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是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德斯蒙德—圖圖與女兒默福—圖圖合著的有關自我療愈、與他人和解、與世界和解的心靈之書。全書深入探討了寬恕之路的四段進程,即把事情講出來,正視內心的感受,予以寬恕,重建或放下這段關係。通過明確的步驟和練習方法,向讀者展示如何鬆開加害者對你的束縛,解開過往遭遇對你的捆綁,把你從怨恨與憤怒的鏈條下釋放出來,最終與這個世界善意和解。
人世間,每個人都有被他人傷害的心碎時刻,每個人也都有祈求他人原諒的時候,憤怒和報復只會造成傷己傷人的共同沉淪與毀滅。“寬恕”是療愈這些破碎必須踏上的旅程,也是我們重新歸於完整的唯一方法。它指引你如何面對生命中最難堪的處境,以及當你的身心受到嚴重侮辱或創傷的時候,能夠在“寬恕”與“報復”之間做出明智的選擇。唯有真心地寬恕,才算完全放下;只有真正地放下仇恨,重建關係,人生才會大不同。
作者簡介
德斯蒙德—圖圖(DesmondM.Tutu),1986年,被選為南非聖公會教堂最高職位的開普敦大主教,他也是南非為正義與種族和解而戰的傑出領袖,其卓越貢獻為他贏得1984年的諾貝爾和平獎。
1995年,時任南非總統的曼德拉親自指派他為“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主席,該委員會與圖圖大主教所扮演的角色,是南非轉變為自由民主國家的關鍵要素,為國家開拓了歷經內戰衝突與無數暴行之後繼續向前走的全新樣貌。
2009年,圖圖大主教獲得美國公民最高榮譽的“總統自由勳章”,2013年榮獲“鄧普頓獎”(相當於宗教界的諾貝爾獎)。
默福—圖圖(MphoA.Tutu),經驗豐富的傳教士、老師以及作家,目前擔任德斯蒙德—圖圖與莉雅—圖圖遺產基金會CEO。她和父親圖圖大主教還合著有《為善而造》一書,2010年贏得“諾提勒斯書獎”。
目錄
PART1認識寬恕
將寬恕當成一種恩典賜予出去的人,當下立刻就解開了把他和對方扼住的重軛。一旦寬恕了,你就可以自在地繼續你的人生,繼續茁壯成長,不再是個受害者。一旦寬恕了,你就掙脫開那副重軛,你的未來也不再被過去鎖住。
Chapter1為什麼要寬恕
寬恕的科學研究
寬恕帶來全體的療愈
寬恕帶來真正的自由
我們共通的人性
寬恕不是奢侈品
一封寬恕的邀請函
Chapter2寬恕不是……
寬恕不是懦弱的表現
寬恕不是正義的顛覆
寬恕不是遺忘
寬恕不是容易的事
Chapter3走向寬恕的歷程
報復或者和好
要多久才能寬恕?
難道沒有不可饒恕的人嗎?
PART2寬恕的四段進程
之所以能夠寬恕,是因為能夠體認到彼此共通的人性。我們體認到,你我都是脆弱、會受傷、不完美的人類,誰都可能輕舉妄動,誰都可能刻薄殘酷。我們也體認到,沒人本性邪惡,誰在一生當中所做過的最壞的那件事都不能代表這個人的本質。
Chapter4把事情說出來
為什麼要把事情說出來?
說出真相
從陳述事實開始
不說的代價
決定要告訴誰
直接對加害者訴說
公開訴說
Chapter5正視內心的感受
為什麼要正視內心的感受?
何時必須正視內心的感受?
未曾正視的傷痛
哀悼扮演的角色
沒有感覺才是錯的
要找誰一起分擔?
找到你的聲音
學會感受,學會寬恕
我們都是一家人
Chapter6予以寬恕
選擇寬恕的權利與自由
體認人性是共通的
真正的寬恕
說一個新的故事
默福的故事,我們的故事
在寬恕中成長
Chapter7重建或放下這段關係
重建或放下
我們人人都有份
為你的需要提出請求
一個不尋常的請求
什麼是放下?
什麼是重建?
如果我們還沒準備好
PART3一切都能寬恕
當我們選擇在自己的心裡創造一個寬恕的世界,我們就是在改變世界。寬恕、和解、重建破碎的關係是我們的天性。每一隻以寬恕之姿伸出去的手,都是一隻努力締造世界和平的手。
Chapter8需要獲得寬恕
尋求寬恕
不曾走上四段進程的代價
和解的第一步:認錯
和解的第二步:見證痛苦並道歉
和解的第三步:請求寬恕
和解的第四步:重建或放下這段關係
Chapter9寬恕自己
不停自責的痛苦
自我寬恕不是一張通行證
為什麼應該寬恕自己?為什麼寬恕自己那么難?
你能直視鏡中的自己嗎?
自我寬恕是什麼?不是什麼?
自我寬恕需要什麼?
如何寬恕自己?
Chapter10一個寬恕的世界
每個人都要彼此照顧
培養寬恕力
轉化痛苦
如何創造一個寬恕的世界?
修復我們的世界
一切都有關係
前言
讓破碎的生命歸於完整
“他有很多傷。”她以驗屍官般的精準說,“光是上腹部就有五道傷口,這些傷口顯示,用來刺傷他的兇器有很多種,或刺傷他的是一群人。”姆蘭烏麗太太對“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uthandReconciliationCommission)提出她慘痛的證詞,她說的是丈夫西塞羅失蹤與遇害的經過。“他的下腹部也有傷,全身總共有四十三處傷。他們往他臉上潑硫酸。他們從手腕下緣把他的右手砍下來。我不知道他們把那隻手怎么樣了。”
我聽了一陣反胃,心裡湧起一股厭惡和憤怒。
現在輪到十九歲的芭芭瓦發言。父親死時,她八歲,弟弟才三歲。她描述了自從父親死後歷經的哀痛、警方的騷擾,以及艱苦的歲月。然後她說:“我想知道是誰殺了爸爸,我弟弟也想知道。”接下來她說的話讓我感到震驚,甚至無法呼吸,“我們想要原諒他們,我們想要寬恕,但不知該寬恕誰。”
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
身為“真相與和解委員會”的主席,常有人問我,南非人民如何能夠原諒種族隔離政策讓他們蒙受的暴行與不義。南非這一路走來相當漫長,而且波詭雲譎。時至今日,還是很難讓人相信直到1994年第一次民主選舉以前,我們的國家還有著制度性的種族歧視、不平等與壓迫。在種族隔離政策之下的南非,只有白人才能投票、謀求優質教育、期待有所發展或盼望機會的降臨。歷經數十年的反抗與暴動,我們在邁向自由的長征中血流成河。當我們的領袖終於從獄中釋放出來時,令人堪慮的是,過渡到民主會不會演變為報仇雪恨的大屠殺。奇蹟似的,我們選擇了另一種未來。我們選擇寬恕。在當時,我們知道說出真相、撫平歷史的傷痛是拯救國家免於毀滅的唯一辦法,但我們還不知道這個選擇會引領我們去到何方。通過真相與和解委員會,我們歷經了一段痛苦不堪卻也無比美妙的過程,就像所有成長蛻變的過程一樣。
也有人問我,從這個經驗當中,從我這一生造訪過的許多歷經衝突與苦難的地方,從北愛爾蘭到盧安達,關於寬恕,我學到了什麼?本書就是針對這個問題的回應。它也是對背後另一個問題的解答:我們如何寬恕?本書寫給需要寬恕的人,無論他們是想要寬恕他人,或是想要獲得寬恕。
有時候我但願能將自己目睹的恐怖遭遇從腦海里抹去,人類似乎總能無止境地發明出傷害彼此的方法,而且我們用來合理化這些行為的理由也用之不竭,人類的復原能力更是沒有止境。我們每個人天生就有從苦難中創造喜悅,在最絕望的處境中找到希望,修復任何需要修復的關係的能力。
我想和各位分享兩條簡單的真理:沒有不能原諒的事情,沒有不值得原諒的人。當你能夠看見、能夠明白我們全都彼此相系——無論是出身、環境或單單只是共通的人性將我們綁在一起——那你就會知道真的是這樣。我常說,在南非,沒有寬恕就沒有未來。憤怒和尋求報復即是我們的毀滅。這一點就個人或全人類而言,都是如此。
寬恕與被寬恕
我們每個人都有需要寬恕他人的時候,我們每個人也都有需要獲得寬恕的時候。將來還會有很多這樣的時候,一次又一次。因為各自不同的原因,我們都是破碎的。出於這份破碎,我們傷害他人。“寬恕”是療愈這些破碎之處所要踏上的旅程,是我們重新歸於完整的方法。
無論是殘酷折磨我們的人、背叛了我們的配偶、沒給我們升遷的老闆,或是早上上班途中擋我們路的駕駛員,我們都面臨同樣的抉擇:原諒,或者謀求報復。無論是身為一個人,還是身為一個家庭、群體,以及一個深刻相系的世界中的一分子,我們都面臨要不要寬恕的抉擇。
在這個星球上,人類生命的實質內涵,無非就是我們每日彼此互動的匯總。每一次我們伸出援手,每一次我們傷害他人,都會對我們的世界造成劇烈的衝擊。因為是人,所以我們有些互動會出錯,於是我們會傷人或受傷,或既傷人又受傷。生而為人,本來如此,在所難免。寬恕是將這些互動導正的辦法,是我們修補社會關係裂痕的辦法,是我們阻止人類群體瓦解潰散的辦法。
有無數的研究列舉出寬恕在社會、精神、心理,甚至是生理上的益處。然而,寬恕的實際過程卻往往是個懸而未決的謎。沒錯,放下仇恨是很好、很有幫助,但在我們受到傷害時,到底該怎樣放下仇恨?當然,能做到不尋求報複比較好,但當我們被奪走的東西無法還原時,要怎么斷了報復的念頭?更有甚者,有沒有可能既寬恕又討回公道?為了達到寬恕,我們必須依循什麼樣的步驟?身為一種這么脆弱的生物,我們如何縫補內心所有的破洞?
寬恕之路不是一條好走的路
在這條路上,我們必須走過仇恨與憤怒的泥濘淺灘、排除萬難穿越悲傷與失落,才能學會接受,而這份接受才是寬恕的檢驗合格認證章。這段旅途的路徑若能清楚標示出來,事情會容易得多,但卻沒有這樣的標示。就連傷人者與受傷者之間的界線也模糊不清,我們每個人都可能在某一刻是受傷的人,下一刻又變成加諸傷害的人。再下一刻,我們可能腳跨界線兩邊,在痛苦與盛怒之下失控發飆。我們都常常越過這些界線。無論你站在哪一邊,無論你做了什麼,無論別人對你做了什麼,我們都希望這本書能幫助你。
我們將一起探索寬恕之路的四段進程:把事情說出來,正視內心的感受,予以寬恕,重建或放下這段關係。不管你是覺得很難從所遭受的惡行中走出來,或是需要勇氣承認自己犯下的惡行,我們都邀請你加入這趟療傷與蛻變之旅。寬恕完全就是一個為全世界療傷止痛的辦法。藉由醫治彼此、讓每個人的心復原,我們也救治了這個世界。過程很簡單,卻不容易。
為自己及世界療傷止痛
我和我女兒默福合寫了這本書,她也是一位牧師。在對寬恕與復原的追尋上,默福一直以來都與教友、教徒一起攜手深耕。她正在攻讀博士學位,論文主題就是寬恕。她不只為我們的共同研究貢獻了淵博的知識,也帶來了她個人在四段進程的旅途上的私密故事,並分享了她對於理解和寬恕的掙扎。
本書邀請你和我們一起踏上寬恕之路。在書里,除了自己的故事,我們也會分享帶給我們啟發的人的故事,以及關於寬恕的過程中我們所學到的東西。我們已經看到這個過程發揮的作用,即在家人、朋友、陌生人乃至於敵人之間扭轉情況、修復關係。平日裡,人們漫不經心地將微小瑣碎的傷害加諸在彼此身上。而我們已經看到,寬恕將這些傷害的毒液抽乾,在最超乎想像的殘暴惡行發生之後帶來復原。沒有什麼人是無可救藥的,沒有什麼情況是毫無希望的,沒有什麼罪行是不能寬恕的——這是我們最珍貴的信念。
如果你想要寬恕他人,我們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往自由的道路。我們將向你展示如何鬆開加害者對你的束縛,解開綁住你的遭遇,把你從怨恨與憤怒的扎人鏈條底下釋放出來。如果你需要他人寬恕,我們希望這本書為你指明一條清楚的道路,讓你從過去的枷鎖底下釋放出來,幫助你繼續你的人生。當我們親眼見證了自己所造成的痛苦與傷害,當我們請求他人原諒並予以補償,當我們寬恕也修復了彼此的關係,我們便回歸到與生俱來的天性。
我們的天性是良善的。沒錯,我們做了許多壞事,但我們的本質是良善的。若非如此,我們傷害別人時便不會覺得震驚、難過。當有人做出駭人的惡行,事情便會登上新聞,因為那是超乎常理的例外。我們活在這么多愛、善意與信任的包圍之中,多到我們都忘了這一切的可貴。我們被奪走的東西,寬恕將之歸還。失落的愛、善意與信任,寬恕將之尋回。無論大小,每一個寬恕的舉動都讓我們朝著完整邁進。寬恕是我們把平安帶給自己、把和平帶給世界的辦法。
每個人都配得上寬恕
本書主要寫給那些需要學會寬恕的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就連需要被寬恕的人也必須學會寬恕傷害過他的人。這不是在為我們自己做過的事找藉口或理由,而是要承認“傷害”是一人傳一人,而且一代傳一代。沒人生來是兇手,沒人天生就殘酷。我們每個人生來都是完整的,但這份完整很容易破碎。
在南非,我們選擇寬恕,而不謀求報復。這個選擇避免了血腥屠殺的結果。面對任何的不公不義,我們都擁有選擇。如同我們已經談過的,你可以選擇寬恕,也可以選擇報復,但選擇報復的代價總是很高。選擇寬恕而不選擇報復,最後將讓你成為一個更強大也更自由的人。得到平安的總是選擇寬恕的人。儘管默福和我都看過喝下憤怒與怨恨的苦澀毒藥帶來的後果,看到它是如何從裡到外腐蝕、摧毀一個人——但我們也都看過寬恕的甜美藥劑如何紓解、扭轉最惡劣的處境。這是為什麼我們敢說希望是存在的。
我們並不是輕鬆愉快地就踏上了寬恕之路,旅途中也並非沒有絲毫的惶恐,我們還是會怕事情不如計畫。寬恕是一場溝通對話,但就像所有重大會談一般,它需要一種清楚、坦白而真誠的語言。這本書將幫助你學習寬恕的語言。一路上,我們將提供冥想、練習和儀式,以指引並協助你沿路而行。我們希望書中的某些練習在帶來安撫與慰藉之餘,也能激發你的同理心。在我們的想像里,某些練習也可能為你帶來挑戰。
如果我們沒有告訴你,踏上寬恕之路的結果就像所有的溝通對話一樣,是無法事先預知的,那我們就有廣告不實的嫌疑。這本書不是萬靈丹或特效藥。然而,我們確實希望這些篇章能帶領你找到你所尋求的結果。我們相信,在這些篇章中,你可以學到修補傷痕所需的技巧及心理特質,讓你懂得如何修復關係,並且就某些重要方面而言,對修復我們的世界也能有所貢獻。
在寬恕之前,先要有寬恕的意願
在南非,“烏班圖”(Ubuntu)是我們理解世界的方法。這個字眼在字面上是“人性”的意思,它是一種主張一個人只有通過他人才成其為人的哲學與信念。換言之,唯有和別人有所關聯,我們才成為人。我們的人性是與彼此相系的,這張人際之網的任何裂痕都必須修復,才能讓我們歸於完整。這種一體相連的特性,是構成我們的根源。
走上寬恕之路,就是承認你的惡行在傷害我的同時也傷害了你。走上寬恕之路,就是承認我的尊嚴和你的尊嚴不可分割,而每一項惡行都傷害了我們所有人。
即使我們已經體認到彼此間是一體相連的,寬恕仍舊可能是條難行的路。有些時候,好像我們每往前走一步就會往後退兩步。這是一趟旅程,而在每一趟或大或小的新旅程啟程時,我們都一定要願意踏出嘗試性的第一步。蓋爾語中有一句諺語說:“心不願,事不易。”若無意願,這趟旅程便不可能成行。在養成同理心之前,必須要有養成同理心的意願。在蛻變來臨之前,必須相信蛻變是有可能的,並且要有想要改變的意願。在寬恕之前,必須要有考慮寬恕的意願。
我們會和你一起踏上這段旅途。就算你認為自己絕不可能寬恕,或你認為自己所做的事罪大惡極、不可能得到寬恕,我們都會伴著你一起走。如果你害怕或不確定或懷疑自己的處境能否扭轉,我們邀請你試試看。如果你覺得沒有希望,被罪惡感所麻痹,陷溺在悲傷之中,或是滿腔憤怒,我們邀請你加入我們的行列。我們會和你一起走這條路,因為我們相信這是一條能帶來復原與蛻變的路。我們邀請你和我們一起踏上這段旅途,不是因為這是一條好走的路,而是因為到頭來,寬恕之路才是唯一值得走的那條路。
在踏上這段旅途之前,讓我們這樣祈禱:
我願自己願意寬恕,
但我不敢祈求擁有寬恕的意願,
生怕將這份意願賜予我,
我卻還沒準備好——
我還沒準備好要讓心軟化,
我還沒準備好要暴露傷口,
還沒準備好要看見傷害我的人眼裡也有人性,
或者他也可能哭泣過。
這趟旅途,我還沒準備好,
我對這條路還不感興趣。
我在寬恕之旅的行前祈禱,
請賜予我想要寬恕的意願,
現在還不要,但是快了。
我能否說出“原諒我”?
我敢不敢看?
我敢不敢看自己所造成的傷害?
我可以瞥一眼那個碎成片片的易碎物,
那個試圖憑藉破碎的希望之翼飛升的靈魂,
但只是用眼角餘光。
我不敢看,
而倘若我不敢看,
又怎么敢說“原諒我”?
有沒有一個我們可以相遇的地方?
你和我,
兩者的中間,
沒有人的地方,
我們在跨越,
在那裡,你是對的,
我也是對的,
而我們雙方又都是不對的、被冤枉的。
我們可以在那裡見面嗎?
然後,找尋路徑起始之處,
那條路的終點,將會通往寬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