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朔縣,清雍正三年在寧夏右屯衛的基礎上設定。屬寧夏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寧夏府改稱朔方道,寧朔縣隸屬朔方道,歸甘肅管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朔縣
- 設定時間:清雍正三年
- 廢除時間:1960年8月
- 性質:古地名
寧朔縣,清雍正三年在寧夏右屯衛的基礎上設定。屬寧夏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寧夏府改稱朔方道,寧朔縣隸屬朔方道,歸甘肅管轄。
寧朔縣,清雍正三年在寧夏右屯衛的基礎上設定。屬寧夏府。中華民國二年(1913年),寧夏府改稱朔方道,寧朔縣隸屬朔方道,歸甘肅管轄。...
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1日,永寧置縣,永寧建縣時,從當時寧朔縣劃出的是東、北部的村堡,有望洪、王太、楊和、旺全、增崗、靖益、魏信、新城等;從當時...
永寧縣建於1941年4月,是當時的寧夏、寧朔兩縣分別劃出一部分設定的。1972年劃歸銀川市管轄。永寧縣地處寧夏平原中部,東臨黃河,西倚賀蘭山,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
1960年,寧朔、金積兩縣撤銷,設定青銅峽市,駐青銅峽。 1963年青銅峽市改為青銅峽縣,駐小壩。 1972年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南地區成立,青銅峽歸屬其管轄。 1984年,撤銷青...
1960年,撤銷金積縣,撤寧朔縣改名為青銅峽市。1963年,撤銷吳忠市、青銅峽市設立吳忠縣和青銅峽縣。1972年2月23日,國務院批准設立銀南地區革命委員會。
武德六年(623),在寧朔置南夏州。貞觀二年(628年),消滅梁師都,復改弘化郡為夏州,撤南夏州與寧朔縣,並將岩綠縣改為朔方縣。貞觀五年(631年)復設寧朔縣...
民國建元,因清代寧夏道與寧夏縣名同,且寧夏為古朔方地,故改寧夏道名為朔方道,領寧夏、寧朔、中衛、平羅、靈武、金積、鹽池、鎮戎8縣,仍屬甘肅省。道署及寧夏...
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後,黎中同志先後擔任寧夏寧朔縣人民政府民政科科長、共青團寧夏省委宣傳部部長、共青團西北工委教育科長。954年8月至1960年6月擔任玉門油礦黨委...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將靈武縣屬之吳忠鎮改為吳忠市。新的寧夏領二旗九縣:阿拉善旗、阿濟納旗;寧夏縣、寧朔縣、平羅縣、中衛縣、靈武縣、金積縣、鹽池縣、...
1939年1月,為了加強寧夏工作,白玉光受黨組織派遣來到寧夏,在寧朔縣宋澄堡國小任代課教師,後又轉到小壩國小任教。10月,中共中央討論寧夏工作問題,決定再派崔景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