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成立
1972年,
Deutsche GrammophonGesellschaft(DGG)與
Philips Phonograhische Industry(PPI)宣告合併,取名為“Poly-GramInternational”(寶麗金國際有限公司),即“Polydor”的“poly”與“Phonogram”的“Gram”合成,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至此,寶麗金公司正式成立。
兩大公司合併的寶麗金集團於70年代協助飛利浦創造了卡帶,80年代又創造了CD雷射唱片,在業務上有了飛速的發展,並且將英國迪卡(
Decca)公司併入該集團。迪卡唱片公司創建於1929年,但是早在1914年,一家留聲機公司就以“迪卡”命名,後來這家公司擴展為迪卡唱片公司。至二戰前,迪卡公司不僅兼併了一些公司,並且擁有了一批優秀的錄音師,其中包括廣大愛樂者們所熟悉的
威爾金森(Kenneth Wilkinson)。由於迪卡公司不斷研製開發並推出新的錄音技術,使其在錄音製作方面始終處於世界前列。如“全頻段錄音”(ffrr)、“全頻段立體聲”(ffss)等。1957年,迪卡公司還取得了“
Argo”商標,專門出版古典唱片。
公司歷史
創立背景
1961年的美國分公司將美國麥克瑞(
Mercury)唱片公司收在旗下。麥克瑞公司始建飛利浦公司於1945年,總部設在芝加哥。最初以出版流行音樂為主,後步入古典音樂市場。該公司一向重視錄音技術的研究與試驗,首創了“三隻麥克風”錄音系統並開創了“傳真重現”(Living Presence)系列,深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歡迎。
強強聯合
寶麗金集團旗下的這三家唱片公司(
Deutsche Grammophon、
DECCA、
Philips)不僅是該公司的支柱產業,也是世界古典唱片市場中最有影響的廠家。它們各自都在錄音技術方面擁有自己的優勢,如:Deutsche Grammophon的4D技術,麥克瑞公司的LivingPresence,DECCA的ffrr及飛利浦公司的數字影碟技術等等。而且它們在對錄製古典音樂曲目選擇上各自也都情有獨鐘。如
Deutsche Grammophon的古典及浪漫交響樂,飛利浦公司的室內樂及聲樂,
DECCA的古典歌劇及麥克瑞公司的古典“發燒天碟”等都是它們各自的優勢項目。
進入90年代,寶麗金先後收購了美國的A&M、
Motown及英國的Island唱片公司,加上原來的Polydor、LondonPhilips等廠標,形成了歐洲流行音樂製作群體,大量錄製出版受世界樂迷歡迎的歐美流行音樂。此外,寶麗金繼續大力發展高質量
雷射錄像製品如MTV、古典及卡拉OK影碟。1992年推出數碼音帶(Digi-talCompactCassette),1995年推出新技術產品——
VideoCD。自90年代初,寶麗金開始製作發行電影、電視片。
遍布全球
寶麗金除在歐美各地設有分公司外,多年前已在亞洲的日本、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區設立分公司。近年來又在韓國、印尼、菲律賓、泰國、印度及台灣等國家或地區成立分公司,使其在亞洲地區的業務獲得更大的發展。另外,著名的美國泰拉克(
Telarc)公司的錄音製品,也由寶麗金代理在世界推廣發行。
早在1996年的時候,
浙江音像出版社就曾出版過一大批寶麗金系列VCD,這應該是國內正版VCD一次最大規模的發行,同期發行的品種應該不下100種(大概估計的保守數據,因為實在太多),當時在北京、長春等地都曾發現過大量的此類VCD,在中國已經很普及。此系列VCD均由寶麗金遠東辦事處中國業務部、聲威國際有限公司提供著作權,其中包括寶麗金原人原唱MTV系列、寶麗金原唱金曲系列、寶麗金巨星暢銷金曲系列,寶麗金巨星演唱會系列等,囊括了當時寶麗金的全部歌手,其中很大一部分為合輯,一線歌手則都有個人專輯。
作品形式
其中合輯大多數為原人原唱MTV,個人專輯則以
張學友的原人原唱MTV最多,另外還有
徐小鳳、
譚詠麟、
黎明、
周慧敏、
beyond等人的MTV。而原唱(非原影,即歌是原人唱的,畫面則是唱片公司另找人拍的,歌手本人未參與演出)系列則包括
陳慧嫻、
王菲、
關淑怡、
黃凱芹、
李克勤、
洪健華等,其中陳慧嫻一、二兩輯共四碟(為她拍攝MTV的竟然還有當時尚未成名的
古天樂!)。此外王菲與
邰正宵還合出了一套名為《DI-DAR999朵玫瑰》的原人原唱MTV,兩人各占一碟。演唱會系列則包括譚詠麟、黎明、張學友、陳慧嫻、王菲等人。此系列VCD有個特點就是均為雙碟成套,即同一個引進版號包括A、B兩張碟,除演唱會系列採用雙碟盒裝,其它的A、B兩碟都各自採用單碟盒裝。
銷量不佳
雖然當時的製作比較簡單,但包裝用的碟盒卻非常精美,單碟盒大多數為天藍色或玫瑰色,碟盒粗邊一側鏤有“小畫王”三個繁體字及小畫王圓形標誌,而演唱會系列的雙碟盒則均為金黃色,碟盒粗邊一側燙有“小畫王”三個金字及小畫王標誌,這在當時的VCD包裝中是獨一無二的。此系列VCD剛面市時的價格是單碟35元/張,雙碟(演唱會)60元/張,其中個人專輯與演唱會系列還算賣得不錯,但是占更大比重的合輯由於選取的歌曲質量一般,大多數為粵語,而且多有重複,因此在內地賣得不是很開,造成了大量的庫存。
降價甩賣
到了99年的時候,這種碟突然來了個大甩賣,當時在北京的大小音像店大都能見到這種碟,而處理價最低竟達到了5元/張。應該說這樣的超低價對碟迷來說是相當驚喜的,可惜正是由於這種比盜版還低的價格,讓很多不會識別真偽的消費者將其視為盜版處理,實在是可惜。自從99年大清倉後,這種碟就幾乎銷聲匿跡了,現在只有在北京少數大音像店(如王府井外文書店)還有少量選歌不是很好的合輯銷售,而價格仍在30元以上,這也是它能夠保存下來的原因之一。
被環球收購
寶麗金系列VCD這種大起大落的現象似乎跟唱片公司的發展密切相關。97年以後,控股公司飛利浦和西門子認為數字音樂將取代傳統唱片,以106億美元賣給法國媒體巨頭
西格拉姆公司,同時和該集團旗下
環球唱片合併,使用“UNIVERSAL”標識,即環球商標,後來又由法國這家公司出售給
維亞康姆公司了。
1990年代,寶麗金在台灣收購了王振敬股份有限公司(東尼機構)、綜一股份有限公司、
飛羚唱片、天王唱片等唱片公司的歌曲著作權。
重現香港樂壇
2013年4月中旬,華語樂壇天后陳慧嫻在香港出席簽約發布會,重新回歸香港環球唱片,環球更宣布為陳慧嫻特別重建傳奇音樂品牌“寶麗金”,共同再造樂壇傳奇。“寶麗金”這個消失了14年的傳奇品牌再次出現,是源於香港環球唱片為迎接陳慧嫻這位昔日“愛女”,特別設立的部門。
歷屆歌手
1970-1999年香港男歌手
姓名 | 時間 | 備註 |
| 1990年-1993年 | |
| 1979年-1982年 | 1983年轉到百代唱片 |
| 1996年 | 1996年退出歌壇 |
| 1995年-1999年 | 契約轉到環球唱片 |
| 1998年-1999年 | 契約轉到環球唱片 |
| 1995年-1997年 | |
| 1988年-1994年 | |
| 1993年-1995年 | 1995年解約 |
| 1995年-1999年 | 契約轉到環球唱片 |
| 1987年-1988年 | |
| 1984年-1999年 | |
| 1979年-1983年 | |
| 1982年-1992年 | 1992年退出歌壇 |
| 1980年-1988年 | 1988年轉到EPIC唱片 |
| 1978年-1991年 | 1991年退出歌壇 |
| 1977年-1980年 | 1980年解約 |
| 1994年-1997年 | |
| 1979年-1983年 | 1983年轉到康藝成音唱片 |
| 1990年-1998年 | |
| 1986年-1993年 | 1993年轉到星光唱片 |
| 1981年-1987年 | 1987年解約 |
| 1979年-1999年 | 契約轉到環球唱片 |
| 1978年-1984年 | 1984年退出歌壇 |
| 1987年-1992年 | 1992年轉到飛圖唱片 |
1996-1999年香港女歌手
姓名 | 時間 | 備註 |
| 1996年 | 1996年解約 |
| 1996年 | 1997年退出歌壇 |
| 1999年 | 契約轉到環球唱片 |
| 1976年-1981年 | 1981年退出歌壇 |
| 1984年-1989年,1992年-1997年 | 1989年留學海外,1997年和約轉到 新藝寶唱片,2013年4月寶麗金重現香港樂壇,陳慧嫻為第一位簽約歌手 |
陳奕 | 1994年 | 1994年解約 |
| 1980年-1981年 | 1981年退出歌壇 |
| 1990年-1991年 | 1991年解約 |
| 1981年-1987年 | 1987年退出歌壇 |
| 1977年-1978年 | 1978年退出歌壇 |
| 1988年-1996年 | 1996年退出歌壇 |
| 1985年-1989年 | |
| 1989年—1997年 | 1997年轉到百代唱片 |
| 1991年-1996年 | |
| 1991年-1994年 | |
| 1993年-1997年 | 1998年退出歌壇 |
| 1997年-1999年 | 契約轉到環球唱片 |
| 1995年 | 1995年退出歌壇 |
| 1992年-1998年 | 1998年解約 |
| 1991年-1997年 | 1998年退出歌壇 |
| 1986年-1991年 | 1991年解約 |
| 1991年-1994年 | 1994年解約 |
| 1996年 | 1996年解約 |
| 1995年-1999年 | 1999年解約 |
香港組合
名稱 | 時間 | 備註 |
| 1987年-1991年 | |
| 1991年-1997年 | |
| 1986年-1991年 | 1991年解散,2016年回歸 |
台灣男歌手
姓名 | 時間 | 備註 |
| 1982年-1984年 | 1984年解約 |
| 1984年-1987年 | 1996年退出樂壇 |
| 1981年-1990年 | 1990年契約轉至滾石唱片,1993年又轉至 上華唱片 |
| 1985年-1996年 | |
| 1990年-1996年 | 1996年退居幕後 |
| 1998年-1999年 | 1999年契約轉至環球唱片 |
| 1993年-1996年 | 1996年退出樂壇 |
| 1992年-1994年 | |
| 1987年-1992年 | |
| 1995年-1997年 | 1997年退居幕後 |
畢國勇 | 1997年-1998年 | 1998年退居幕後 |
| 1994年-1996年 | 1997年契約轉至滾石唱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