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社會主義學院

寧夏社會主義學院的前身是寧夏政治學校,創建於1959年,“文革”中停辦。1984年9月復辦,同年11月16日更名為寧夏社會主義學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社會主義學院
  • 創辦時間:1984年9月
  • 所屬地區:寧夏
  • 現任校長:安純人
  • 前身:寧夏政治學校
  • 教職工:74人
學院介紹,發展歷程,現任領導,地圖信息,

學院介紹

1999年1月寧夏社院升格為自治區黨委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由統戰部代管。在自治區黨委統戰部的領導下,經過50年的發展,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已經成為我區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的聯合黨校,成為我區統一戰線人才的培訓基地。學院掛兩塊牌子(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寧夏中華文化學院)一套機構,下設辦公室、教務處、行政處、統一戰線理論研究室、民族宗教理論研究室5個處室和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學報編輯部、寧夏中華文化學院對外文化交流中心2個內設處室。學院領導班子5人,黨組書記由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楊錦明同志擔任,院長由自治區政協副主席、民盟寧夏主委安純人同志兼任。
我院自1984年恢復辦學到2010年6月,共舉辦各類培訓班250期,培訓學員12922人次,其中: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5677人次;宗教界職業人員4831人次;統戰幹部902人次;工商聯委員及非公經濟人士472人次;黃埔同學會436人次;政協委員及機關幹部604人次。和全國各地社院同期培訓情況相比,寧夏社院創造了人均辦班數全國第一,人均培訓量全國第一。
我院教學硬體、軟體水平不斷提升。一是學院教學環境不斷改善。2008年9月,我院新的綜合樓建成並投入使用。二是師資力量不斷得到加強。我院現有教授、副教授等11人,院外特聘專家6人,特聘客座教授46人,特聘教師11人。教學內容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為“三基本”理論,即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毛澤東思想基本理論、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基本理論;第二部分為“三論”、“兩史”、“兩觀”,即統一戰線理論、多黨合作理論、民主黨派自身建設理論,多黨合作史、民主黨派史,馬克思主義民族觀、宗教觀;第三部分為時事政治、政策,法律、法規,現代經濟、科技,國情、區情教育。不僅滿足了我區統一戰線培訓需求,同時還面向社會各界進行中華文化傳統教育,拓展了培訓的範圍和渠道。三是教學方針為七個堅持。既堅持“社院姓社”方向,提高統一戰線廣大成員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思想共識;堅持政治理論培訓為主兼顧綜合能力提高,加強了統一戰線成員政治把握能力、參政議政能力、組織協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的培訓;堅持傳統教學與改革創新並重,積極推進了研究式教學,大力開展了案例式教學,認真組織了體驗式教學,紮實探索了模擬式教學;堅持普遍輪訓與重點培訓相結合,著眼於新世紀新階段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事業的全局發展,對統一戰線成員和統戰幹部普遍開展輪訓,對優秀人才優先培訓,重點人才重點培訓,急需人才抓緊培訓;堅持突出宗教教職人員培訓和引導,加大宗教界愛國人士的培訓力度;堅持把握統一戰線教育培訓原則,奉行“自己提出問題,自己分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和“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辮子”的“三自三不”教學方針;堅持“以人為本”理念,尊重統一戰線成員,依靠統一戰線成員,服務統一戰線成員,為了統一戰線成員。

發展歷程

一、創辦時間(1959年5月-----1976)
寧夏社會主義學院的前身是寧夏政治學校,創建於1959年5月20日。“文革”中停辦。
二、復辦時間(1984年9月-----)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根據中央指示,經自治區黨委批准,1984年9月復建寧夏政治學校,同年11月16日,更名為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各項工作開始逐步步入正規化。隨著統戰工作發展的需要,自治區黨委、政府和區黨委統戰部進一步加大了對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建設和發展的支持力度。
1999年1月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升格為自治區黨委直屬正廳級事業單位。

現任領導

安純人:寧夏社會主義學院院長
杜秀嵐:寧夏社會主義學院黨組書記、兼任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副部長
楊錦明:(中共)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統戰部常務副部長
倪立新:(中共)黨組成員、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
李寧銀:(中共)黨組成員、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副院長
邢宗蘭:(中共)寧夏社會主義學院副巡視員

地圖信息

地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金鳳區長城中路62號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