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尾石韋

寬尾石韋

寬尾石韋,中藥名。為水龍骨科植物越南石韋Pyrrosia tonkinensis (Gies.) Ching的全草。分布於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具有清肺熱,利尿通淋之功效。常用於肺熱咳嗽,濕熱淋症。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寬尾石韋
  • 別稱:毛石韋、小石韋、舌鵝草
  • :植物界
  • :蕨類植物門
  • :蕨綱
  • :真蕨目
  • :水龍骨科
  • :石韋屬
  • :越南石韋
  • 分布區域: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均可
  • 用量:內服:煎湯,6-15g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性狀鑑別,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味微苦,性涼。

功效

清肺熱,利尿通淋。

主治

肺熱咳嗽,濕熱淋症。

相關配伍

1、治熱咳:寬尾石韋15g,一枝黃花15g,佛耳草12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2、治尿路感染:寬尾石韋15g,車前草15g,海金沙9g。煎服。(《中國藥用孢子植物》)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

採集加工

全年均可採收,除去雜質,洗淨,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植株高10-40厘米。根狀莖粗短而橫臥,或略向前延伸,密被棕色披針形鱗片;鱗片基部近圓形,長尾狀尖頭,邊緣有鋸齒,棕色,著生處為黑色。葉近生,一型;幾無柄;葉片線狀,長漸尖頭,下半部兩邊近平行沿主脈下延幾到著生處,長8-22厘米,中部以上為最寬,5-10毫米,全緣,乾後紙質,上面灰棕色,被稀疏的星狀毛,或幾光滑無毛,下面淡棕色,密被兩種星狀毛,上層的星狀毛臂等長,下層的絨毛狀。主脈下面隆起,上面凹陷,側脈與小脈不顯。孢子囊群通常聚生於葉片上半部,在主脈兩側成多行排列,無蓋,幼時被厚層的星狀毛覆蓋,呈淡棕色,成熟時孢子囊開裂,呈磚紅色。

生長環境

生於山谷林下溪邊樹幹或岩石上。分布於海南、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性狀鑑別

根莖和葉柄基部生有鱗片,披針形,邊緣有鋸齒。葉一型,革質。葉呈螺旋狀捲曲,濕潤展開,葉片線狀披針形,基部長下延,葉緣向上反卷,下表面除有細長黃色分枝的星狀毛外,還有一層極細的星狀絨毛。孢子囊群在主脈兩側略向上各有2-3行,葉片革質,無柄或僅有短柄。氣微,味微苦。

相關論述

《中國藥用孢子植物》:“清熱利尿。治熱咳,尿路感染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