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鄉雲山書院

雲山書院,位於湖南寧鄉。清同治四年(1865),邑人原陝西巡撫劉典倡建於水雲山下。有步雲橋、總會門、東西五門、講堂、崇道堂、希賢堂、先賢堂、仰極台、凌雲亭、奎光閣、文昌閣、藏書樓、東西8齋等建築,可容徒16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鄉雲山書院
  • 地址湖南寧鄉
  • 建造時間:1865
  • 主要建築:步雲橋、總會門、東西五門
簡介,對聯,地圖信息,

簡介

辟有鑒泉印月、奎閣凌雲、雲寺鐘聲等10景。士紳捐置田產668畝,年收租1300餘石。以培養“處為大儒,出為良佐”之才為宗旨,教學生“貴博學、審問、慎思、明辨以析其理,篤行以踐其慎。”光緒二十八年(1902)改為高等國小堂。有《寧鄉雲山書院志》傳世。

現校記憶體有劉典寫的“倡建雲山書院碑”。碑院1.85米,寬0.8米,厚0.025米,為青石陰刻。學校正房前楹有謝覺哉題寫的“雲山完小”四個大字,校周圍有王凌波﹑謝覺哉種植的“黃金樹”等樹木,山青水綠,風景優美。清朝政府廢除科舉制度後,雲山書院改為高等國小堂,推民主革命前輩文經酉擔任堂長。學堂附設半日制學習班,開業餘教育之先河。1909年春以後,“寧鄉四髯”何叔衡﹑姜夢周﹑謝覺哉﹑王凌波先後在這裡任教或擔任校長,同時有寧鄉農運先輩梅冶成﹑進步人士喻棣芳﹑歐陽健﹑王一凡﹑許抱凡﹑林若虛﹑夏元彬以及三十年代在寧鄉革命鬥爭中英勇殉難的李甲農等,在雲山學校大力提倡科學與民主和勞動教育,積極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教育,他們不僅使雲山學校成為“五·四”前後寧鄉新文化運動的中心,而且成了寧鄉人民的革命搖籃,為我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運動培養了大批人才,如甘泗淇﹑蕭述凡﹑謝南嶺﹑尹澍濤﹑喻東聲﹑胡輝﹑余喜文﹑林萼生﹑嚴岳喬等俊傑,在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1917年7月,毛澤東來寧鄉作農村調查時,曾在雲山住過;1921年,何叔衡參加“一大”回湘後,偕謝覺哉來寧,在雲山進行革命講演;同年冬,王凌波在這裡辦全縣教師講習所,傳播革命道理。解放後,雲山書院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從縣城有公路直達。隨著歲月的剝蝕,雲山書院已破舊不堪。1991年,全國政協委員王定國﹑劉立青﹑劉雪初﹑國家計委副主任劉明夫﹑中央辦公廳信訪局局長陳永清﹑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姜亞勛﹑中國科學院院長周光召﹑湖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潘基﹑湖南省政協副主席周政以及王燮權﹑劉希孟﹑劉蘊瓊﹑劉贊平﹑李昭﹑李品珍﹑姜彩萍﹑袁雲獻﹑謝放﹑廖時光﹑姜國芬﹑姜德輝﹑陶季斌﹑謝子谷等同志發出集資修復雲山書院的倡議書,得到全縣人民和海內外人士的積極回響。

對聯

福地擁雙峰,近南軒居,問道須從者里過;
文瀾連二水,溯玉潭派,尋源都向此間來。
佚名題大門
為將十年,每思禁暴安民,愧無格致誠正本領;
讀書萬卷,須知明體達用,不外乎臣弟友常經。
清代劉典題講堂
宰相須讀書人,請業執經,即他日立朝地步;
秀才以天下任,正心誠意,在當初入學工夫。
清代童秀春題講堂
廣廈正新開,樂此間化雨宜人,春風坐我;
前程當遠到,望多士文章華國,經濟匡時
清代郭慶颺題講堂
溈山溈水有奇光,讀聖賢書,致用當儲公輔器;
名儒名臣無二道,任天下事,存心須在秀才時。
佚名題講堂
開絕學在城南、嶽麓以前,溈水靈峰留正脈;
續正傳於乾道、紹熙之際,中庸太極闡精言。
佚名題崇道堂
宣微旨以明,講席幾重曾鼎峙;
養正功宜報,祀筵並列此升香。
清代姜於岡題崇道堂
一龕萃忠臣孝子、節士名儒,唐宋以還,共數千秋人物
四百皆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水雲之曲,長留數畝祠堂。
佚名題希賢堂
作聖道干城,真正淵源宗泗水;
肅士林拜跪,嵯峨廟貌鎮溈峰。
清代姜於岡題先賢堂
萬丈光芒迎斗極;
四周煙景助文章。
清代姜於岡題仰極台
圖畫自天開,喜雙峰疊翠,二水回瀾,爭現名山真面目;
樓台平地起,看四野桑麻,萬家煙火,盡成此處大文章。
佚名題仰極台
桃李陰中,幽徑能來採藥客;
石泉聲里,危岩時倚看雲僧。
佚名題凌雲亭
閣勢穹隆,直參太皓
神光煜爍,大啟文明。
清代姜於岡題奎光閣
彩筆自凌雲,有萬丈光芒,上騰霄漢;
高樓真得地,看千秋人物,並壯江山。
佚名題奎光閣
文曰思,文曰明,輝光連斗極;
昌而熾,昌而大,芘蔭到儒林。
清代姜於岡題文昌閣
忠孝成神,共仰星辰鐘將相;
文章司命,原憑德行重科名。
佚名題文昌閣

地圖信息

地址:長沙市寧鄉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