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結構,景觀,鼓樓沿位置地圖,督學行署,永豐庫遺址,鼓樓沿步行街,歷史,詩詞,
結構
寧波鼓樓沿主建築為框架結構,共四層。地下一層,建築面積5000平方米,作娛樂用途,主要為一般遊戲機、大型遊戲機及檯球等同類娛樂工具;地上一至三層,建築面積52000平方米,主要經營服裝、鞋類、化妝品、音像製品等。用詩詞:“青磚小瓦馬頭牆,迴廊掛落花格窗。”形容鼓樓沿最為合適不過。
景觀
鼓樓沿位置地圖
寧波鼓樓沿
督學行署
督學行署位於寧波鼓樓沿府橋街之上,督學行署坐北朝南,四柱六檁,是一座單檐歇山式屋頂、抬梁式木結構建築。整個房屋前後二進,中間庭院相隔,前進為門樓,門廳上立有一碑,上書“福蔭儒學”;後進為正廳,上書“征鑒堂”。 督學行署亦稱校士館,是寧波現存的古衙,曾是清政府浙江學政在甬駐地。在這裡,當時分管浙江全省教育工作的官員每年在此主持全寧波府的各類科舉考試。
“征鑒堂曾是當年學政視察、督學、訓導優劣,獎懲生員勤惰,並在此主持府屬歲試、科試,為生員舉行簪花禮儀的場所。”海曙區文保工作者李文國說,清代鄞縣史大成、章鋆(寧波歷史上最後一名狀元)應該就是從這裡出發,最終在殿試中獨占鰲頭,為寧波爭了光。
李文國說,督學行署原先的規模很大,除了“征鑒堂”外,還有考棚、優學軒、省過亭等。
1861年,太平軍攻占寧波,行署被毀,1863年重修。1905年清朝政府廢除科舉,兩年後寧波知府喻兆蕃將督學行署連房帶地售於百姓,所得款項用來籌辦新式學堂。
永豐庫遺址
元永豐庫遺址位於寧波市中山西路北側唐宋子城遺址內(即寧波鼓樓沿)。2001年9月和2002年3月,寧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兩次對其進行了搶救性發掘。永豐庫遺址規模較大,南北長120米,東西寬80米,總建築面積9600平方米。遺址以兩處單體建築基址為核心,並有與之相關的磚砌甬道、庭院、排水明溝、水井、河道等眾多遺蹟,出土可復原各類文物800餘件,是寧波市歷史上規模最大、成果最豐碩的一次城市考古發掘。
鼓樓沿步行街
寧波市鼓樓步行街位於寧波市海曙區鼓樓北側,南起府橋街,北止公園路,東為公園路,西靠呼童街。東面鄰近中山文化廣場,南邊為寧波市財稅大樓,西靠近寧波日報社、中央花園,北邊為中山公園。估價對象地處寧波市中心,周圍居民區較多,附近有12路、15路、19路等較多公共汽車站,交通較為方便。
歷史
後梁開平三年(909年)置明州望海軍,鼓樓稱為望海軍門(樓)。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又改為明州奉國軍,鼓樓也隨之改稱為奉國軍門(樓),由太守潘良貴書“奉國軍樓”額。宋仁宗慶曆八年(1048年),新上任的鄞縣縣令王安石,特為奉國軍樓的刻漏做了一篇《新刻漏銘》。其文曰:“自古在昔,挈壺有職。匪器則弊,人亡政息!其政謂何?勿棘勿遲,君子小人,興息維時。東方未明,自公如之,彼寧不勤,得罪於時。厥荒懈廢,乃政之疵。嗚呼有州,謹哉惟茲。茲惟其中,俾我後思。”這位十一世紀的著名政治家、改革家在銘中表示要以樓中的刻漏那樣“勿棘勿遲”的速度來改革處理政事;要以刻漏那樣勤於報時的精神來管理政治。從表面上看,王安石是為刻漏作銘,實際是一篇決心革弊維新的誓言書。
如今,鼓樓及附近的公園路一帶已成為寧波主要文化活動的聚散地,整個地區的建築充分體現出寧波江南水鄉的特色。兩旁是仿寧波傳統建築風格的商店,小青瓦雙坡屋面,風火馬頭牆,還有各種精細的外牆木裝飾,既具有寧波傳統商業街的風貌,又具有強烈的歷史文化質感。現修復了浙江督學行署、在東西兩端入口處的兩座古石牌坊,以及城牆遺址,子城歷史變遷的石碑等。新修建的兩組石牌坊是明清兩代舉人光宗耀祖的標誌。代表著文化氣息和歷史內涵。鼓樓步行街熔文化商貿於一爐,集購物休閒於一體,已成為寧波市內的遊樂勝地之一。
詩詞
登寧波城樓
清 李調元
雉堞凌雲腳下堆,鯨波帶日島邊回。
江中船出海中去,洋外帆從天外來。
地近東溟先見日,雲垂南浦忽聞雷。
不知何處蓬萊是,遙看滄滄貝闕開。
地名簡釋
雉堞凌雲腳下堆,鯨波帶日島邊回。
江中船出海中去,洋外帆從天外來。
地近東溟先見日,雲垂南浦忽聞雷。
不知何處蓬萊是,遙看滄滄貝闕開。
地名簡釋
古時寧波的城牆在二十世紀二十年代開始折除。本詩的城樓和下一首的“甬江城樓”都指東門城樓。
注 ① 雉堞:古代城上齒狀形作為守城掩護用的矮牆。
② 鯨波:海上巨浪。
③ 蓬萊:即蓬萊山,傳說為渤海中仙人居住的山。
④ 滄滄:寒冷的樣子。貝闕:貝飾的宮門。亦喻仙宮。
甬江城樓
清 施烺 浮橋橫束大江隈,魚市前頭酒市開。 高立甬城樓上望,海船齊趁暮潮來。
注 ① 隈:水邊。
② 趁: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