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朔縣,清雍正三年在寧夏右屯衛的基礎上設定。屬寧夏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寧夏府改稱朔方道,寧朔縣隸屬朔方道,歸甘肅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朔縣
- 設定時間:清雍正三年
- 廢除時間:1960年8月
- 性質:古地名
寧朔縣,清雍正三年在寧夏右屯衛的基礎上設定。屬寧夏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寧夏府改稱朔方道,寧朔縣隸屬朔方道,歸甘肅管轄。
寧朔縣,清雍正三年在寧夏右屯衛的基礎上設定。屬寧夏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寧夏府改稱朔方道,寧朔縣隸屬朔方道,歸甘肅管轄。...
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1日,永寧置縣,永寧建縣時,從當時寧朔縣劃出的是東、北部的村堡,有望洪、王太、楊和、旺全、增崗、靖益、魏信、新城等;從當時...
民國建元,因清代寧夏道與寧夏縣名同,且寧夏為古朔方地,故改寧夏道名為朔方道,領寧夏、寧朔、中衛、平羅、靈武、金積、鹽池、鎮戎8縣,仍屬甘肅省。道署及寧夏...
1941年,從原寧朔、寧夏兩縣中析置永寧縣時,寧夏縣沿黃河的通貴、通朔、鎮河、掌政、立強及南部的許旺、楊顯、豐盈、上前線等村堡劃歸永寧縣。寧夏縣更名...
民國十七年(1928年)10月17日,民國中央政府第159次會議決議將寧夏道(即朔方道)舊屬八縣(即寧夏縣、寧朔縣、平羅縣、中衛縣、靈武縣、金積縣、鹽池縣和平遠縣)...
維新書院位於寧夏寧朔城東大街。又稱滿城維新書院。清雍正間創建,為寧夏駐防旗人子弟肄業之所。正黃驍騎校景琪曾主講其中。光緒二十九年(1903)副都統志銳改為...
1960年,撤銷金積縣,撤寧朔縣改名為青銅峽市。1963年,撤銷吳忠市、青銅峽市設立吳忠縣和青銅峽縣。1972年2月2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銀南地區革命委員會。...
1960年,寧朔、金積兩縣撤銷,設定青銅峽市,駐青銅峽。1963年青銅峽市改為青銅峽縣,駐小壩。197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成立,青銅峽歸屬其管轄。...
清雍正二年(1724年)十月,清廷改寧夏衛為寧夏府,設寧夏、寧朔2縣,今銀川市西夏區隸屬寧朔縣管轄。中華民國18年(1929年)1月,寧夏正式建省,今銀川市西夏區歸...
大業三年(607年),改夏州為朔方郡,治岩綠縣,領三縣:岩綠縣 寧朔縣 長澤縣 大業五年,有11673戶。大業十三年(617年),梁師都據朔方郡反隋,建國號曰梁...
武德六年(623),在寧朔置南夏州。貞觀二年(628年),消滅梁師都,復改弘化郡為夏州,撤南夏州與寧朔縣,並將岩綠縣改為朔方縣。貞觀五年(631年)復設寧朔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