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通志八交通郵電卷上》是寧夏交通志編纂委員會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通志八交通郵電卷上
- 作者:寧夏交通志編纂委員會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社:方誌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8年02月
- ISBN:978-7-80238-271-8
- 編纂人員:馮炯華、姚愛興、魯人勇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寧夏交通郵電的歷史源遠流長:從西周單一的大車道,到今天的公路、鐵路、航空、管道;從溝通中西文化的絲綢之路,到今天新的歐亞大陸橋貫通;從烽火台的聲光報警,到今天以高新技術為主的電信;從古老的驛傳,到今天朝發夕至的現代郵政……將這幾千年交通郵電的歷史如實記載下來,存史資政,教化後人,是本書的第一個宗旨。歷史是無數勞動人民創造的。寧夏境內遺存的烽火台,記錄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通邊達海的高速公路、鐵路,其選線大多與古道相同,是無數代先民的智慧結晶。
作品目錄
封面
寧夏通志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志編審委員會(2006年7月調整)
寧夏回族自治區地方志編審委員會(2008年4月調整)
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2006年9月調整)
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2008年5月調整)
《寧夏通志·交通郵電卷》編纂領導小組
《寧夏通志·交通郵電卷》編纂領導小組調整名單(2007年4月27日)
《寧夏通志·交通郵電卷》編纂人員名單
圖片
寧夏回族自治區交通圖
寧夏第一條高速公路—姚葉高速公路於1997年4月28日開工,1999年11月6日銀川段55公里通車,2000年6與人30日全線通車,圖為姚葉高速公路銀川立交橋
繁忙的銀川河東機場
中衛迎水橋鐵路編組場的列車編組作業
20世紀90年代起,寧夏水路交通以水上旅遊運輸為主。圖為沙湖旅遊區的旅遊船艇
寧夏郵政局服務“三農”的流動車隊
1997年建成的銀川長途通信樞紐組大樓
1990年7月23日,交通部部長錢永昌(左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任啟興(右二)和交通廳廳長陳敏求(左一)陪同下,視察公路建設。
1995年6月8日,鐵道部部長韓抒濱(中)、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黃璜(右)、原鐵道部部長李森茂(左)在寶中鐵路通車慶祝大會上。
1990年6月,郵電部部長楊泰芳(前排左二)在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黃璜(前排右三)陪同下視察銀川市電信局。
1994年7月31日,郵電部部長吳基傳(左五)在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主席白立忱(左三)、銀川市市長韓有為(左一)、寧夏郵電局局長李永盛(左二)陪同下,視察銀川市電信局126尋呼台。
中國郵政集團公司總經理劉安東(右二)到寧夏視察郵政工作。
1991年7月22日—24日,交通部部長黃鎮東(左三)在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任啟興(左四)和交通廳廳長陳敏求(左一)陪同下視察青銅峽黃河公路大橋施工工地。
1996年8月8日,民航總局局長陳光毅(左三)視察建設中的河東機場並題字留念。
1998年10月8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毛如柏為陝甘寧氣田至銀川輸氣管道通氣點火。左二為自治區主席馬啟智。
1999年6月1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毛如柏(中),自治區主席馬啟智(右一),自治區政協主席馬思忠(左一)為古王公路奠基。
1999年6月12日,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書記毛如柏(右三)、自治區主席馬啟智(右四)在古王一級公路開工典禮上會見外方副總監唐納德.M-拉布代爾先生(左一)。
1994年6月,在英國倫敦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舉行的環保500佳表彰會上,聯合國副秘書長兼世界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伊莉莎白·多德斯維爾為中衛固沙林場場長張光智頒發獎盃和獎章 (右為獲獎證書)。
1999年9月26日,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馬啟智(前排右二)在交通廳黨組書記、廳長海巨增(前排右一)陪同下視察古王高速公路工地。
1986年7月15日,交通部副部長王展意在中寧黃河大橋通車典禮上致詞。
1958年8月1日,包蘭鐵路建成通車,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劉格平剪彩。
1958年10月20日,北京——包頭——銀川——蘭州(空中)航線開通。寧夏回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主任劉格平為開航儀式剪彩。
寧夏郵政公司總經理、全國勞動模範馬贊福情系貧困山區教育事業,將自己所得1萬元獎金全部捐獻給山區學校。
20世紀40年代,寧夏至蘭州公路永寧段建設的兩座跨渠公路橋樑均系臨時性橋樑,橋寬(含人行道)僅3.5米。左圖為勝利橋(即大觀橋),右圖為復興橋(即望洪堡橋)。
1949年9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六十四軍先遣部隊從仁存渡口冒雨渡過黃河連夜進軍銀川。
寧夏省運輸公司青年司機黃應修於1953年9月18日被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為寧夏省人民政府委員,圖為毛澤東主席簽發的任命書。
20世紀30年代銀川車市的待雇牛車。
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副司令員耿飈於1949年9月下旬拍攝的寧夏仁春(存)渡口照片。
20世紀50年代後期的銀川汽車站。
1958年8月1日,寧夏境內行駛的第一列火車。
寧夏回族自治區的第一艘拖輪“寧光”號。1957年由哈爾濱造船廠在包頭建造,1958年10月由包頭逆水駛至寧夏石嘴山。船長27米,寬5.6米,深1.55米,主機為兩台蒸汽發動機,功率200馬力,設計拖帶能力600噸。“文化大革命”期間拆解。
1970年12月建成的寧夏第一座黃河公路大橋——葉盛黃河公路大橋。橋型為10孔40米雙曲拱橋,全長452.7米。
1945年秋至次年春,寧夏至蘭州公路中寧段由當地駐軍修建。左上圖為人拉石滾碾壓路基。左下圖為用鐵鍬平整路面。右圖為整理清掃。
20世紀60年代養路工人自製牛拉刮砂車養護公路。
20世紀90年代築路使用的壓路機。
瀝青攤鋪機。
瀝青碎石同步封層車。
1999年11月6日建成通車的姚葉高速公路。
古(窯子)王(圈樑)高速公路是寧夏首批利用世界銀行貸款建設的公路項目。通過國際性公開招投標方式選擇施工及監理單位,依照國際上通用的菲迪克條款進行管理。1999年3月8日開工建設.2001年9月28日建成通車。
1995年11月,改建竣工的汝箕溝至西大灘公路煤運專用線。
2000年利用國債資金修建的扶貧公路一隆(德)涇(源)公路。
原六盤山公路。
20世紀40年代人拉汽車過六盤山。
1997年3月,六盤山公路隧道建成通車,隧道全長2385米。
1986年7月建成通車的中寧黃河公路大橋,全長926.98米。
1999年10月25日開工建設的吳忠黃河公路大橋,橋長1255.4米,寬34.5米。圖為晨曦中的施工現場。
20世紀40年代石嘴山渡口人拉木船載渡汽車。
20世紀80年代石嘴山渡口一片繁忙景象。
1988年10月,石嘴山黃河公路大橋建成,實現“改渡為橋”的目標。
1991年6月建成的青銅峽黃河公路大橋,全長735.5米。
1994年7月1日,銀(川)古(窯子)一級公路上的銀川黃河大橋建成通車,全長1219.9米,寬23米。
1997年6月建成的中衛黃河公路大橋,全長1116.63米。
寧夏天豹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快客公司的待發班車。
1986年10月1日,新建的銀川汽車站投入使用。
1988年改建調向的銀川火車站。
1958年通車時的銀川火車站。
1989年包蘭鐵路沙坡頭“五帶一體治沙防護體系”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
20世紀50年代勘測設計的國內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沙坡頭地段。
火車穿越沙海。
經過30多年生物固沙和機械固沙,沙坡頭地段已變成都郁蔥蔥的帶狀綠洲。
1995年6月8日,寶(雞)中(衛)電氣化鐵路通車。
列車在寶中線上運行。
列車通過寶中線黃河特大橋。
1995年12月18日,中國第一條沙漠電氣化鐵路——中衛迎(水橋)乾(塘)複線電氣化鐵路建成通車。
寶中電氣化鐵路中衛機庫。
1991年12月2日,寧夏的地方鐵路——大(壩)古(窯子)鐵路開工建設。
1995年10月20日,大古鐵路全線貫通,自治區政府在古窯子終點站舉行慶祝儀式。
1949年9月24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十九兵團六十四軍一九一師七二團進駐接管銀川西花園機場。左上為繳獲的飛機。
20世紀60年代的銀川西花園機場。
1986年—1988年改擴建的銀川西花園機場。
1997年建成的銀川河東機場候機樓外景。
20世紀30年代行駛在寧夏段黃河中的大型皮筏。
20世紀70年代前航行在寧夏航道上的木帆船。
20世紀80年代中寧石空渡口的羊皮筏。
寧夏地方海事局的水上安全執法。
20世紀90年代飄流的羊皮筏。
寧夏最早的水上旅遊區和旅遊客船——青銅峽旅遊區的“青旅”一號(左)、“青旅”二號(右)。
寧夏最大的旅遊客船——“游龍”號。
寧夏最豪華的旅遊客船——“沙坡頭”一號。
1997年3月,長寧天然氣管道開工敷設。
1998年4月13日,輸氣管道穿越黃河成功。圖為定向鑽施工現場。
1998年9月,輸氣管道末站——銀川站建成。
民國時期的寧夏郵局。
1954年的銀川市郵電局。
1960年建成的銀川郵電大樓。
20世紀末動工建設的寧夏郵政大廈。
1992年9月建成的銀蘭960路微波幹線261站外景。
同期建成的區內二級微波幹線六盤山接轉站。
1997年,銀川通信衛星地球站投入使用,這是接收和發射衛星信號的裝置。
1999年8月9日寧夏移動通信公司成立。圖為該公司通信基站建設現場。
1997年8月25日中國聯通寧夏分公司成立。圖為分公司的辦公大樓。
以寧夏為題材的郵票
西夏陵
寧夏回族自治區成立二十周年
賀蘭山紅尾鴝
民間傳說一柳毅傳書
賀蘭山岩畫
寧夏民居
六盤山
沙漠綠化
民族大團結
2002年12月19日,寧夏回族自治區副主席馮炯華(前排右五)與本卷各承編單位負責人簽訂《承編責任書》。
2007年6月13日,自治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主持《寧夏通志·交通郵電卷》志稿評審會。
2007年6月13日,《寧夏通志·交通郵電卷》編纂領導小組組長、交通廳黨委書記、廳長周舒介紹本書編纂情況。
2007年12月21日,本書志稿通過寧夏通志編纂委員會終審。
本書主要撰稿人
總序一
總序二
序
《寧夏通志》凡例
《寧夏通志·交通郵電卷》編輯說明
概述
紀事
目錄
第一篇 公路交通
第一章 機構沿革
第一節 交通行政機構
第二節 公路管理機構
第三節 運輸管理機構
第四節 規費徵收與安全管理機構
第二章 古代陸路交通
第一節 古道
第二節 橋渡
第三節 交通附屬設施
第四節 交通工具
第五節 運輸
第六節 交通律令
第三章 公路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國道
第三節 省道
第四節 縣道
第五節 鄉道
第六節 專用公路
第四章 橋隧渡口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跨黃河橋樑
第三節 立交橋
第四節 其他橋樑
第五節 公路隧道
第六節 公路渡口
第五章 公路建設
第一節 公路規劃
第二節 勘察設計
第三節 前期工作
第四節 工程施工
第六章 公路運輸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運輸工具
第三節 汽車站
第四節 客運
第五節 貨運
第六節 民間運輸
第七節 城市公共運輸
第七章 管理
第一節 交通行政管理
第二節 公路建設市場管理
第三節 公路養護管理
第四節 路政管理
第五節 高等級公路管理
第六節 收費公路管理
第七節 運輸市場管理
第八節 規費徵收管理
第八章 交通企業
第一節 發展歷程
第二節 運輸企業
第三節 公路施工企業
第四節 車輛維修 搬運裝卸和運輸服務企業
第五節 其他交通企業
第二篇 鐵路運輸
第一章 機構沿革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二章 鐵路基礎設施
第一節 幹線
第二節 支線及聯絡線
第三節 專用線
第四節 鐵路治沙工程
第五節 鐵路橋隧
第六節 車站
第三章 運輸生產
第一節 運輸組織
第二節 旅客運輸
第三節 貨物運輸
第四章 行車設備
第一節 機務
第二節 車輛
第三節 工務
第四節 電務
第五章 安全生產
第一節 安全管理
第二節 行車安全
第三節 客貨運輸安全
第四節 路外安全
第六章 經營管理
第一節 計畫統計管理
第二節 財務管理
第三節 勞動工資管理
第四節 物資設備管理
第五節 經濟體制改革
第六節 路風建設
第七章 地方鐵路
第一節 鐵路建設
第二節 運輸生產
第三節 行車設備
第四節 經營管理
第三篇 航空運輸
第一章 機構沿革
第一節 管理機構
第二節 管理體制
第二章 機場
第一節 東昌及滿城機場
第二節 西花園機場
第三節 銀川河東機場
第四節 其他機場
第三章 航空運輸
第一節 航線航班
第二節 運輸
第三節 航空運價
第四節 運輸服務
第四章 通用航空
第一節 農林業航空作業及航空攝影測量
第二節 人工增雨
第五章 航空業務保障
第一節 航行調度
第二節 航空氣象
第三節 通信導航
第四節 航空油料
第六章 航空安全
第一節 安全機構
第二節 飛行安全及空防安全
第三節 地面安全
第四節 飛行事故
第七章 管理
第一節 運輸管理
第二節 計畫財務管理
第三節 勞動人事管理
第四節 質量管理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