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少年抗日戰地服務團

“七七”事變之後,寧夏實驗國小進步教師楊文海、薛雲亭、塗沖林在校長賀自正、高立天的支持下,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是年冬,秘密成立了“西北少年抗日戰地服務團”,發展團員20餘人,制定了“團章”、“團員守則”,編寫了“團歌”,發布了“告西北同胞書”,選舉宋謙、李志純為正副團長,下設組織股、體健股和工作推進股。團章規定,少戰團的宗旨是:“愛我中華,趕走強盜”,戰鬥口號是:“火線就是戰場,戰地就是課堂,喚起民眾,一致抗日。”規定團員必須遵守組織紀律,做到三要,三不要,三不怕,即要服從組織決定、要保守組織秘密、要忠心耿耿為抗戰和戰地服務;不做亡國奴、不做漢奸、不做順民;不怕苦、不怕難、不怕犧牲。為取得公開活動的合法地位,楊文海帶領學生多次向馬鴻逵政府請願,要求少戰團赴前線為抗日將士服務。經過一番鬥爭,1938年1月,寧夏當局準於登記,改名為“寧夏少年抗日戰地服務團”,但只準在寧夏境內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少年抗日戰地服務團
  • 地區:寧夏
  • 類型:服務團
  • 國家:中國
1937年11月,中共寧夏工委書記李仰南到實驗國小任庶務主任後,積極支持和指導少戰團的工作,並先後吸收楊文海、薛雲亭、高立天入黨,由此,少戰團的活動完全置於中共寧夏工委的領導之下。此後,少戰團的抗日救亡活動便進入高潮,團員發展到100多人,先後組織了宣傳隊、歌詠隊、劇團,走向社會,走上街頭,通過漫畫、演講、街頭壁報、唱抗日歌、演抗日戲等形式宣傳抗日救亡,並兩次徒步到各縣宣傳,歷時3個月,走遍了全省各主要城鎮,點燃了抗日救亡的烽火,激發了寧夏青年和民眾的抗日熱情,全省各地紛紛成立了少年抗日戰地服務團。
少戰團及全省抗日團體的不斷湧現和革命活動的深入開展,引起了馬鴻逵當局的注意。1938年7月,國民黨寧夏省黨部下令“劃一”全省抗日救亡組織,取消了少戰團,楊文海、薛雲亭與少數少戰團團員赴延安參加革命,少戰團遂解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