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時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的李鴻章為推動幣制改革,緩解因流通不足帶來的經濟蕭條,率先在其創建的“天津機器製造局”(俗稱“東局子”,現為解放軍運輸學院)內設立“寶津局”鼓鑄制幣。由於當時各省發行的貨幣種類繁多、成色各異,一些新派人士就主張統一貨幣,進行幣制改革。即用世界上通用的“銀元制”取代傳統的“銀兩制”,以金元銀元為主幣,以銅元為輔幣,迫使方孔制錢退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寶津局
- 創建時間:1887年
- 創辦人物:李鴻章
- 如今現況:不復存在
此舉受到了保守派的頑強抵制。他們提出了各種理由延緩“幣制改革”的進程。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直隸總督王文韶引進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先進造幣設備,聘用外國技師,在“寶津局”試生產銀元銅幣。新幣種投放流通後,鼓舞和支持了主張“幣制改革”的維新派。只可惜這座頗具現代生產能力的造幣廠,剛形成生產能力就毀於1900年八國聯軍的炮火,變成一片廢墟。
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袁世凱接任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其部下周學熙籌辦北洋銀元局。在“寶津局”的廢墟中挖出未曾焚毀的制幣設備,在原李鴻章淮軍護衛營舊址上(該護衛營營房於1900年被八國聯軍焚毀,現址為大悲院的中院,造幣廠廠房的位置便是今大雄寶殿之所在)建起第二座鑄幣廠,即北洋銀元局鑄幣廠(俗稱西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