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寧夏,祖國西北腹地,民族自治區域。地小物博而山河壯美,回漢共處其風情迥異。歷史悠遠,沐千載風雨;文化蘊藉,有雄才濟濟。
寧夏得名,始於西夏平定;塞北江南,得益黃河賜予。秦皇一統,設郡北地,斥兵屯墾,興修水利;漢武兩巡,大舉移民,引黃相濟,成於漢渠。安史亂中,玄宗遷蜀,太子李亨,靈武登基。更有党項英傑元昊,羈縻西北諸部,立國謂大夏,定都興慶府。夏之國土,凡兩萬里,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元昊以降十代,並雄宋遼金,幾近二百年。大宋征夏,雖遣良將名臣,然以多敗少,終未奏凱。至蒙古鐵騎橫掃,元滅西夏,夏地安寧,遂稱寧夏。
今我寧夏,虎踞龍蟠。北有賀蘭,南有六盤。長憶岳武穆,駕長車踏破賀蘭山闕,壯懷激烈;仰止毛澤東,提雄師攀越六盤峰巔,天高雲淡。塞下秋來風景異,寧夏自古征戰地。長城萬里長,寧夏逾千里。沿邊設九鎮,兩鎮在夏地。其關其堡其塞其障,記前人征戰慘烈輝煌,書今日考古旅遊華章。西吉將台堡,當年紅軍長征會師地,今朝遊人尋訪紅色旅;銀川鎮北堡,昔日明將戍邊屯兵營,今為遐邇聞名影視城。
今我寧夏,塞北江南。北原染綠,南山雄險。天下黃河富寧夏,祖先遺澤兩千年。西北大漠孤煙,春風不度;寧夏草肥水美,稻香果甜。前輩黃河車水,白馬拉韁,後人高峽築壩,臨波徜徉。最嘆銀川平原,獨擁大湖千頃,西有賀蘭屏障,東賴黃河滋養。阡陌縱橫間,白楊參天;河湖濕地中,蘆葦成盪。寧夏有五寶,紅黃藍白黑。紅為枸杞子,黃為甘草藥,藍為賀蘭石,白為灘羊皮,黑為太西煤。近年深度開發,大作增值文章,生態環保產業,思之前途無量。
今我寧夏,地靈人傑。前有俊彥,後有棟樑。廿世紀,抗日英烈拋顱灑血拯民族危亡;新千年,市場衛士肝腦塗地護家園安康。建設者,前赴後繼五十春秋,贏來塞上錦天繡地;文化人,各領風騷詩文書畫,高歌時代華彩樂章。寧夏雖小不自小,小而要辦大文化。君可見,西夏文化神秘,黃河文明古老,回鄉風情濃郁,移民觀念開放。前有《牧馬人》揚鞭奮蹄,後有“三棵樹”植根沃壤。君可見,塞北代有才人出,風流不讓東南方。戲劇才戴梅花冠,文學又摘魯迅獎。更有大篷車下鄉送戲十八載,襟懷先進文化前進方向。
今我寧夏,奮起登攀。富民興邦,志存高遠。寧夏有其志,建設大銀川。上承古人,不廢千年夏都盛名;下惠子孫,更築現代高原湖城。寧夏有其志,改變西海固。西海固世代蒼涼農家不捨故土,新思路城市戰略拉動鄉村致富。放眼寧夏從頭越,放眼寧夏路正長。君可見清真寺泱泱數千,風格別樣;君可見商住樓拔地而起,遍布城鄉。君可聞回鄉花兒百年,蜂飛蝶舞;君可聞漢地秦腔千載,激越高亢。寧夏遠處江湖心懷廟堂,寧夏偏居內陸眼觀八方。深化改革,覺今是而昨非;擴大開放,知來者之可追。更歷春秋五度,西部崛起,寧夏騰飛。(李東東 作於2002年9月)
備註
[興慶府]即今銀川市。
[白馬拉韁]漢武帝時在今寧夏中衛縣沙坡頭黃河轉彎處興修的一種水利工程,類似四川都江堰。
[市場衛士]寧夏靈武市工商管理幹部胡學勤,為維護市場經濟秩序,2002年6月在與販運土煉油的不法分子鬥爭中,壯烈犧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