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秀鎮

寶秀鎮

寶秀鎮地處石屏縣城西10公里處,取鎮內名勝寶山閣、秀山寺各一字得名。西與玉溪市元江縣青龍廠鎮、龍潭鄉隔河相望,西北與大橋鄉毗鄰,東南與異龍鎮相接,北交哨沖鎮。面積438.25平方千米,轄20個村委會,寶秀鎮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氣候。該鎮的自然資源及旅遊資源很豐富,鎮內的精神文明建設和產業經濟發展迅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寶秀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
  • 下轄地區:20個村委會
  • 電話區號:0873
  • 郵政區碼:662203
  • 面積:438.25平方千米 
  • 人口:50378人(2017年) 
  • 車牌代碼:雲G
鄉鎮概況,自然資源,水力資源,礦產資源,林業資源,熱區資源,旅遊資源,經濟發展,精神文明,

鄉鎮概況

寶秀鎮地跨北緯23°31′至23°50′、東經102°08′至102°27′,總國土面積438.25平方千米,是一個“九分山有餘,一分壩不足”的農業大鎮。全鎮轄20個村委會,(其中11個壩區村委會、9個山區村委會)142個自然村。鎮內海拔在630米—2329.3米之間,地形有山區、半山半坎、邱陵和河谷四種類型,屬典型的中亞熱帶氣候,年降雨量在775—1148 cm左右,年平均氣溫18℃。境內世居民族以漢族居多,居住有彝、哈尼、傣、回等少數民族,全鎮總常住人口50378人(2017年)。
寶秀鎮
雲南省紅河州石屏縣寶秀鎮

自然資源

水力資源

鎮內水資源豐富,河流落差大,利於集中開發。扇尾河、岔河、八抱樹河等主要河流總長90多公里,水能理論儲量達1萬千瓦,可開發利用的有8000千瓦,現已開發利用的4000千瓦,已建成使用總裝機容量為4000千瓦的岔河電站。

礦產資源

鎮內礦物種類多,分布廣,儲量大。現已探明的有煤、鎢、鐵、矽、錫、泥炭、鉛、鋅等種類,總儲量在1億噸以上,投資開發前景廣闊,具有十分突出的開採價值。另有白雲石、碳石、粘土、石英沙等建築材料。其中泥炭礦資源儲量豐富。在70年代經省地質部門探明,泥炭礦儲量達9667萬噸,分布面積在624萬平方米以上,共分五大礦層,礦層埋藏淺,地表下1——3米即可見礦,厚度最厚處達30米,層位穩定,易開採。寶秀鎮泥炭礦屬中低分解泥炭,是生產泥炭生化複合肥的極好原料。

林業資源

鎮內林業資源儲量達51.8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為34%,有林地總面積27萬畝。主要樹種有雲南松、杉木、櫟類等。有莽莽蒼蒼的10萬畝原始森林。山區面積占全鎮總面積的87%,且“四荒”面積多,可大量開發造林。

熱區資源

境內熱區總面積占全鎮總面積的三分之一,可利用面積近萬畝,主要分布在地勢低凹的六大河谷地帶,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對發展甘蔗、香蕉、芒果、西瓜、荔枝、龍眼和冬早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

旅遊資源

鎮內歷史文化悠久,十二營盤風光秀麗,民風淳樸,人文景觀眾多,有雲南省唯一的省級歷史文化名村鄭營,村內陳氏宗祠、鄭氏宗祠、陳氏民居三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及亞花寨李氏宗祠、楊新寨楊氏宗祠,其建築工藝精湛,雕刻技巧生動逼真;滇南名勝秀山寺和玉皇閣掩隱在蒼松古柏之中,環境幽雅,飛檐凌空;百年鐵索橋橫跨岔河兩岸。

經濟發展

寶秀鎮積極發展產業經濟,培植後續產業,以竹子、柑桔、甜龍竹、大楊梅、乾果為主的林果業生產呈現強勁發展勢頭,已成為一項新興產業,走出了一條綠色經濟強鎮之路,有雲南省唯一一個集科技、農業、生態為一體的國家級財政支持農業科技示範園。石屏縣寶秀鎮在發展農村經濟過程中,克服人多地少的矛盾,揚長避短,將40%的勞動力轉移出去另闢蹊徑,留下來的則多業並舉,挖潛能、拓領域,從而收到了離土農民生財、守土農民致富的效果。
寶秀鎮是我州40個重點集鎮之一,有著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和巧奪天工的建築技藝,自然條件優越;加之323國道線穿境而過,又與元江、新平等縣接壤,因而區位優勢明顯。但是,長期以來,人均僅有0.6畝左右的稻田和不足1畝的旱地,嚴重製約著擁有3.8萬人口的這個農業大鎮的發展。自“九五”計畫以來,鎮黨委、政府意識到,寶秀要發展,農民要增收,一方面得轉移相當數量的勞動力,另一方面必須盤活現有資源,培植和調優各種產業,使有限的土地最大限度地發揮出效益。
自古以來,寶秀鎮的建築技藝就享譽一方,許多民居及村寨的建築與布局,已被列為省、州、縣各級歷史文化名居、名村保護單位。因此,轉移出去的勞動力,就以建築為主業,並組建了“石屏寶秀建築總公司”,由過去的單兵作戰、各自為伍而轉變為有組織、規範化的勞務輸出。總公司所屬的大大小小几十支建築隊伍,這幾年連續轉戰西雙版納、昆明、玉溪、大理、文山、臨滄、思茅等6個地州市的18個市縣,年產值達2億元,“寶秀建築”已成為我州及全省建築行業的一個比較有影響的品牌。這部分走出去的人,自身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反過來又積極支援家鄉各項事業的發展,有受到省、州表彰的捐資助教的老闆,有熱心修橋補路的工頭,有返鄉投資辦實業的有識之士,富而思進、致富思源蔚然成風。
糧食是寶秀鎮的傳統產業,但由於田地面積的局限性,填飽肚子雖沒問題,發展卻十分艱難。對此,寶秀鎮採取了在穩糧的前提下大力發展經濟林果業、運輸業、養殖業、旅遊業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對策。經濟林果業以甜龍竹、核桃、美國黑李、楊梅為主,使糧經比例由1998年的65:35提高到1012年的55:45,結構日趨合理。招商引資方面,寶秀磺磷廠引進浙江客商的660萬元,成立了石屏人本磷業發展有限公司,產品出口免檢;同時,兩家又以股份制形式投資300萬元,新建了一家年產60萬隻的塑膠桶廠。許劉營村委會總人口4800人,人均耕地0.6畝,在40%的勞動力轉移出去後,格局發生了大變化,留下來的60%的勞動力,分別從事林果業、運輸業,僅各種機動車輛就達1000台,50%以上的人家人均存款超過3萬元。蘭梓營村委會在全鎮壩區7個村委會中基礎最差,人均耕地僅0.4畝,但因為有140輛東風車、200餘畝甜龍竹及畜牧業作支撐,人均純收入也達到了900元、有糧300餘千克。

精神文明

寶秀鎮歷屬重教興文之地,人文歷史源遠流長,人才輩出,文學、書畫、篆刻、著述較多,被譽為“鐘靈毓秀”之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文化教育蓬勃發展,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鎮內民族民間文化、民族服飾、民族風情倍受海內外專家學者青睞。有激情奔放的彝家“煙盒舞”、風格獨特的“三蘇跳月”和居於滇南“四大名腔”之冠的《海菜腔 》。《海菜腔 》音域寬廣、高亢委婉、優美動聽,唱美了家鄉的山山水水。 以建築業、運輸業、磷化工為龍頭的鄉鎮企業較發達,是全縣工業的重點擺布區。交通便利,通信發達,國道323線和蒙寶鐵路穿境而過。集鎮建設起點高、步子快、新區規劃空間上可發展3平方公里,容納3萬人,時間上可發展50年,與石屏縣十五規劃“中部城鎮群”相銜接。兩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連續三年獲縣委、縣政府命名的“億元先進鎮”光榮稱號,先後有37個單位和自然村被命名為文明單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