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藏論

寶藏論總名寶藏,是以闡森羅之義府。論識物之根由。虛洞太清。陰符妙理。圓之者體合真一。了之者密悟玄通。故明法界之如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寶藏論
  • 創作年代:後秦
  • 作者僧肇
  • 卷數:一卷
一卷。相傳為後秦·僧肇(384~414)所撰。又作《晉僧肇法師寶藏論》。收在《大正藏》第四十五冊、《萬續藏》第九十六冊。全書分為三品,即
(1)《廣照空有品》述眾生由真起妄之原,佛教離妄合真之道,以其妄空,故其真恆有。
(2)《離微體淨品》述法身體絕名言,性相常住,非色非心謂之離,而色而心謂之微,離者涅般,微者般若
(3)《本際虛玄品》述一切眾生無礙涅般,在聖不增,在凡不減,由無為生二有為,是為內外;從二有為乃生三界,通達真一,萬象非殊。
此論頗為中唐以後之禪宗語錄所引用,華嚴宗自宗密之後之著述,亦常提及此論。然其是否果為僧肇著述,則頗可疑。因為劉宋·陸澄《法論目錄》、《梁高僧傳》之《僧肇傳》等書,皆未嘗著錄此論,且書中行文,與《肇論》及僧肇所撰諸經論序之語句多不相似。此外,又引用實叉難陀譯於久視元年(700)之《入楞伽經》。且內容顯然受到牛頭法融《絕觀論》思想之影響。據此推論,本書疑係中唐以後禪家偽托之作。
◎附:湯用彤《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十章(摘錄)
現存有《寶藏論》者,謂為僧肇作。《釣錄》、《長房錄》、《內典錄》、《隋志》、《兩唐志》均未著錄。六朝章疏未言及。至《通志略》與《宋史》《藝文志》始列入,決為偽托。明·憨山大師雲,《傳燈錄》載肇在被殺時,乞七日假,著《寶藏論》。(《御選語錄》雲,典刑之人,無乞假著書之理。肇被殺事,實不確也。)現查《傳燈錄》無此語。(宋·曉月《肇論序注》雲,作《寶藏論》進上秦王,秦王答旨殷勤。是宋時人亦有不知肇被殺者。)但謂此論為僧肇所作,或本出於禪宗人之傳說。且查論中語句,頗多宗門所常用,殊不似僧肇口吻。禪宗著作,亦有援引此論者。明·弘治甲子所刊之《寶藏論》,載有《上都章敬寺懷暉》序文。(敘肇在義熙十年年三十一終於長安,未言其被殺。)按懷暉亦唐代禪宗名人之一。(元和十年逝世。)則此論之流行,與禪宗當有關係。又金·趙秉文《道德經集解》,引有所謂肇公之《老子注》,其中有“習學謂之聞,絕學謂之鄰”諸句。(禪宗書《碧岩錄》五引此諸語,則謂出於《寶藏論》。)實《寶藏論》中語。論中亦並頗有道教理論與名辭(如虛洞、太清陰符等)。則似此論為中唐以後,妄人取當時流行禪宗及道教理論湊成。託名僧肇。而所謂肇公之《老子注》,同是偽書也。檢《寶藏論》雲,何謂五通?一曰道通,二曰神通,三曰依通,四曰報通,五曰妖通,云云。夫“通”者亦即“神通”之簡稱,五通者即謂五神通。(按《長阿含》《十上經》謂神足通、天耳通等為“六神通”,可以為證。《長阿含》譯時,僧肇曾參與,並為作序,現存。)今列“神通”為五通之一,肇公博學,曾助什翻譯,(《維摩經》《方便品》“遊戲神通”句下,肇注曰“經雲菩薩得五通,或具六通”云云。此為肇知“通”為“神通”之略稱之證。)必不能言論離奇至此。又作偽者似以“神通”者神仙之通,故列一“妖通”與之相對。可謂妖妄已極。《寶藏論》之為偽托,固可不俟再煩言取證而即決也。
[參考資料] 冢本善隆《肇論研究》;鐮田茂雄《寶藏論の思想史的意義》(《宗教研究》雜誌一七一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