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鈔

寶鈔

寶鈔是元、明、清政府發行的紙幣。蒙古忽必烈即位後,沿襲金之交鈔法,於中統元年 (1260年) 10月發行“中統元寶”紗,以金銀為發行準備,持鈔人如需用硬幣,隨時可到平準庫依法定比價換銀或金,幣值穩定。中統以後,不能繼續維持兌現。至元 (1264—1294年) 晚期和至正 (1341—1370年)年間發行的鈔,缺乏金銀準備,物價因而騰貴,陷入不可收拾的局面。明洪武七年 (1374年) 設寶鈔提舉司,發行“大明寶鈔”,與銅錢同時使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鈔
  • 發行時間:清末鹹豐年間
  • 定義:一種紙幣的名稱
  • 又稱:錢鈔
[paper currency]
一、古時指紙幣,即元、明、清代發行的一種紙幣,如“至元通行寶鈔”,“大明通行寶鈔”、“大清寶鈔
後來清政府又以“銀票以便出納,錢鈔以利通行”為由,諭令制發寶鈔。戶部設立寶鈔局,並擬定章程十八條,定官票銀一兩抵錢二千,寶鈔二千抵銀一兩,與大錢、制錢並行。後因發行過濫而貶值,使人民受到嚴重損失。到鹹豐末年,幾成廢紙。至1862年(同治元年)即停使用。但個別地區,在以後的數年間,在交易中還時見有搭配使用的。
二、皇帝用的廁紙,前幾日到北京路過寶鈔胡同,當地的導遊介紹說,古代皇帝用的廁紙叫也寶鈔,現在寶鈔胡同里還有一個很小的造紙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