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小靈峰寺

寧波小靈峰寺

小靈峰寺:Xiaolingfeng Si,位於江北區洪塘街道安山村,此寺創建於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初名馬鞍山龍王經堂,是山下鄉民祈雨之所,康熙四年(1665年)重建,易名為會龍庵,後因此寺建在小靈峰,故得名小靈峰寺。該寺東鄰茂半山,南接鳳凰山,西距蓀湖水庫0.7公里,築在小靈峰上,寺內有三大殿,二十九間房屋,寺前有一龍潭,二隻涼亭,於公社化後被拆毀,現尚存四間小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波小靈峰寺
  • 位置江北區洪塘街道安山村
  • 創建時間: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
  • 初名:馬鞍山龍王經堂
  • 重建易名:會龍庵
  • 靈峰古道:古道開鑿年代至少不會晚於元代
小靈峰寺,靈峰古道,地圖信息,

小靈峰寺

靈峰寺有一座葛仙殿,葛仙殿供奉的是葛洪的塑像,西大殿供奉釋迦牟尼佛。東晉鹹和二年(327年),方士葛洪來到這裡煉丹,葛洪,道教理論家、醫學家、煉丹術家。在他隱居靈峰山的時候,瘟疫流行,葛洪廣采草藥,製藥布施,使眾多百姓起死回生。每年陰曆初一到初十是靈峰寺香火最旺的日子,因為傳說中初十是葛仙翁的生日,人們紛紛來到這裡紀念這位懸壺濟世的先人。
寺院有一口井,據說是葛洪煉丹時挖掘的井,井不深,井壁用粗瓦壘砌。井水水質不錯,清澈中帶著點甘醇。
寺門口一方水池,名為九龜神龍窟的,旁邊有一通道光乙酉年的僧人墓碑。寺院兩側的竹林深處,有一段“風水牆”的殘垣。寺院廂壁嵌著的兩通石碑,一通為老碑新刻,為清代文學家慈谿人裘璉撰文的《重興九龜潭會龍庵記》,由當今寧波文化界著名人士王介堂先生書寫;另一通,為介堂先生撰並書的《重興小靈峰記》。
李文國說,由此可以推斷,這條翻越小靈峰到達汶溪的古道,開鑿年代至少不會晚於元代。

靈峰古道

通往小靈峰寺有一條古道,古道開鑿年代至少不會晚於元代。路面由卵石的鋪設,鋪石規整,中間有排分脊石,兩邊的卵石組成一幅幅圈形圖案。古道蜿蜒伸展,路邊是樹木,若是冬季,鮮少青翠的綠色,或是綠到深墨,或已褪成棕紅,山林的顏色層層疊疊,甚是美麗。

地圖信息

地址:浙江省寧波市江北區小靈峰寺(鞍保線北)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