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蘆台第一中學,位於天津市寧河區
蘆台鎮一中路1號 ,創辦於1913年,坐落在美麗的
薊運河畔。上個世紀中葉她是享譽(北)京(天)津唐(山)地區的“寶塔”學校,1978年被市政府確立為首批辦好的重點中學,2004年成為天津市首批高中示範校。多年來,蘆台一中秉承 “勤、慎、朴、潔”的校訓和“以人為本,一切為了學生未來發展”的辦學理念,提倡教、學、做合一,確立了“以德立校,依法治校,科研興校”的治校方略,凝練了“求真、求實、求新”的教風和“勤學、樂學、善學”的學風。蘆台一中辦學業績優異,榮譽卓著.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國家級綠色學校,受到國務院表彰,高考上線率100%。
校史
民國時期
民國時期 學校初立,賃屋授課於蘆台鎮北街民房,民國十三年(1924年)由校董籌定蘆台斗用(糧食交易所)捐款2千元,齊撫萬捐洋2萬元劉壬三捐洋2千元,齊翰卿捐洋3千元,白俊卿捐洋2千元,幾經選擇租蘆台鎮東大營聶公祠祭地40餘畝為校址(即現址),同年三月開工建設,建撫萬堂(禮堂)、翰卿科學室、壬三圖書室各一處,教室6個,宿舍和輔助用房34間,共用費32000元(大洋)。八月竣工並遷入,學生家長為校董、校長諸公立紀念碑贊其功德。11月直奉戰起,學校先後三次被占,造成萬餘元損失,不得已遷往寧河鎮。此後十年,先後遷入寧河鎮校董齊翰卿齋、城內義塾、國小校內和校長杜心耕宅等地授課,直至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八月才得以搬回蘆台鎮重修東大營校舍,斯謂“三遭兵燹,七次搬遷”。1948年校舍房屋面積為3636.27m2。
新中國時期
1953---1956年學校增建了禮堂飯廳面積約為740m2,教室8個(計24間)、宿舍32間,時校舍總面積為5606.46m2,此後校舍也有些小規模建築,到1976年地震前校舍總面積為7403.87m2。 解放後,蘆台一中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辦學目標突出了為國家社會主義建設培養人才的宗旨。20世紀50年代初,提出的辦學目標是:初、高中並舉,為高一級學校輸送合格新生,培養優良的勞動後備力量。學校以“嚴密的組織、嚴格的要求、嚴肅的態度、嚴明的紀律”,保證大面積豐收。
1960年國中學生在天津市統考中獲總平均分第一名,同年高中學生在高考中升學率94%,居河北省首位,被評為全國教育先進單位,出席了
全國文教群英會,受國務院表彰。1964年被定為河北省重點中學中首批辦好的“寶塔校”。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
造反派”組織旋即成立,學校幹部教師遭到批鬥,造反派學生遊行,串連,辯論,打砸搶,校園內大字報撲天蓋地,正常教學秩序和生活秩序被打亂,高考被取消。此後學校與全國一樣陷入長達十年的“文革”動亂,政治運動此起彼伏。但多數幹部教師仍為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秩序而抗爭。
1969年恢復招生,招生範圍在本縣。
1976年粉碎“四人幫”後,學校迅速恢復教學秩序,雖極左路線餘威尚在,但師生思治之心不可阻遏,
1977年11月高考制度恢復,學校抓住時機,為幹部教師平反昭雪,大力整頓教學秩序,狠抓教學質量,學校面貌為之一新。
1980年被首批確定為天津市重點中學。學校撥亂反正,恢復傳統,建章立制,重整隊伍,確立了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持“三個面向”培養“四有”新人的辦學目標,教育教學質量迅速提高1983年,國中升入重點高中率達95 %,高考升學率為85%。
1997年以後,學校明確地提出了“一切為了學生未來的發展”的教育思想,更加注重全面貫徹執行黨的教育方針,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品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發展學生的個性和特長,側重升學預備教育,為高等院校輸送優秀新生,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勞動者。
2000年高考上線率100%。
歷任校長
民國時期
學校初創期由張石葛(世閣)先生(漢沽人)任校長主持校務。民國八年(1919)杜心耕先生任校長,首聘劉子明先生為校董,此後學校先後聘請劉壬三、齊撫萬、
白寶山、齊翰卿、
蘇錫麟組成董事會。董事會分為名譽董事(從捐巨款或特別贊助者中推舉),基金董事(監督本校基金及用途、核銷)和值年董事(擔任應興應革事宜)三部分。董事會公推主席一人,於每年寒暑假開會一次,如遇特別事故,隨時由學校召集臨時會議。董事會議決校長進退,聽取校長報告校務,監督校長按董事會議決各案進行應興應革事宜等,校長對教師、職工任聘董事會不加干涉。學校改為公立後,董事會自行解散,杜心耕先生仍擔任校長,直到1948年寧河全境解放人民政府接收,共30年。
建國後
新中國成立後,實行校務委員會制,1948至1966年,趙邁、邴卓雲 、張如良先後擔任校長。1952年成立教育工會。1968年6月成立
革命委員會,孟克弱、張俊如先後擔任“革委會”主任,“貧宣隊”、“
工宣隊”進駐。1979年教育工會再次成立,1981年
董希知任校長兼書記,李天才任工會主席,實行黨支部領導下的校長分工負責制。1984年“教代會”成立。1986年王平來任校長,
張德生任書記。
新時期
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學校領導改革創新,加強自身修養和自我管理,制定《幹部十一條規定》,要求幹部以身示範,深入教學一線,吃苦耐勞,無私奉獻,加強教育教學管理,進行嚴格管理和嚴格要求。1992年苗天華任工會主席。1992年試行校長負責制。1995年賈鳳蘭任校長,王平來任書記。1997年龐福德任校長,張聖賢任書記。此間,學校進行內部管理體制改革,1992制定《蘆台一中校長負責制實施方案》,實行
校長負責制並不斷完善。2001年張錫民任校長至今。
校名變更
民國二年(1913)建校時校名為
寧河縣中學,民國二十七年(1938)改公立名為寧河縣立中學,三十一年(1942)改為河北省立寧河縣中學。1948年至1973年學校隸屬河北省,1948年12月校名為河北省立
寧河中學,1949年稱為“河北省立蘆台中學校”,1959年1月稱為“河北省寧河第一中學”,1961年稱為“寧河縣蘆台第一中學”。1973年隸屬天津市,同年更名為“
天津市寧河縣蘆台第一中學”。2015年寧河設區,更名為“天津市寧河區蘆台第一中學”。
設施
學校基礎設施建設與綠化美化同步,校園綠樹成蔭,芳草鋪地,花朵飄香,一個整潔、美麗的蘆台一中矗立在薊運河畔。2006年學校被評為國家級綠色學校。 按花園式學校標準綠化、美化校園,以優美的環境文化淨化、美化學生心靈。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爆發,學校全部房屋被夷為平地。1978年重建,改平房為樓房,共建成教學樓、階梯教室、合班教室、試驗樓、圖書樓、禮堂、教職工及學生宿舍樓總面積9750m2 。1995年到1997年進行大規模改造、擴建第一期工程,本期建設項目包括主教學樓一幢,學生宿舍樓2幢,大禮堂一座,校內排水及道路全部改造。此外,學校和政府共同出資將一中路改造成6米寬的水泥路。2000年開始的第二期改擴建工程恰逢天津市建設示範高中校,蘆台一中確定為首批建設單位。工程到2003年結束,新建圖書館一幢,擴建實驗樓1000平米,購地(原寧河商校)5700平方米,建體育館一座並附露天游泳池,將原有土田場地改造為具有四百米塑膠跑道,
人造草坪足球場的運動場。
第一期工程建築面積1.9萬m2,投資2500萬元,其中全區人民民眾捐款600多萬元;第二期工程建築面積1.2萬m2,投資1500萬。現有設施:
行政樓 建於1978年,建築面積2064平方米。
教學樓 建於1998年,建築面積6088平方米,包括40教學教室及多個教師辦公室。
圖書樓 建於2004年,建築面積4400平方米,珍藏有上萬冊圖書
特色
在新的條件下,蘆台一中認真學習借鑑先進校的成功經驗,大膽探索示範高中建設的新路,破解制約示範高中發展的難題,瞄準全國一流中華名校的目標繼續努力奮鬥,努力把學校辦成一個高品位的學校,一個有特色的學校,一個國際化的開放型的學校,一個學生充分發展的樂園。
教學
民國二年(1913)創立時學制4年,民國十二年(1923)改為三三制,並行選科制;十六年(1927)八月改為四二學制;十七年(1928)改三三制。民國二十七年(1938)改為縣立中學;三十年(1942)改為河北省立
寧河縣中學,是年增設高級商職班(共4屆)並擴立為完全中學,即增加高中。學校從1913年創立至1948年寧河縣全境解放,35年間共招生42個班,畢業學生1009人,其中高中班學生68人,高級商職班學生29人。1948年教職工50人。從1948年至1966年學制基本為四軌
三三制,生源主要為河北省天津地區。此間平時教學實行5分制,升學實行100分制。1966、1967兩年因文化大革命初、高中均未招生;1968年國中恢復招生,1969年高中恢復招生,學制均二年;1976年國中恢復為四軌三年制,1980年高中恢復四軌三年制,實行100分制,1995年,成立依託於蘆台一中的
公辦民助學校——
永興中學,當年招生70名,1997年國中不再招生,永興中學高中擴招至300人,至2000年學校為十二軌三年制,在校生2100人。2002年為十三軌三年制,學生增至2300餘人。
宗旨
學校宗旨為“教育救國”。初創前十幾年基本上採取“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做法,課程、教材學西歐、日本,摸索“教育救國”途徑。20世紀20年代末,校長杜心耕(書田)接受
陶行知“
生活教育”理論和
張伯苓“平民教育”思想,將學校辦學目標確立為為平民而教育,為教育的平民,實行“教、學、做合一”,提出“勤、慎、朴、潔”的校訓。當時校歌“廣廈平開蘆水岸,大庇寒士盡歡顏。好從實際求生活,不把虛名誤少年。勤勞作、苦鑽研,準備身心發展,前途努力莫遷延,三載 一瞬間。”形象地反映了這種辦學思想。“勤、慎、朴、潔”校訓成為一代代師生自覺奉行的行為準則。
管理
學校實行
校長負責制,以年級組為
管理實體,引入競爭機制,逐步實現基層整體最佳化組合,把業績考評、教職工聘任、合理流動結合起來,逐步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性。理順了年級組和處室間的關係,充分調動了各個部門的工作積極性,使之成為協調統一、團結高效的工作實體。學校多次被評天津市先進、文明單位。現任校長
張錫民。
師資
教職工308人,專任教師231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教師占100%,其中碩士研究生9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有57人。特級教師3人,高級教師84人,一級教師102人,市、縣學科帶頭人25人。
學校湧現了大批學有專長影響較大的教育專家和著名教師。天津地區近代教育倡導者、
寧河縣近代教育的主要奠基人杜書田先生,堅辭高官厚祿,矢志教育救國。
董希知先生60年代被提名為河北省普教系統教育專家,曾任天津市教育學會理事和
中國教育國際交流協會天津分會理事,一生從嚴治校,講究實效,著有《普通中學管理瑣談》等專著。李天才先生作為中學特級教師和天津哲學社會科學學會會員,其“巨觀調控,畫龍點睛”的教法以及對哲學教學與研究的獨到見解深受學生愛戴。特級教師
童繼紅曾被評為全國教育系統勞動模範,獲“人民教師“獎章。特級教師馮克儉曾承擔市“九五”規範課題研究,曾被授予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一級教練員稱號。市級先進教師費淑芹老師曾任全國婦聯執委,天津市人大代表,市“三八”紅旗手,縣人大副主任,縣政協副主席,從教幾十年來,孜孜不倦,一絲不苟,年逾花甲,仍身兼數職,堅守崗位。市級先進教師馮克毓老師教學嚴謹,造詣頗深,成績顯著,1991、1995、2000、2003年在天津市四郊五縣文科高考中語文成績均獲第一,多篇論文在天津市教育教學雙成果論文評比中獲獎或在報刊上發表。
在天津市歷屆青年教師 “希望杯”大賽中32人獲一等獎,100多篇論文在省級以上刊物上發表或在省市級評獎中獲獎。一些合著或專著先後出版。
榮譽
在近一個世紀的辦學歷史中,學校培養二萬餘名莘莘學子,近千人成為各方面專家、教授,不少人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其中有部長級幹部趙啟正、黎明等,戲劇作家丁一三,美術家
朱帆、
周思聰,書法家
李仲耘等。
1960年獲國務頒發的“全國教育先進單位”
榮譽獎狀,1998年教育部勞動技術教育先進校。1986—2003年8次獲天津市市級文明單位、文明學校。2007年獲全國教育先進集體稱號。
校歌
作詞:杜書田
廣廈平開蘆水岸,大庇寒士盡歡顏。
好從實際求生活,不把虛名誤少年。
勤勞作、苦鑽研,準備身心發展。
前途努力莫遷延,三載一瞬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