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市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是一則檔案,2003年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本屆政府在中共寧波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巨觀調控政策,深入貫徹省委 “八八戰略”、市委 “六大聯動”和建設 “平安寧波”、文化大市、法治寧波等一系列戰略部署,緊緊依靠全市人民,開拓奮進,紮實工作,在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道路上邁出了積極步伐,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寧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市2007年政府工作報告
- 單位:寧波市
- 性質:工作報告
- 發生時間 :2007年
2003年市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本屆政府在中共寧波市委的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執行中央巨觀調控政策,深入貫徹省委 “八八戰略”、市委 “六大聯動”和建設 “平安寧波”、文化大市、法治寧波等一系列戰略部署,緊緊依靠全市人民,開拓奮進,紮實工作,在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的道路上邁出了積極步伐,較好地完成了市十二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為寧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綜合實力顯著提高。四年來,我們堅持科學發展,好中求快,穩中求進,經濟運行的穩定性、協調性明顯增強。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864.5億元,年均增長14.3%,人均生產總值達到5.1萬元。財政一般預算收入達到561.2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57.4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1.4%和23.2%。寧波港區貨物吞吐量達到3.1億噸,貨櫃吞吐量達到706.8萬標箱,分別是2002年的2倍和3.8倍。寧波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升級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4.6%,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21.5%,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新增中國馳名商標32件、中國名牌35個,名牌產品銷售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比重達到34.9%,兩次榮獲 “中國品牌之都”稱號。單位生產總值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分別下降29.5%和28.7%,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復檢,榮獲國家衛生城市和全國文明城市稱號,城市綜合競爭力保持全國前列。
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增長方式積極轉變。四年來,我們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促進產業聯動發展,三次產業結
構比例調整到4.9:55:40.1。農業產業化經營步伐加快,建成標準農田90.2萬畝,擁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98家,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組織429家,建設無公害農產品基地345個。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紮實推進, “510產業”工程和 “十百千萬企業”梯隊工程順利推進,鎮海煉化大乙烯、奇美電子等一批重大產業項目開工建設或建成投產,新增規模以上企業4600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5974.3億元,是2002年的3倍。物流、會展、金融、旅遊等現代服務業發展迅速,三產增加值達到1149.1億元,年均增長15.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到882.5億元,年均增長14.2%;金融業增加值年均增長26.1%,被評為城市金融生態一級城市;旅遊總收入達到316億元,年均增長20.2%;寧波國際服裝節、浙洽會、消博會等各類展會影響日益擴大,榮獲中國優秀會展城市稱號。
區域統籌發展格局初步形成,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四年來,我們積極實施 “東擴、北聯、南統籌、中提升”區域發展戰略,推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新一輪寧波城市總體規劃修編完成並獲國務院批准,市域城鎮體系不斷完善,城市化率達到57%。象山港區域和余慈地區統籌發展紮實起步,甬台溫高速寧波段、甬金高速寧波段、國華寧海電廠、大唐烏沙山電廠等項目建成投用,象山港大橋奠基,杭州灣跨海大橋、甬台溫鐵路寧波段等項目進展順利。東部新城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鄞州、北侖、鎮海新城區和東錢湖旅遊度假區初具規模,中心城區十大區塊建設陸續展開,城市軌道交通、杭甬城際客運專線寧波段等項目前期工作開始啟動, “五路四橋”項目建設順利推進,中心城區綜合服務功能進一步增強。統籌城鄉發展規劃綱要全面實施,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2005年以來全市財政投入新農村建設資金達到101.5億元。建成全面小康示範村136個,完成村莊環境整治1160個, “百鎮連鎖超市、千村放心店”工程實現全覆蓋,所有行政村實現通等級公路,農村全面小康實現程度超過80%。對相對欠發達地區的幫扶力度逐年加大,下山移民9253戶、2.7萬人,市財政向南三縣轉移支付22億元,向颱風、地質災害影響嚴重的地區補助資金6300萬元。
體制改革全面深化,對外開放深入推進。四年來,我們大力推進制度創新,加大對內對外開放步伐,發展活力不斷增強。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環境進一步最佳化。投資、財政、規劃和國土管理體制改革逐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有序推進,要素資源市場化改革和政策性農業保險試點取得積極進展。上市公司股權分置改革基本完成,資本市場直接融資邁出新步伐。對外開放全方位拓展,各級開發區功能整合提升,寧波出口加工區、慈谿出口加工區和寧波保稅物流園區發展初具規模。外貿增長方式積極轉變,外貿進出口總額達到422.1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287.7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36.2%和37%,機電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年均分別增長42%和50%。利用外資實現質量、數量“雙提升”,外資項目平均投資規模達到846萬美元,是2002年的1.8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85.7億美元,年均增長18.2%。“走出去”步伐加快,完成對外經濟技術合作營業額24.8億美元,年均增長33.9%。國內區域合作交流不斷加強,對口幫扶工作深入開展,甬衢資源與產業合作啟動實施,引進內資348億元。
資源集約利用邁出紮實步伐,生態市建設成效明顯。四年來,我們堅持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加強節能、降耗、減排和治污工作,紮實推進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累計投入環保資金249.6億元,年均增長16.4%。土地、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步伐加大,盤活土地存量2.9萬畝,單位生產總值用水量從122立方米下降到75立方米,榮獲國家節水型城市稱號。對重點行業、企業能耗的監管力度加大,循環經濟加快發展,能源消耗增幅低於生產總值增幅1個百分點,預計單位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到0.907噸標準煤。環保基礎設施不斷改善,新建、擴建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廠9座,建成垃圾焚燒發電、垃圾填埋和危險廢物處置等設施8座。重點行業、區域和流域環境污染綜合整治有序開展,工業廢水達標排放率穩定在95%以上,城鎮污水處理率和垃圾無害化處理率分別提高28.7個和5.2個百分點,農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制度基本建立,生活污水集中處理全面鋪開。全市森林覆蓋率提高到50%,城市人均公綠面積達到11.6平方米,市區空氣Ⅰ、Ⅱ級天數達到325天以上,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保持在99%以上。寧海、象山、鎮海成為國家級生態示範區。
文化大市建設深入實施,社會事業蓬勃發展。四年來,我們堅持經濟社會聯動發展,加大社會事業的投入力度,積極推進文化大市建設。全市財政安排教育、衛生和文化支出分別達到142億元、47.7億元和21.2億元,年均分別增長20%、27.8%和23.3%。免費義務教育全面實施,全市59萬名義務教育段學生全部免除學雜費,對貧困學生助學幫扶力度加大。服務型教育體系建設全面啟動,十五年基礎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發展取得明顯進步,新增普通高校2所,全市高校在校生達到12.1萬人;中學初升高比例達到96%,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4%,分別提高8個和16.5個百分點。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成效明顯,新增中高級人才近7萬人。城鄉公共衛生體系初步建立,城區社區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中醫院遷建等十大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進展順利,每千人醫療機構床位數、醫生數分別達到2.98張和2.17人。“農民健康工程”全面實施,158萬人接受免費體檢。全市財政安排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支出5.5億元,361萬農民參保,參合率達到94.5%。文化體制改革試點有序開展,文化產業規模不斷擴大,文化精品創作取得新成果,城鄉民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大劇院、美術館、游泳健身中心等一批文體設施建成投用。組織3.3萬場電影、6000場演出到農村,完成數位電視整體轉換18.5萬戶,實現行政村廣播電視“村村通”。體育事業發展加快,建設社區、村落健身路徑(點)2500多個,舉辦了八一男女籃、中國女排主場賽等一批有較大影響的國際國內賽事。繼續保持低生育水平,2.9萬名農民享受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政策。加強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建設和雙擁工作,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民族宗教、僑務、對台、外事、檔案、老齡、殘疾人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和諧社會建設有序推進。四年來,我們深入開展“解難創優”和愛心幫扶活動,努力促進社會和諧進步。全市財政安排就業再就業資金13.3億元、社會保障資金35.8億元,年均分別增長42.8%和29.3%。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1.3萬個,幫助26.5萬名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完成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技能培訓2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基本控制在4%以內。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健全,率先在全國出台實施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制度,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169.9萬人、127.1萬人、80.5萬人、126.7萬人和54.6萬人,被征地人員養老重點對象參保率達到79%。全市財政安排城市低保補助資金和撫恤事業費分別達到3.9億元和3.7億元,年均分別增長15.6%和5.6%,30.3萬人次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農村“五保”、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率分別達到94.6%和98.3%。加強房地產市場調控與監管,房價快速上漲的勢頭得到遏制,2006年房價漲幅回落到2.2%,在全國35個大中城市中列第30位。建成經濟適用房142.7萬平方米,改造非成套房33.5萬平方米,4484戶城鎮困難家庭享受廉租房政策,城鄉居民人均居住建築面積分別達到39平方米和51.9平方米。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9674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8847元,分別是2002年的1.52倍和1.53倍。城鄉居民恩格爾係數分別從40.3%和43.1%下降到36.9%和40.6%。“平安寧波”建設深入開展,民眾安全感穩步提高,安全生產事故次數、死亡人數和直接經濟損失分別比2002年下降25.7%、4.5%和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