輯 要“授人以漁”
第七輯 溫暖而百感交集的旅程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