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縣八景

寧縣八景

寧縣八景,梁公古碑字無瑕,太子荒丘吵暮鴉。勝利湖川生紫硯,西山晚照賽紅霞。九龍春曉真堪羨,三水交匯甚可嘉。更喜龍眼崖畔涌,關帝夜月掛天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寧縣八景
  • 地理位置:慶陽市
寧縣城“八景”趣談
九龍川里桃花香,梁公古治是吾鄉。馬蓮橋下金龍見,飛黃騰達呈瑞祥”。寧縣,古稱“”,是周先祖公劉遷居拓荒,創基立業的發祥地。北魏末稱寧州,寧者輯安定和平之意。在美麗的寧縣城,過去曾有“八景”之說,且這八景薈萃寧縣傳說、歷史、人文,說起來娓娓動聽,被人們眾口相傳。有位文人將其“八景”編成八句詩,現錄解於下:
梁公古碑字無瑕,太子荒丘吵暮鴉。
勝利湖川生紫硯,西山晚照賽紅霞。
九龍春曉真堪羨,三水交匯甚可嘉。
更喜龍眼崖畔涌,關帝夜月掛天涯。
這八句詩,每一句都說了寧縣的一個自然人文景點,講述了寧縣一件古老歷史故事。
“梁公古碑字無瑕”,即指“唐狄梁公之碑”。狄仁傑,字懷英,山西人,唐武則天垂拱年間任寧州刺史,政績顯著,口碑皆好,州民為其立生祠,後來宋代文學家范仲淹為其親撰碑文。因年代久遠,風打雨蝕,其字跡多有模糊不清,故稱“梁公古碑字無瑕”。
“太子荒丘噪暮鴉”,即指新寧鎮梁高村秦始皇太子扶蘇墓。太子扶蘇和大將蒙恬因謗戴罪於北地郡監修長城,秦始皇臨崩駕時詔“扶蘇”回鹹陽即位。李斯、趙高與秦始皇少子胡亥密謀篡位,矯詔使扶蘇自刎於北地郡,人憐其忠,葬其於寧縣新寧鎮梁高村。雖歷千年,太子墓如荒丘一般飽經風雨,見證著人間滄桑。據云,日暮時有成群結隊的烏鴉飛聚其上,鳴噪不已,更增加了秦太子的人生悲涼。
“勝利湖川生紫硯”,即指瓦斜硯瓦川出產的紫石是上等的墨硯石,所制墨硯不亞於洮硯,因而得此句評。
“西山晚照賽紅霞”,即指寧縣城西山晚景。寧縣城四原輻輳,群山環抱,每當夏秋傍晚,西山披戴晚霞,與東山返照相映,滿城鍍金,紅燦如火,景美似畫。
“九龍春曉真堪羨,三水交匯甚可嘉”。即指每年初春九龍川桃花盛開的迷人景色和馬蓮河、城北河、九龍河三水交匯的寧州城景致。每年古歷“三月三”,當地政府都要在九龍川舉辦桃花會,此時九龍川滿目桃花,似綺似霞,遊人如織,留戀終日。三條河流緩緩相匯,淙淙私語,清澈見底,臨溪倒影,山清水秀,羨煞遊人。如今,縣政府又在三水交匯處建九龍廣場,供遊人休息娛樂。
“更喜龍眼崖畔涌,關帝夜月掛天涯”,即指九龍川內從西向東順川而入有九眼泉水,靠近石崖,清澈見底,相傳為狄仁傑所斬九龍的隱藏之地。“關帝廟”在原廟咀坪“狄梁公廟”之側,每年中秋,圓月如鏡,掛於天際,清輝灑地,廟宇愈加軒昂,堪為寧縣一大景觀。
無獨有偶,今年古歷三月三日,作者隨寧縣首屆九龍川桃花新聞筆會志友去九龍川觀賞桃花,忽在春榮鄉徐家村三聖廟興隆寺內見一居士書“新寧縣八景”,甚為驚喜,故錄於茲以共賞。詩曰:
羅山府下仙氣生,蓮花池裡坐觀音。
湘樂宋塔雲環繞,石鼓晚風拂鼓鳴。
龍池細流吟神韻,九龍河畔賞桃紅。
普照寺內掛銅鐘,輯寧樓上聽濤聲。
其詩作者為九龍隱士,其所詠寧縣八景,句句皆實,不言自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