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美心理失衡是審美主體心理諸要素在矛盾運動中所處的不平衡狀態。它由心理的缺失感、失落感和審美心理運動中未能協調主客體的矛盾以及主體心理諸要素的矛盾所引起,產生生理的不適感和心理的困惑感、不快感,需通過審美體驗、審美創造和自我調節、心理補償使失衡達到動態的相對的平衡。參見“審美心理補償”、”審美心理平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審美心理失衡
- 表現形態:審美生理機制障礙、審美心理機制障礙、審美環境障礙、審美評估障礙
審美心理失衡是審美主體心理諸要素在矛盾運動中所處的不平衡狀態。它由心理的缺失感、失落感和審美心理運動中未能協調主客體的矛盾以及主體心理諸要素的矛盾所引起,產生生理的不適感和心理的困惑感、不快感,需通過審美體驗、審美創造和自我調節、心理補償使失衡達到動態的相對的平衡。參見“審美心理補償”、”審美心理平衡”。
審美心理失衡是審美主體心理諸要素在矛盾運動中所處的不平衡狀態。它由心理的缺失感、失落感和審美心理運動中未能協調主客體的矛盾以及主體心理諸要素的矛盾所引起,產生生理的不適感和心理的困惑感、不快感,需通過審美體驗、審美創造...
審美心理補償亦稱“審美補償心理”。通過審美和自我調節彌補心靈空缺的心理傾向。其前提是心靈有所失落、求而不得所造成的心理失衡,動因是人求得心理和諧的精神需要,通過審美創造、自我調節獲得非物質的精神滿足。審美心理補償有多種途徑。
審美自我調節是通過審美、創造美活動自我協調心理衝突,使之由失衡轉向平衡的心理功能、過程和精神需求。瑞士皮亞傑提出“自我調節”的理論,認為有機體有通過同化、順應作用,應對外界刺激、適應環境,使生理、心理達到相對平衡的自我調節功能...
主體知、意、情系統也由原先的相對平衡變成了不平衡或失衡,於是人便通過同化、順應作用感知對象,協調自己與對象之間的矛盾,並通過生理、心理的自我調節,使心理諸要素由不平衡達到新的平衡狀態,從而精神愉悅,心氣和平.實現心理平衡...
這與審美對象的時代性轉型,個體的審美理想、審美心理的變動分不開,而且美學理念的歷史性問題也不可忽視。審美對象 傳統的審美對象多以靜態化的形式存在,如文學作品、繪畫、建築、自然景致等,中國古典文學中的詩人們遨遊於廣闊的自然,...
文章並未按寫作發表時間排列,而是按幾個大的專題來編排:自述治學之道、中國美學諸問題以及中國藝術的特色和西方美學的幾個專論。讀者從中也許不太容易把握作者美學思想的流變軌跡,但還是能夠較為完整地理解他治學中所專注的方面,以及他...
現代醫學證明,人類的疾病百分之八十是心理失衡導致的。心理平衡對於人的身體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美育重在對人的“心”的調節。特別是作為美育形式之一的音樂教育,使主體沉浸在美的欣賞與創造中,使長時間緊張的神經部分在愉悅的審美中...
《唐代胡樂入華及審美問題研究》是2020年8月1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希。內容簡介 唐代文化多元融合,外來胡樂的廣泛傳播是中華文明對古印度文明和波斯文明的呼應和理解。西域文明的光芒借/助音樂照射到唐人的情感中,...
但由於歷史條件,民族文化傳統,審美心理的差異,中國和西方美學又具有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歷史特色。西方美學是偏於理論形態的再現美學,中國文學是偏於經驗形態的表現美學;西方是偏於哲學認識論的美學,中國是偏於倫理學和心理學結合的美學...
第二節 精神與身體的雙重缺陷,直接了導致太監心理的嚴重失衡變態--太監喜怒無常,過度敏感,自卑心理嚴重,最受不了的是正常人瞧不起自己--有的大太監甚至連自娶成群妻妾也不滿足,而更醉心於奪取身屬別的男人的女人 第三節 喪失了...
但是由於受到以往哲學本體論和認識論的限制,人們關於美的本質、美的定義、審美問題的觀點還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之處,還存在很大爭議。心理學概念 美是一定事物所具有的對稱的、諧調的、給人期望追求留下想像餘地或回味餘地的特徵。例如...
對幼兒好奇心的主動滿足是幼兒心理正常發展必不可少的條件。對成年人的研究發現,如果對其施以長時問的單調刺激,會出現心智慧型力下降,甚至出現心理失衡。怎樣才能滿足成年人的好奇心呢?好奇心不像生理性動機那樣有規律地自發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