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通志科學技術卷上(十七)

寧夏通志科學技術卷上(十七)

《寧夏通志科學技術卷上(十七)》是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通志科學技術卷上(十七)
  • 作者: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8月
  • ISBN:978-7-80238-295-4
  • 編纂人員:劉桓、馬清貴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卷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真實反映科學技術和科技工作者為推動本地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的歷史事實。

作品目錄

封面
寧夏通志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志編審委員會
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
《寧夏通志·科學技術卷》編纂領導小組
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行政區劃圖
2000年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寧夏時題詞。
1978年全區科學大會上老科技專家們歡聚一堂。
1987年全區科技成果授獎大會獲獎代表合影。
畜牧專家靈農黑豬品種培育者王柏玲(女)婦夫在研究培育優良豬種。
農學專家黃敬芳教授在研究春小麥胚胎。
1999年全區科學技術大會。
1999年寧夏十大科技明星鬍子誠、姜黛珠、張中行、裘志新、何季麟、汪梅君、何加群、武候記、李崇訓、陳樹蘭在全區科學技術大會上。
2001年全區科學技術獎勵大會。
2001年重獎的五位科技人員。
寧夏首位中國工程院院士何季麟。
1997年國家科委副主任徐冠華(右三)視察寧夏有色金屬冶煉廠。
2000年國家科技部部長朱麗蘭(中)視察寧夏小巨人工具機有限公司。
1995年自治區主席白立忱在全區科學技術大會上作重要講話。
1999年全區科學技術大會上自治區黨委書記毛如柏(左三)、自治區主席馬啟智(左二)等為獲獎科技人員授獎。
2002年自治區黨委書記陳建國(中)考察草產品生產基地。
2005年自治區主席馬啟智(中)考察葡萄示範基地。
2008年國家科技部部長萬鋼(左四)、自治區主席王正偉(左五)、自治區黨委副書記於革勝(右四)、自治區副主席張來武(右三)及科技廳廳長馬清貴(右一)等出席部區工作會商會議。
原自治區科委主任鹿鳴(任期:1960年3月~1966年,1973年7月~ 1981年12月)
自治區科協第一屆主席楊辛(任期:1959年~ 1966年)
部分自治區科委(科技廳)領導合影。
2006年自治區科技廳廳長劉桓(右三)到寧夏科技信息所檢查工作。
2007年自治區科技廳廳長馬清貴(右二)到寧夏大學調研。
2007年新一屆自治區科技廳領導集體學習中共十七大檔案。
2000年寧夏啟動了科研院所改制,2004年國家科技部在銀川召開“全國科研院所改革現場會”,介紹寧夏經驗。
2002年寧夏啟動了科技特派員創業行動,2004年國家科技部在銀川召開“全國科技特派員制度試點工作現場會”,推廣寧夏經驗。
1966年自治區政府建立科普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1995年起寧夏開展“科技周”活動。
科技下鄉活動為農民送去生產技術,深受農民歡迎。
寧夏氣象局科普基地和青少年科普活動。
1984年“寧夏國際經濟技術合作洽談會”在銀川舉行。
寧夏與俄羅斯合作開發多晶矽生產技術。
寧夏東方鉭業股份公司與英國拉夫堡大學開展科技合作。
吳忠儀表與德國ARCR公司友好合作,成功引進Ecotrol系列調節閥。
國家科技部組織召開“中國—加拿大合作示範項目地方(寧夏)清潔發展機制(CDM)能力建設啟動會”。
寧夏能源化工重點實驗室。
寧夏氣象防災減災重點實驗室。
科技孵化器—寧夏國家高新技術創業中心。
寧夏牛胚胎生物工程技術中心和繁育的胚胎牛。
寧夏網路科技環境工程區級中心網站。
寧夏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成果轉化大廈。
具有千年歷史的寧夏引黃灌區。
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半乾旱退化山區生態農業技術與示範”實施效果顯著。
南部山區小流域綜合治理示範區。
寧夏固原上黃村生態農業綜合試點新貌。
水稻旱育稀植規範化技術示範推廣
國家經濟林木種苗快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車間一角。
銀川金鳳區的設施農業區。
溫棚育苗技術套用推廣。
枸杞專家鐘鉎元和萬畝枸杞示範園。
小麥育種專家裘志新和他培育的寧春4號。
賀蘭山東麓萬畝葡萄園基地。
萬噸葡萄酒發酵廠一角。
小麥套玉米噸糧田。
脫毒馬鈴薯生產技術套用推廣。
小麥專家趙仲修。
水稻育種專家王興盛和他培育的寧粳16號。
水稻專家王德。
冬麥北移技術大面積推廣。
高產養魚。
肉羊雜交改良技術研究確定了寧夏優質肉羊生產技術體系。
瘦肉型豬。
奶牛高產綜合配套技術研究推廣。
寧夏吳忠國業科技園區種植業核心區。
全國第一座閘墩式水利樞紐工程—青銅峽水電廠。
“寧夏300兆瓦火電機組仿真機”被評為1992年全國十大科技成果。
大壩發電廠30萬千瓦亞臨界機組、開關站和控制室。
寧夏電力調度中心和集中控制室。
330千伏變電站及高壓輸電線路。
大武口電廠10萬千瓦發電機組。
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公司鉭絲生產線和研究開發的鉭、鈮、鈹系列產品。
寧夏東方有色金屬集團公司的國家鉭鈮特種金屬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寧夏小巨人工具機有限公司的數控工具機生產線。
青銅峽鋁業集團有限公司的350千安特大型預焙鋁電解槽生產線。
西北軸承股份有限公司可控氣氛連續滲碳裝置和系列軸承產品。
寧夏長城須崎有限公司的樹脂砂生產線。
寧夏長城數控工具機有限公司生產的8軸控制4軸聯運雙主軸、雙刀架車削中心。
大河工具機廠生產的臥式加工中心。
吳忠儀表有限公司的柔性製造系統。
寧夏自主研發的苦參素系列新生產企業—波爾泰力制廠。
華源冶金工業公司的鎂生產企業和生產線。
寧夏啟元藥業有限公司的鹽酸四環素生產線。
數位化大型現代化煤礦企業——羊腸灣煤礦和生產指揮中心。
銀川(長城)輪胎有限公司採用信息化技術管理的全鋼載重子午胎生產線。
寧夏煉油廠夜景。
大榮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建成了2萬千伏安電石爐煙塵淨化及餘熱裝置。
寧夏寶塔石化集團有限公司寧東煤化工基地。
銀川高新技術開發區寧夏軟體園大廈。
三新技術中心
寧夏三新熱超導技術有限公司三維軟體設計的大噸位燃煤鍋爐本體。
寧夏共享鑄鋼有限公司生產的大型特種鋼件。
恩德(銀川)風電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寧夏天淨風電發電有限公司生產的風力發電機組投入運營。
寶中(寶雞—中衛)鐵路。
銀川河東機場。
石中(石嘴山—中寧)高速公路。
寧夏經濟影視頻道主控機房。
銀川市光明廣場。
寧夏醫學院附屬醫院外科大樓。
先進的核磁共振設備。
寧夏首例肝臟移植手術獲得成功。
“沙坡頭沙漠鐵路‘五帶一林’防護體系”獲1988年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固海揚水工程第一泵站。
銀川高新技術開發區。
尖狀器
刮削器
端刮器
偏口彩陶壺
紅陶碗
雙耳彩陶壺
青銅短劍
鶴嘴銅斧
青銅戈
青銅銘文戈
銅柄鐵劍·戰國
馭牛車陶俑·北魏
褐釉剔刻花折口深腹大瓷碗·西夏
鎏金大銅牛·西夏
絲綢織物·西夏
鐵劍·西夏
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兵器和工具
中衛照壁山銅礦冶煉遺址
靈武磁窯堡遺址
鍛鐵圖·西夏
釀造圖·西夏
舂米圖·西夏
牛耕圖·西夏
磚雕舂米圖·宋代
磚雕推碾圖·宋代
木活字印刷的佛經《吉祥偏至口合本續》·西夏
始建於十六國時期的銀川海寶塔
建於元末明初的同心清真大寺。
始建於明代永樂年間的中衛高廟。
新國成立前寧夏僅有的一台清慈禧太后宮廷用過的發電機。
寧夏最早的農業試驗機構—建於清光緒三十年(1907年)的固原農事試驗場平面圖。
2008年1月31日《寧夏通志·技術科技卷》通過終審。
《寧夏通志·科學技術卷》編寫組成員在認真審稿。
總序一
總序二
《寧夏通志》凡例
《寧夏通志·科學技術卷》編輯說明
概述
紀事
目錄
第一篇 科學技術資源
第一章 科技人力資源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科技人力資源發展
第三節 科技人力資源結構
第四節 科技人力資源管理
第二章 科技財力資源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科技活動經費
第三節 財政科技撥款
第四節 科技基金
第三章 科技物力資源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大型科研儀器設備
第三節 自然科技資源
第四章 科技信息資源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科技信息機構及管理
第三節 科技信息資源建設
第四節 科技信息服務
第五節 科技情報研究
第六節 科技統計和科技資源調查
第五章 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獨立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
第三節 勘測設計機構
第四節 重點實驗室
第五節 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第六節 企業技術開發機構
第七節 高等院校科研機構
第八節 民營科技企業
第六章 科技民眾團體
第一節 自治區科學技術協會
第二節 科技學術團體
第三節 地市縣科協及基層組織
第二篇 科學技術管理
第一章 科技管理機構
第一節 自治區科技領導機構
第二節 自治區科技行政管理機構
第三節 地市縣(區)科技管理機構
第四節 政府部門科技管理機構
第二章 科技政策法規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科技發展戰略
第三節 地方科技立法
第四節 重要科技政策
第三章 科技體制改革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科技管理制度改革
第三節 科技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第四節 科研院所體制改革
第五節 科技創新體系建設
第四章 科技發展計畫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科技發展中長期規劃
第三節 科技發展年度計畫
第四節 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計畫
第五節 重大科技工程
第五章 科技成果管理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科技成果鑑定與登記
第三節 科技成果獎勵
第六章 智慧財產權管理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法規建設與宣傳培訓
第三節 專利申請與授權
第四節 專利技術實施與產業化
第五節 智慧財產權保護
第七章 質量技術監督
第一節 管理沿革
第二節 計量
第三節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
第四節 標準化與質量管理
第三篇 科學技術活動
第一章 科技重要會議
第一節 全區科學技術大會
第二節 全區科技工作會議
第三節 其他重要科技會議
第四節 自治區科協代表大會
第二章 科學論證與軟科學研究
第一節 重大建設項目科學論證
第二節 軟科學研究
第三章 科技中介與服務
第一節 科技中介
第二節 科技諮詢服務
第三節 技術市場
第四章 科技合作與交流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東西部經濟技術合作
第三節 國際科技合作與交流
第四節 出國考察培訓與進修
第五節 智力引進
第六節 重要科技外事活動
第七節 自治區科協學術活動
第五章 科學技術普及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科普工作條件
第三節 科普活動
第四節 青少年科技教育
第四篇 農業科學技術
第一章 耕作制度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南部山區耕作制度
第三節 銀川平原耕作制度
第二章 種植業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育種
第三節 農作物栽培
第四節 植物保護
第五節 農業機械化
第三章 土壤肥料
第一節 土壤研究
第二節 中低產田改造
第三節 肥料
第四章 林業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林木良種引進與選育
第三節 果樹種植
第四節 造林
第五節 枸杞
第六節 桑蠶
第七節 森林保護
第八節 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和森林動植物保護
第五章 畜牧業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品種選育和改良
第三節 飼養
第四節 疫病防治
第五節 畜禽飼料
第六節 草原
第六章 水利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農田灌溉
第三節 水土保持
第四節 節水技術
第五節 工程建設
第六節 水利科研
第七章 水產業
第一節 簡述
第二節 養殖
第三節 魚飼料開發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