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底村志

寺底村志

《寺底村志》是1999年寺底村村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寺底村志
  • 作者:寺底村村志編纂委員會
  • 出版時間:1999年05月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李西園、李培明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略古詳今,據實記述。時間上溯不限,下限至一九九五年,《大事記》自一八三四年至一九九五年。 二、本志以志為主體,配以記、傳、圖、表、錄等,平列章、節、目,橫排門類,以時為序,豎寫史實。共十九章五十四節。後綴《大事記》和《附錄》。 三、本志採用規範的語體文記述,歷史紀年,一律以公元紀年,建國前在公元紀年中夾注朝代紀年。 四、本志本著生不立傳的史學原則,現代人物中立傳者是為革命犧牲的烈士、已逝世的能工巧匠和專業技術人員。

作品目錄

封面
寺底村志
寺底村志編纂委員會
題詞
中共屯留縣委書記王進卯為本書題寫書名
屯留縣人民政府縣長李東峰題詞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防化部原部長李元題詞
圖片
《寺底村志》編纂委員會全體成員
寺底府君廟,一九三八年中共晉冀豫區委黨校駐地
廣川寺遺蹟——現存完好的佛像石窟
晉冀豫區委政治部駐地李兆榮院
中共中央北方局領導朱瑞的警衛部隊手槍班在李全金院駐紮
陶魯茄等同志駐地李紮根院
李黑女院曾是<黃河日報>編輯部的駐地
<黃河日報>印刷廠設在李興堂院內
晉冀豫區黨委政治部管理科駐地——李樹藻院
警衛部隊特務連在張丕堯,張金堯院內駐紮
為緬懷革命先烈開展愛國主義和革命傳統教育,村黨支部修建了烈士亭
寺底村辦煤礦遠眺
村民娛樂場所——廣蘆劇場
設計新穎,環境幽雅的育人園地——寺底學校
<寺底村志>編審人員審稿合影前排左起:李廣仁、李樹銘、李西園、李春元、李忠明、李廣元後排左起:田志遠、李培明、李凱建、李偉民
主編、主審人員在審閱<村志>定稿
寺底村基本農田保護區分布圖
寺底村現狀平面圖
解放前的寺底村——此圖系寺底籍、原長治市農機局黨組書記李春元根據回憶繪製
解放前的寺底村——此圖系寺底籍、原長治市農機局黨組書記李春元根據回憶繪製
寺底村重修府君廟碑文
序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第一章 建置
第二章 建村溯源
第三章 自然環境
第一節 地貌和地名
第二節 氣候
第三節 土壤
第四節 植被
第五節 自然資源
第四章 人口
第五章 農業
第一節 耕地面積及占有
第二節 耕地管理
第三節 種植業
第四節 農田建設
第五節 農機農具
第六節 林業
第七節 養殖業
第六章 手工業、工業、運輸業
第一節 傳統手工業
第二節 煤炭開採
第三節 其它工業和運輸業
第七章 商業、集市
第一節 商業
第二節 集市
第八章 村莊建設
第一節 街區名稱
第二節 道路
第三節 住宅、房舍
第四節 公共設施
第九章 教育
第一節 普通教育
一、抗日戰爭前
二、抗日時期
三、解放以後
第二節 業餘教育
第三節 教學設施
第十章 文化藝術
第一節 戲劇
第二節 音樂、舞蹈
第三節 香會
第四節 剪紙、紙紮
第五節 文化設施
第六節 文物古蹟
一、寺院
二、廟宇
三、古塋
四、鎮水塔、金龍橋、黑龍江
第十一章 衛生、體育
第一節 衛生機構
第二節 婦幼保健
第三節 公共衛生
第四節 體育
第十二章 政治
第一節 政黨
一、組織建設
二、思想建設
第二節 政權、政務
一、政權建設
二、福利救濟
三、婚姻登記
第三節 民眾團體
一、農民組織
二、青年組織
三、婦女組織
第十三章 軍事
第一節 八路軍駐村一年
第二節 兵役
第三節 民兵
第四節 支前參戰
第十四章 治安
第十五章 宗教
第一節 佛教
第二節 基督教
第十六章 民俗
第一節 稱呼
第二節 滿月、園鎖
第三節 婚姻嫁娶
第四節 壽慶
第五節 喪葬
第六節 節日
第七節 軼聞傳說
第十七章 民諺
第十八章 村民生活
第一節 村民收入
第二節 村民消費
第十九章 人物
第一節 人物傳
一、革命烈士
二、能工巧匠
三、醫生、教師
第二節 本村在外工作幹部
一、幹部名錄
二、工程技術、醫務人員名錄
三、人民教師名錄
大事記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