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口鎮

將口鎮

將口古稱榆溪,南宋時期為紀念一位抗擊外寇而英勇獻身的將領而得名。將口鎮位於武夷山南麓,南距南平市建陽區城區11公里,北距武夷山景區22公里,建陽區轄鎮。1949年設將口區,1958年改將口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建鎮。朱熹過芹溪曾作《芹溪九曲》。有商周文化遺址和唐窯遺址。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19397公頃,常住人口17716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將口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南平市建陽區
  • 電話區號:0599
  • 郵政區碼:354200
  • 地理位置:建陽區北部11公里處
  • 面積:19397公頃
  • 人口:17716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
  • 著名景點:考亭書院
  • 機場:北距武夷山機場30公里
  • 火車站南平市站
  • 車牌代碼:閩H
簡介,歷史沿革,資源狀況,地圖信息,

簡介

將口歷史悠久,古稱榆溪,南宋時期為紀念一位抗擊外寇而英勇獻身的將領而得名。將口鎮位於建陽市北部,武夷山南麓,南距建陽市區16公里,北距武夷山景區22公里,峰福鐵路、寧武高速公路、浦南高速公路、303省道以及在建、籌建的京福高速鐵路、浦建龍梅快速鐵路均貫穿境內;集鎮區距寧武高速落地互通口2公里,距京福高鐵武夷山東站和規劃中的武夷山新機場4公里。優越的地理位置使將口成為閩浙贛重要交通樞紐、武夷新區的核心組團和閩北新興產業的基地。轄13個建制村,53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2012年,實現社會生產總值13.7888億元,地方級稅收1201.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886元。全鎮各村實現“路、電、訊、水”四通工程,是福建省首批科技示範鎮、新農村建設試點示範鎮、省級生態鄉鎮、第十、十一屆省級文明村鎮。
全鎮上下緊緊圍繞市政府提出的提前三年與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鎮第十二次黨代會確定的目標,強化創新驅動,積極融入武夷新區發展大局,加快推進文明生態綠色發展,全力打好“五大戰役”,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著力打造海峽西岸經濟區域重要交通樞紐,武夷新區物流商貿中心、產業園區和生態宜居新興城市,以昂揚的工作狀態迎接高鐵時代的到來。

歷史沿革

將口歷史悠久,古稱榆溪,將口地名與一位忠烈將軍連在一起.南宋時期為紀念一位抗擊外寇而英勇獻身的將領而得名。 南宋時有位將軍戰死沙場,臨終前囑部下將其首級割下,以免落入敵手.部將突圍途經榆溪時,將軍首級唾液直流,部將以為將軍有所指,遂將其頭顱埋在榆溪村正北。此事縣誌有記載。將軍氣節本忠義。日後朝廷為表將軍之忠勇,頒旨將榆溪改名將口(將軍之口),並建東平寺以紀念。全境宋、元時屬崇文旱、明、清時屬崇文下里,1949年解放後,曾設將口區、公社、鄉,1992年12月撤鄉建鎮。這裡古蹟眾多,文化燦爛,現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將口具有悠久歷史的底蘊,境內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唐窯遺址,還有多處商、周、漢代文物遺址,宋代著名哲學家張橫渠祠堂至今矗立在將口古街,保存完好,明清時期建造的臨水宮牌樓,精美的磚雕、浮雕,人物造型栩栩如生,令人嘆為觀止。蘊育著悠久的歷史與燦爛的文化.

資源狀況

將口鎮物產豐富,盛產魚、優質米、蓮、茶、果、蛋、烤菸、食用菌、酒等,素有“閩北糧倉”、“蛋鴨之鄉”之美稱;鄉鎮企業發展迅速,擁有糧食、蛋品、竹木、綠色食品等加工企業和化肥、釀酒等龍頭企業;礦產資源豐富,擁有螢石、石英等礦藏,基礎設施日趨完善,村村通公路、通電話、通電力、通廣播電視;鎮裡擁有水力發電站2座,裝機容量1230千瓦,電力實現城鄉併網;集鎮有線電視實現與東南光纜網路聯網。由於地理位置處於閩北中心,具有承東啟西,連貫南北的區位優勢,是人流、物流、信息流通的聯結點,便於科技合作和聯合開發。隨著改革開放發展步伐的加快,將口已成為投資的熱土,興業的寶地,朝著文明、富裕、現代化的新型集鎮邁進。

地圖信息

地址:南平市建陽區三零三省道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