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非自覺性

審美非自覺性是主體不抱有明確目的在不經意間與對象相遇和未經有意識的理智活動而直觀形象的性質。德國康德提出“無目的的合目的性”說,認為審美沒有特定目的,與概念、功利無關,已觸及審美非自覺性。奧地利弗洛伊德把這種非自覺性歸結為一種本能性的“無意識”,認為審美和藝術活動是在本能驅使下進行的一種非自覺、非理性、無意識的直覺活動。他們的觀點都有一定的合理性。審美非自覺性發端於審美直覺性,是審美中個人主觀的不隨意性、非功利性和形象思維的非概念性以及心理活動的無明確目的性的一種表現形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審美非自覺性
  • 類型:美學術語
有時表現於不期然地與對象相遇.引起無意注意,在不經意的感覺、知覺中形成初級的美感或審美快感;有時表現在不隨意、不自覺的無意聯想和想像中,任憑自己自發,自由的聯想、想像,感受對象的美。這種非自覺性常是人的一種愛美的本能。當主體在審美中不期然與對象相遇時.原有的審美意識、心理積澱、動力定型、思維定勢等,便在不自覺中與對象相互作用,並與當前的審美心理活動相互滲透,未經理性思考使形成不同程度的美感。審美的非自覺中蘊含著往昔的自覺,在對象強刺激下還可以轉化為自覺。審美的非自覺性是審美中常見的心理狀態,它既可以引發初級的朦朧的美感,又為審美向自覺性轉化做了心理準備,並為美的創造、藝術創作的非自覺性提供了心理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