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概況
下設黨政辦、經貿辦、社會事務辦、武裝部、會計結算中心、便民服務中心、格線管理中心和綜治信訪維穩中心,下轄一個招商引資服務中心和社區勞動保障服務所。共轄8個社區居委會(張家坡、寶聯、韓家壩、古塔、合益、艾家嘴、中南路、碧翠苑)。
轄區內有時運、鑫鼎汽配、機車、糧油等7大專業市場,轄區有歷史文物景點天然塔,擁有宜昌最長最美的濱江畫廊。2010年寶塔河街道用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圍繞經濟結構調整轉變增長方式,著力提高產業綜合能力,積極推進產業化經營,始終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做強樓宇經濟群,繁榮寶塔商貿圈”為發展思路,以“外擴、內增、集聚”為抓手,盤活轄區閒置資產,大力發展樓宇經濟和三產服務項目,通過“走出去、引進來”,積極引進“大、優、強”知名企業、民營總部落戶,初步形成“中南路”商圈和“城東生態新區”商圈。
經濟發展
街道將要牢固樹立區域化、一體化的發展理念,圍繞中南路和城東大道交匯的“黃金十字”,突出現代服務業發展,以發展沿路經濟為核心,努力培植經濟發展的投資窪地和核心增長極。以沿江經濟帶、中南路、城東大道3大片區為中心,以城東大道、松林路、
沿江大道、中南路、合益路5條幹道為發展軸,圍繞“三片五線”著力打造總部樓宇經濟、高端商會經濟和現代商貿服務集聚地;加快推進中閩大廈、台州商務大廈、泰江大廈、興發上市公司研發中心、唐仕集團總部等總部樓宇項目建設,大力培育新型產業、商貿業和現代服務業集聚帶;不斷加強餐飲、購物、娛樂等商業網點的載體開發,促進並服務於金融、市場、學校、醫院等要素的引進,逐步建立符合街域綜合發展的現代服務產業集群。至2007年以來,共引進各類項目和經濟實體310個,協定投入資金20.6386億元,實際完成投入12.181億元,實現招商引資投入的新紀錄。力爭用兩年時間,實現房地產開工300萬平米,其中商業經營面積5萬平米以上,引進建設上海月星、唐仕集團等城市綜合體1-2處,建成商務樓宇總部2-3座,樓宇經濟稅收突破3000萬元。力爭到2013年前建設完成併入住新建的社區服務中心,9個社區平均辦公服務用房達500平米,街道經營性收入突破80萬元,街居綜合經營性收入達200萬元以上,確保增幅和綜合效益高於全市街道平均水平,實現伍家崗區的居中騰飛。
城市管理
街道將把黨委政府的重點工作和民生需求緊密結合起來,以提高居民自治和居民參與為重點,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的,以特色社區建設為抓手,積極開發符合社區實際的綜合性載體,不斷探索和諧社區建設新方法。按照“區域化聯動、格線化管理、團隊化建設、綜合化服務、社會化參與”的基本思路,大力推動基層格線化管理創新,著力構建以改善民生、服務發展為重點的社會管理體制;在新建高檔小區、保障性住房小區、雜居小區和單位小區,分別開展“幸福家園、和諧家園、陽光家園”為主題的“三大家園”建設工程,著力完善以黨組織主導引領、業主委員會民主決策、社區居委會管理協調、物業公司跟蹤服務的現代小區建設新機制,在十二五期間,成立新建小區黨組織10個以上,打造紅旗小區7個;加強對各類社會人群的服務管理,著力構建基層黨組織為核心、政府行政管理與民眾組織自治相結合的基層社會管理新格局,從社區管理、小區建設、市民素質等方面入手,著力提升人民民眾的幸福感和歸屬感,傾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旅、宜樂”的四宜新街道。
社會保障
街道以“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愁”為思路,出台了《低保管理工作百分制考核辦法》,在宜昌市首開先例實行低保工作管理量化考評;社會救助工作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完善了弱勢群體救助工作平台;形成了以養老和醫療保險為重點,建立新型養老醫療保障體系;以失業人員免費職培為重點,建立新型就業保障體系;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醫療保障為重點,建立新型救助體系;以辦好社會公益事業為重點,建立社區成員公益、利益共享體系。以創業就業為著力點,勞動保障事業創新局面。以優良的環境留住創業者,以專業化的培訓幫扶就業者,以全方位的服務推進就業再就業工作。強化8個社區勞動保障站的工作指導,深入轄區100多家各類企業、事業單位,充分挖掘就業崗位;認真組織“雙業”技能培訓,形成以培訓促進就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運行機制;配合市勞動局完成轄區退休人員指紋採集工作;強化對公益性崗位人員的管理,落實“五險合一”的保險;精心組織城市居民全員基本醫療保險工作,參保率達70%以上;組建了全市首個“創業就業發展促進會”,打造就業創業幫扶平台。
黨建工作
黨工委在黨的組織發展和黨的作用發揮兩個方面做好“大延伸”文章。把組織發展延伸到非公經濟組織和無職居民中,培養吸收優秀分子入黨,發展黨員比例占40%;把基層組織延伸到居民樓棟、非公企業和社團中,不僅改變了黨員隊伍結構而且使黨建工作有了堅實的民眾基礎。在黨的作用發揮上,注重宣傳引導,使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小區黨建大發展工程。以創建文明和諧小區為目標,黨工委探索了一條“小區黨建”新路子。首先是創新組織設定。建立以民政、社區、街道機關、企事業單位等組織網路為主體的街道小區黨建指導協調委員會,小區黨建聯席會,小區黨建議事會的“三會共商”機制,建立小區黨支部27個,樓棟黨小組73個;第二是創新活動載體。以“定崗定責,共駐共建”為活動載體,做到摸準閃光點、找準結合點、把握關鍵點;第三是創新工作機制,積極探索出新建小區“黨建進小區”運行機制,建立小區黨組織、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公司“四位一體”,小區管理服務“四輪驅動”新模式,為創建和諧小區奠定了組織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