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陝山村婚禮

解放初期在陝西農村,流行一種古老的習俗。晚輩人結婚的前一天下午,要給逝去的祖先燒紙告禱,既是告知先祖的在天之靈,又是祈求祖先神靈佑護。即將成為新郎的年輕人跪在墓堆前,先點著一對小漆蠟,插在墳堆前的虛土裡,再點燃五根紫紅色的香,然後點燃陰紙,在野草和枳捌的枝葉之間,香菸裊裊,火光撲閃。結婚當天以後連續3天進行熱鬧而樸實的婚禮·即啟發挑逗他們之間的性意識,為傳宗接代作準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陝山村婚禮
  • 屬於:一種古老的習俗
  • 地點:陝西農村
  • 目的:為傳宗接代作準備
婚禮經過,娶親,鬧洞房,大宴賓客,回娘家,寧陝交往禮俗,見面禮,待客,請春客,

婚禮經過

婚禮當天:舉行結婚禮儀。新郎被舅家表哥牽著,跟花轎和鳴哇鳴哇的吹鼓手到新娘家迎親。轎到門口,有時新娘家人還討價還價,經過一番努力,新娘終於上了轎。 回到新郎家,女人和娃娃把新郎和蒙著臉的新娘一同擁進洞房。然後新郎一把揭去新娘臉上蒙著的紅布,一對新人,在嘻嘻哈哈的笑鬧聲中被包圍起來。 所有親戚朋友,坐過午席,提上提合籠兒告別上路了。到了晚間,鬧新房耍新娘開始了。 新郎和新娘被大夥擁在院子裡,小伙子們圍在他倆周圍,女人們擠在外圍,小院裡被擠得水泄不通。在新婚3天裡,不分大小,不論輩分,任何人有什麼怪點子瞎招數兒,都可以提出來,然後,要新郎新娘當眾表演。據說,對於新郎新娘而言,鬧新房耍新娘有一層不便道破的意思:即啟發挑逗他們之間的性意識。 先是有人提出要新郎給新娘子灌酒,新郎做了;接著有人提出要新娘給新郎點菸,新娘做了,這些都是比較容易做到的。難度較大的是,有人提出要新娘“糊頂棚”。所謂“糊頂棚”,就是在新郎舌尖上粘一塊紙,新郎用舌尖把紙貼到新娘的口腔上齶里。這有一定的難度。如果新郎略有遲疑就有人摘他的禮帽,扭他的胳膊,把紙粘在他的舌尖上,大有非上不可的架勢。 難度最大的花樣是“掏雀兒”。即新郎把一條手帕從新娘的右邊袖口塞進去,再從左邊的袖筒里拉出來。新郎如果沒有招架眾人哄鬧的能力,只好照做不誤。新郎做完花樣之後,眾人還會問:“掏到雀兒沒?”

娶親

新郎家迎親起程,樂班“哇嗚哇,噔噔嚓”,在前邊開路,後邊跟著迎親隊伍,帶上“催妝饃饃”“離母糕”。迎親的總負責叫領事人,總管迎娶中的各類事項。兩個打扮漂亮的女儐,叫“娶人婆姨”,主管新娘的迎娶,但姑姑是不能去的,風俗是:“姑不娶,姨不送,妗子送到黑風洞。”人要去單數,取缺一之意。另還要拉一匹供新娘騎一馬,叫“硬馬”。硬馬籠頭帶彩,鞍韉披紅,由新郎弟弟或侄子親自牽拉。 新娘家人熱情地接待娶人親戚。首先雙方領事人互相敬酒,叫“換盅”,然後娶人領事人要到廚房“參廚”。 新娘豐盛的嫁妝由牲靈先馱走,負責這一差事的叫“趕箱”,一般由新郎的姐夫承擔,新娘家也必須去一個人“押箱”。 新娘家請來兩位女儐招待娶人婆姨,一會兒,新娘上路,她們又是送人婆姨。另還要去兩名護理新娘的“攏馬人”。經過一番梳洗打扮的新娘子,頭戴彩紗,身著硬衣,花枝招展,楚楚動人,在娶、送人婆姨前簇後擁下,告別父母、親友,上馬起程。新娘家送人要去雙數,取成雙配對之意。  路上,娶人領事不斷嫌讓:“請送人親戚先走”,叫“讓路”,逢莊過村,樂班吹吹打打。這演奏是宣傳,家裡人聽到外邊有響動,都跑到垃畔上看紅火,問是誰家女子出嫁,誰家兒子迎娶;這演奏又是證明,人們聽過喇叭鑼鼓之後,知道哪家兒女婚事完結。 如果在同一條路上還有娶新娘的經過,兩家都搶著先走,叫“占花路”。 回村,打扮一新的新郎早在路口迎接。新郎新娘互相換花後,並駕齊驅。新郎家人端來酒菜,為送人親戚接風。這時,好強的嗩吶手開始頂莊,他們吹奏最拿手的曲牌,有的還將嗩吶喇叭頭兒摘下來,頂在頭上,光著嗩吶桿兒吹。頑皮的孩子在牆頭上劈劈啪啪放起清脆的鞭泡,婚禮氣氛被推向高潮。

鬧洞房

入院,新娘先下馬,娶、送人婆姨依次下馬。新郎新娘到天地神位前同拜天地。爾後,新郎抱起香米斗,俗稱包頭,新娘由其兄抱起,雙雙搶入洞房,叫“搶帳”。洞房內先由知名長輩撒五穀避邪,再由吹手人內掌號驅邪。新郎上炕,先踩炕四角,然後將香米斗放到卜定方位,新娘坐於其上,叫“坐帳”。能和新郎新娘戲耍的爺爺及姐夫客們早端上饃饃,順視窗向洞房裡扔,叫“打窗子”,意為送兒女。扔人洞房的饃饃曬乾後,只能由新郎新娘分享。家中,從新娘下馬起,新郎父母雙雙坐於炕頭,叫“壓福”。 洞房之內,點起通宵不滅的長明(命)燈,新郎新娘由女儐將頭靠在一塊梳理,叫“並頭”。 晚上,所有賓客都吃蕎麥餄鉻,叫“爽鋪面”。寢前,娶、送人婆姨要為新郎新娘鋪床,床邊放上紅棗兒,意為早生貴子。

大宴賓客

次日早晨,新郎須早起,到各處向長輩問安,叫“扶頭”。中午,新郎家中大宴賓客。 宴畢,新郎新娘要認大小。其順序為主家、舅家、姑姑、姨姨、鄰居。見面時,新郎新娘叩頭作揖,長輩們送新郎新娘喜錢。姐夫客最後相認,好逗趣的姐夫們早不知從何處弄來柴捆捆、洋芋蛋、油饃串,說著自編的順口溜,賺新郎作揖取樂,一不留神,被新郎的兄弟們給臉上抹上把黑,耍家反被人耍,白臉變為花臉,姐夫客窘得無地可鑽,圍觀者笑得前仰後翻。 認完大小,小姑們放回新郎,在門口攔住新娘試巧。巧嘴如簧的小姑們先發問:“一進門,細盤問,我問嫂嫂名和姓?”新娘答出後,小姑們要新娘完成鏡面拈針,拿刀切饃,採摘視窗懸花等項目。新娘推推辭辭,對方哪裡肯依,門庭灑滿歡聲笑語。 晚上,爺爺和姐夫們都來鬧房。

回娘家

第三日,新郎新娘回拜岳父母,在吃飯時,新娘的弟妹們常常捏辣子扁食,耍新女婿。以後新娘在婆家住七日,回娘家住八日, 再回婆家住一個月,又去娘家住一個月,叫坐“對七”“對八”“對月”。 隨著時代發展,舊俗不斷改革。縣城和公路沿線嫁娶已不用牲畜,改用汽車,婚禮亦由三天改為一日。穿硬衣、抱包頭、坐帳、並頭等一些繁禮冗節,也多被削減。

寧陝交往禮俗

寧陝人很好客,講義氣,常說:“禮多人不怪”、“伸手不打上門客”、“三句好話暖人心”、“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等等。外來人普遍評價:“寧陝人厚道。”

見面禮

熟人或久別重逢,先問:“您健旺吧?!”答:“操心問,還好”。即是平輩,也這樣問候。 走路,要把客人讓在前邊,以示尊敬。如是懸崖險道,則把客人讓在後邊,還特別聲明:您路不熟,我引路。邊走邊招呼:“走好哇!”“過細呀!”窄路相逢,即是互不相識,也老早站在路外或路邊,側身禮讓對方先行。  熟人過路,總要招呼:“到屋坐!”生人過路,也招呼:“歇一會走。”有的趕路人走渴了,進屋要水喝,主人趕快燒開水。冬天烤火,要把客人讓在避風、無煙的方向。即是火塘有火也要再加幾根柴,以示尊敬。

待客

有事或串門子來的客人,除端茶遞煙外,還要拿“吃貨”(果品、熟食之類)招待。水果成熟季節,還送上一戳瓢桃杏之類的果品;秋收時節,送上一個燒苞谷,一戳瓢核桃,一個棒槌,讓你自槌、自剝,吃核桃,咽燒苞谷,別有香味。登門之客,只要沒有急事,就硬要留你吃飯,並請入“首席”,或比較舒適的位置。桌子上的好菜,要放在客人面前,邊吃邊催客人“拈菜!”要是吃肉,客人越吃得多,主人越高興。  素不相識的過路客人,遇上吃飯,主人也趕快舀好飯,讓到桌子上來。行路人走餓了,進屋叫聲伯娘或嫂子,說是“找頓飯吃”,主人也毫不推辭,填火做飯。吃畢,給錢給物,怎么都不要,有時還生氣說:“出門人,又沒背鍋灶,吃飯哪個興給錢!”臨走,客人說聲“破費了”,或說“道謝飯羅!”主人便滿臉堆笑地說:“便飯,你沒吃好!”“過細喲!慢慢走啊!”

請春客

解放前過春節,一是要玩好,二是要吃好。所以,用這個機會,親友鄰舍,互請吃飯,叫“請春客”。你請我,我請你,吃了個“團團轉”,叫做“磨盤席”。 春客,分兩步招待:第一步擺茶食,在客室就地安一小桌,擺上各種糕點小果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