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安西瓜

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西瓜又名:夏瓜、寒瓜、青門綠玉房。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寧安西瓜
  • 拉丁學名:Citrullus lanatus
  • 別稱:watermelon
  • :植物界
基本信息,介紹,

基本信息

西瓜又名:夏瓜、寒瓜、青門綠玉房
拉丁學名:Citrullus lanatus
英文名稱:watermelon

介紹

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是夏季主要的消暑果品。西瓜清熱解暑,對治療腎炎、糖尿病及膀胱炎等疾病有輔助療效。果皮可醃漬、制密餞、果醬和飼料。種子含油量達50%,可榨油、炒食或作糕點配品種。西瓜以用不同,可分為三類:普通西瓜、瓜子瓜、小西瓜料。
明代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指出:西瓜又名寒瓜。“陶弘景(南北朝時人)注瓜蒂言永嘉(晉懷帝年號)有寒瓜甚大,可藏至春音,即此也。蓋五代之先瓜種已入浙東,但無西瓜之名,未遍中國爾。”《南史·滕曇恭傳》說,曇恭“年五歲,母楊氏患熱,思食寒瓜,土俗所不產。曇恭歷訪不能得,銜悲哀切。俄遇一桑門問其故,曇恭具以告。桑門曰:‘我有兩瓜,分一相遺。’還以與母,舉室驚異,尋訪桑門,莫知所在”。唐代段成式的《酉陽雜俎》卷十九記載隱侯(沈約)的《行園》詩云:“寒瓜方臥壠,秋蒲正滿陂。紫茄紛爛熳,綠芋都參差。”從詩中談到寒瓜臥壠的時節看,正跟西瓜相符。另外,舊北京曾稱先上市的西瓜為“水瓜”,後上市的為“寒瓜”;今訪老農,也說晚西瓜確有“寒瓜”一稱。看來,上述文獻資料可以和李時珍的說法相印證。然而,李時珍的說法幾百年來似乎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1976年,廣西貴縣西漢墓槨室淤泥中曾發現西瓜籽;1980年,江蘇省揚州西郊邗江縣漢墓隨葬漆笥中出有西瓜籽,墓主卒於漢宣帝本始三年(前71年)。這就無可辯駁地證明了李時珍記載的可靠性。
西瓜,顧名思義,是西域傳來的瓜。五代以前,既然它已經傳入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卻又不叫西瓜,而因其性寒解熱,稱寒瓜。因此,西瓜是從西域傳入中國的說法似有疑問。那么,它是從什麼路線傳入中國的呢?
推測它是由“海上絲綢之路”傳入中國的。漢武帝曾派“譯長”,募商民,攜絲綢,乘海船去西方國家“市明珠、璧流離、奇石、異物。海船從雷州半島啟航,沿北部灣西岸和越南沿海航行,繞過越南南端金甌角,再沿暹羅灣,順馬來半島海岸南下,到達新加坡,又西折,穿越馬六甲海峽,沿孟加拉灣到達已程不國,“漢之譯使自此還矣”(《漢書·地理志》);這條海道,就是所謂的“海上絲綢之路”。
余秋雨《山居筆記》(選段)
東北終究是東北,現在已是盛夏的尾梢,江南的西瓜早就收藤了,而這裡似
乎還剛剛開旺,大路邊高高低低地延綿著一堵用西瓜砌成的牆,瓜農們還在從綠油
的瓜地里一個個捧出來往上面堆。停車一問價錢,大吃一驚,才八分錢一斤。買了
一大堆搬到車上,先切開一個在路邊啃起來。一口下去又是一驚,竟是我平生很少
領略過的清爽和甘甜!以往在江南西瓜下市季節,總有一批“北方瓜”來收場,那
些瓜吃起來又粗又淡,很為江南人所鄙視,我還曾為此可憐過北方的朋友。北方的
朋友辯解說,那是由於要長途運輸,老早摘下一些根本沒熟的瓜在車皮和倉庫里慢
慢蹲熟的,代表不了北方瓜。今天我才真正信了,不禁邊吃西瓜邊抬頭打量起眼前
的土地。這裡的天藍得特別深,因此把白雲襯托得銀亮而富有立體感。藍天白雲下
面全是植物,有莊稼,也有自生自滅的花草。與大西北相比,這裡一點也不荒瘠,
但與江南相比,這裡似乎又缺少了那些溫馨而精緻的曲曲彎彎,透著點兒蒼涼和浩
茫。
這片土地,竟然會蘊藏著這么多的甘甜么?
我想這個問題的時候心頭不禁一顫,因為我正站在從牡丹江到鏡泊湖去的半道
上,腳下是黑龍江省寧安縣,清代被稱之為“寧古塔”的所在。……
這就是余秋雨在《山居筆記》的流放者的土地中對寧安西瓜的評價。
寧安因其肥沃的黑土,適宜的氣溫,充分的光照,一直都是西瓜良好的產地。
近些年來,寧安西瓜更是遠銷吉林,遼寧。在瀋陽,都可以看到寧安西瓜的叫賣攤
位。
寧安的瓜農也已經有了自己的集團,將西瓜種植,管理,銷售按標準化推廣開
來。也提高了寧安西瓜的市場綜合競爭力。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