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本名:高寶藏
- 別稱:寶藏王、高藏
- 所處時代:唐朝初年
- 民族族群:高句麗人
- 出生地:高句麗
- 出生時間:不詳
- 去世時間:682年
- 主要成就:高句麗帝28任君主、末代君主
- 在位年限:642~668年
- 祖父:平陽王高陽成
- 前任君主:榮留王高建武
人物生平,繼位,鬥爭,俘虜,家庭,
人物生平
643年,唐太宗封高藏為遼東郡王、高句麗王,授予“上柱國”的稱號。
644年,唐太宗命司農丞相里玄獎攜璽書至高句麗,令其停止攻擊新羅,遭蓋蘇文拒絕。唐太宗決定征討之。
645年,唐太宗率兵從海上和陸地攻打高句麗。但被淵蓋蘇文和楊萬春擊退。唐朝在隨後的幾年繼續攻高句麗但都沒有成功。
647年十一月起,唐太宗第三次征高句麗,歷時1年有餘, 先後攻克玄菟、建州、白岩、遼東等城邑多座,徙人口7萬入中原。
648年, 唐太宗繼續派兵伐高句麗,重創其軍。
649年四月,唐太宗駕崩,留下遺詔罷遼東之役。
654年,高句麗發兵攻打唐朝的松漠都督府——契丹。
655年春,高句麗與百濟、靺鞨攻新羅北境,取33城。新羅武烈王金春秋遣使入唐求援。。
660年,百濟被唐朝和新羅的聯軍所滅後,淵蓋蘇文在662年再次擊退唐朝的入侵。
666年,淵蓋蘇文去世後,淵蓋蘇文的三個兒子對攝政大權進行爭奪。寶藏王依然不能控制國家。由於淵男生在攝政大權爭奪中受到兩個弟弟的陷害被迫投靠唐朝,使得唐朝不費一兵一卒就拿到高句麗40座城堡。
668年,唐朝與新羅的聯軍攻下高句麗都城平壤。寶藏王被俘,高句麗至此滅亡,被唐高宗任命為工部尚書,娶武則天堂兄武惟良的女兒,生子高德武。同年十二月,唐高宗詔以高藏政不由己,授司平太常伯(即工部尚書)。
攻下高句麗後,唐朝無法控制高句麗故地。於是676年,任命寶藏王為“遼東州都督、朝鮮王”,讓他管理遼東州都督府。不過寶藏王卻聯合靺鞨復興高句麗。《舊唐書》載,“儀鳳中,高宗授高藏開府儀同三司、遼東都督,封朝鮮王,居安東,鎮本藩為主。高藏至安東,潛與靺鞨相通,謀叛,事覺,召還,配流邛州"。
681年,寶藏王被流放四川。
682年,寶藏王去世,無諡號。
繼位
鬥爭
公元642年,淵蓋蘇文殺死高句麗榮留王後立高寶藏為王並自封為“莫離支”攝政。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新羅國遣使入朝,述說百濟攻占其40餘城,並與高句麗圖謀斷絕其唐朝的通路。唐太宗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麗,命其停止爭戰,遭高句麗權臣、莫離支泉蓋蘇文拒絕。為討淵蓋蘇文和保護唐的盟友新羅,唐太宗認為有必要對高句麗開戰。次年十一月,詔命刑部尚書名臣張亮為平壤道行軍大總管,太子詹事、左衛率名將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率水陸大軍分道進擊高句麗。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二月,唐太宗率六軍從洛陽出發,御駕親征。張亮率水軍渡海襲占卑沙城;李績軍攻克遼東重鎮遼東城,斬俘兩萬餘人。六月,唐軍進至安市城(今遼寧海城東南營城子)。高句麗北部耨薩高延壽、高惠真率15萬大軍前來救援,被唐太宗擊敗,餘眾歸降,高句麗舉國震恐。
666年,淵蓋蘇文去世後,淵蓋蘇文的三個兒子對攝政大權進行爭奪。寶藏王依然不能控制國家。唐高宗以李績為遼東道行軍大總管,統帥諸軍,分道合擊高句麗。以後一年多時間,各戰場捷報頻傳:李績攻取高麗軍事重鎮新城(註:今遼寧撫順北高爾山城),並趁勢將附近的16座城池全部攻下;薛仁貴在金山擊破高句麗大軍,斬首5萬餘級,攻下南蘇、木底、蒼岩三城,與泉男生軍會師;李績等攻占扶餘城,斬俘萬餘人,扶餘川中40餘城亦望風歸降,再戰薛賀水斬俘3萬餘人,乘勝攻占大行城(註:今遼寧丹東西南娘娘城)。到了668年春夏,各路唐軍會師,推進至鴨綠柵。高句麗發兵抵抗,唐軍奮勇出擊,大敗高句麗軍,追奔200餘里,攻拔辱夷城(今朝鮮永柔境),高句麗其他各城守軍或逃或降。唐軍進至平壤城下,圍平壤月余,高句麗王高藏派泉男產率首領98人出降。泉男建仍然閉門拒守,並多次遣兵出戰,皆敗。九月十二日,高句麗僧信誠打開城門,唐軍衝進城中,俘男建,高句麗全部平定。唐平高句麗後,分其境為九都督府、四十二州、一百縣,並於平壤設安東都護府以統之,任命右威衛大將軍薛仁貴為檢校安東都護,領兵二萬鎮守其地。
俘虜
高句麗第28代國王寶藏王高藏被唐朝俘虜,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的記載,高句麗貴族及大部分富戶與數十萬百姓被遷入中原各地,融入中國各民族中。另有部分留在遼東,成為渤海國的臣民,而其餘小部分融入突厥及新羅。自此,高句麗國家不再存在於世。
家庭
子女
子
- 高男福
- 高任武
- 高連
孫
- 高震,高連子
- 高寶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