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家村位於鄉政府駐地西北6.8公里,東經118゜22’,北緯37゜13‘,支脈河南側。該村耕地面積2700畝,林地25畝,淡水養殖15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封家村
- 地理位置:鄉政府駐地西北6.8公里
- 面積:耕地面積2003畝
- 人口:957口人
基本情況,村史簡介,經濟發展,村莊建設,主要榮譽,歷史名人,
基本情況
2003年全村276戶,,經濟總收入9,931,320元,人均純收入3460元,有黨員27人,團員19人。
村史簡介
據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封氏族譜》載:明洪武二年(1369),始祖自山西洪洞縣遷來立村,取名封家村。民國25年(1936年)縣誌載有“封家”。
1942年10月,劉寅初介紹封長發加入中國共產黨,不久封立福、封象坤入黨。1943年4月,村黨支部建立,封象坤任書記。
經濟發展
該村主導產業是種植業,以種植棉花為主,棉花種植面積占耕地總面積的85%左右。
村內有棉花加工廠1處,紡織廠2處,帶動了農民增收致富。2006年,實現人均純收入5050元。
村莊建設
該村街道為二縱二橫,村主要街道已全部硬化完成,排水系統暢通。村容整潔,路兩側種植了國槐等樹木,環境優美,衛生清潔。
主要榮譽
2004年,被花官鄉黨委、政府授予“綜合治理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05年,被花官鄉黨委、政府授予“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2006年,被花官鄉黨委、政府授予“基層組織建設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歷史名人
封立端(1922—1997),花官鄉封家村人。自幼家貧,經常隨家人逃荒要飯。童年起從父學唱小曲小調,嗓音清脆,模仿力強,有表演天賦。長大後,外出唱小曲乞討要飯時,學了當時流行的“揚琴調”。
1944年冬,為慶賀“反蠶食”勝利和配合大參軍運動,廣北縣五區發動各村開展文娛活動,封家村辦起了小劇團。他與封立信、封立清、封洪臣、封洪泉、張九連、封金松、封象坤、封來賓等演員集資購買了服裝布料, 由劉秀針縫製戲裝。請來芬李村閆長鳳老師,用十個晚上的時間,教會了十個傳統戲劇目的唱詞、唱腔,區幹部還送來了配合抗日工作的演唱材料。春節期間演了二天三晚上,自此,封家村開始了化裝舞台演出活動。封立端秉性謙和,虛心好學,會演三十多個劇目。他自編自演了《拿懶漢》、《棒打薄情郎》、《汗衫記》等劇目。嗓音圓潤悅耳,吐字清晰,生、旦、淨、末、醜都演,尤工青衣,唱腔變化多樣、新穎。’如在《斷橋》中飾演白素貞時,“叫官人手拍心思前想後’’這句唱腔一波三折,起伏跌宕,耐人尋味,把白娘子對許仙既愛又恨的心情表達得恰到好處,讓人聽起來盪氣迴腸,觀眾都為之叫好。揚琴調改呂劇後,他創造了呂劇中有揚琴調韻味的唱腔,老少聽眾都能接受,深受歡迎。移植“樣板戲”時,他為《紅燈記》中李鐵梅“爹爹給我無價寶”設計了唱腔,突出了李鐵梅的剛毅形象。他扮演傳統戲《雙換妻》中的老媽,演得生動活潑,別具一格,受到了同行們的讚許和觀眾好評。
他一生致力於文藝事業,對傳統戲的挖掘、繼承、改造、發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在該村授徒五代:1951年冬辦劇團時只有5名老演員。他培養了封萬福、封洪 嵩、封洪亭等10多個新演員,大小劇目都能演出。1955年冬實行義務兵役制,封家有5名演員參軍,還有幾位成了高級農業合作社幹部和工作人員,主角演員減員太多,封立端抓緊培訓了封金亭、封洪秋等新生力量,保證了劇團正常演出。
1963年春,他傳授了封萬祥、張桂香、封洪太等一批新演員十多個傳統戲劇目。他們後來成了台柱子。
1967年唱“樣板戲”時,把京劇移植為呂劇,他設計了《紅燈記》中李鐵梅的唱腔,傳授了張桂秀、封象雲、封象春等新演員。
1978年冬傳統戲開禁時,他傳授了20多個劇目的唱詞、動作,對唱腔也進行了指導,培養了封金玉、封象祿、封萬秋、封新花等一批新演員。他耐心傳授,細心指導,不厭其煩。教育學員不能墨守成規,要有創新。他的弟子封金亭優美的唱腔轟動了淄河兩岸,張桂香唱紅,了青島貯水山。封立端授徒在梨園被傳為佳話。他不僅在該村授徒五代計40餘人,而且還在臨朐縣洛莊、益都縣辛莊傳授技藝,幫助這兩個村辦起了呂劇團。他的徒弟先後到遼寧省、吉林省、河北省及該省青島市、濰坊市、淄博市、東營市、濱州市各縣演出,為弘揚民族傳統文化----呂劇做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