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粳43號

寧粳43號

寧粳43號是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利用寧粳12號為母本、義大利4號為父本進行雜交選育而成的水稻品種。

寧粳43號株高95厘米,株型緊湊,莖桿較粗壯,葉色深綠,長勢繁茂,分櫱力中等,主莖葉片15片,半直立穗型,穗大粒多,每穗結實粒92粒以上,籽粒長粒型,穎殼黃略偏灰白色,無芒。米質達到國標優質米1級。全生育期150-155天,晚熟品種。耐肥抗倒,耐低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粳43號
  • 審定編號:寧審稻2009001
  • 作物名稱:水稻
  • 育種者:寧夏農林科學院農作物研究所
  • 品種來源:寧粳12號×義大利4號××92夏溫-37
選育過程,親本選配,選育經過,特徵特性,產量表現,適種區域,栽培技術,榮譽表彰,

選育過程

親本選配

1991年,以早熟、矮秤、分孽強、豐產性好的寧粳12作母本,以高秤、大穗、分櫱能力一般、耐寒性較好、子粒偏長、外觀品質好的粳稻品種義大利4號作父本雜交;1992年在溫室種植F1雜交種,並以此為母本,與優質、綜合性狀較好的育種中間材料92夏溫-37為父本再雜交,形成三交組合,通過系譜法選育而成。縱觀其系譜,在雜交配組上體現了親本優勢互補“優x豐×優”的優質高產組合選配理論。

選育經過

1993年,田間種植三交組合F1雜交種,鑑定豐產性和雜種優勢強弱,系譜編號為93F-70,從中選擇出抗病性、豐產性,綜合性狀好的兩種類型的單株,編號為93F170、93F170; 1994年田間種植F2,混合群體,編號為94H-28,田間選拔優良單株39個;1995年種植39個後代材料,系譜編號為95XW-1039~1078,選拔優良單株37個;1996年田間種植37個後代材料,編號為96XW-1279~1317,選拔優良單株41個;1997年對上代個體以田間農藝性狀、抗病性為主選目標,室內進行粒型,碾米品質及外觀品質等性狀選擇;1998年選擇產量高、子粒偏長,米優、抗病性強,編號為97XW-723的品系進行鑑定試驗;1999年進行品種比較試驗;2000年推薦參加本區區域試驗。在當年區試時發現該品系還不十分整齊,有個別分離現象,其中有1株明顯比該品系高出半穗而且穗大抽穗早,當年取穗溫室加代,收穫54株,後於2001年全部種植並進行多年定向選育,於2004年育成了豐產、優質、子粒偏長,抗寒,農藝性狀優良穩定的品系2004QX-294,2005年參加品種比較試驗,2006-2008年參加寧夏優質米區域試驗及生產試驗。2009年3月通過寧夏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審定編號是寧審稻2009001。

特徵特性

生育期:全生育期150-155天,晚熟品種。
農藝性狀:寧夏省區試,株高95厘米,株型緊湊,莖桿較粗壯,葉色深綠,長勢繁茂,分櫱力中等,主莖葉片15片,半直立穗型,穗大粒多,每穗結實粒92粒以上,結實率84%以上,千粒重24.6克,籽粒長粒型,穎殼黃略偏灰白色,無芒。
品質:寧夏省區試檢測結果為,糙米率81.2%,精米率80.6%,整精米率78.8%,堊白粒率10%,堊白度0.5%,粒長5.6毫米,長寬比2.1,透明度1級,鹼消值7.0級,膠稠度82毫米,直鏈澱粉16.8%,米質達到國標優質米1級,粳性。
抗性:寧夏省區試,耐肥抗倒,耐低溫,抗稻瘟病和水稻白葉枯病

產量表現

2006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44.9千克,較對照寧粳16號增產2.2%;2007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843.2千克,較對照寧粳16號增產3.3%;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794.1千克,較對照寧粳16號增產2.75%。2008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718.6千克,較對照寧粳16號增產5.5%。

適種區域

該品種適應寧夏引黃灌區及寧夏周邊省區相似生態區插秧或保牆旱直播種植,包括寧夏、山西、甘肅和新疆的部分地區。2009年審定後,到2012年寧夏每年種植30萬畝以上,占到寧夏水稻種植面積的1/4,產量在650千克/畝~700千克/畝,為寧夏優質大米的發展起到較大的推動作用。

栽培技術

育苗:播種時間4月15日左右,採用小弓棚塑膠薄膜保溫育秧。育秧床土需用育苗寶、壯秧劑 “移栽靈”或“特效抗枯靈”進行土壤消毒。
播種:播前種子經1-2天曬種後用80%的“402”農藥2000倍液浸種3-4天,催芽播種。秧田播量以乾種子計,手插秧300-380克/平方米,機插秧750-800克/平方米。秧田管理採用 “見綠放風,控制灌水”的技術要求。
插秧:5月15日左右擇溫暖天氣開始插秧。行穴距27厘米×10厘米或30厘米×10厘米,每穴插3-5株。
施肥:基肥施農家肥2000-4000千克/畝,結合第一次翻地施入;碳銨25千克/畝,磷酸二銨15-20千克/畝,結合最後一次犁地施入。分櫱肥分兩次使用,秧苗返青即5月下旬追尿素4-5千克/畝,6月上旬追尿素5-6千克/畝。穗肥7月10日後追尿素3-4千克/畝。粒肥在抽穗前或齊穗後施尿素3千克/畝或硫銨5千克/畝。
水層管理:原則是兩保兩控,插秧-分櫱期保淺水,以利促分櫱早生快發。分櫱高峰期到幼穗分化始期控制灌水,適度曬田,一般曬田5-7天,以利控制無效分櫱;孕穗期到抽穗期保水層,以利長大穗和防障礙性冷害;齊穗後控制灌水做到乾濕結合,有利穩根防倒,促進灌漿,切不可長時間斷水。9月10日前後可視成熟度停水。

榮譽表彰

2019年10月,在第二屆中國·黑龍江國際大米節上,寧粳43號獲得銀獎。
2023年5月,在第四屆全國優質稻品種食味品質鑒評暨國家水稻育種聯合攻關推進會上評為全國金獎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