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學院秉承以育人為根本,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創新為動力,以發展為主題的辦學理念,在最佳化教學結構的基礎上,樹立以知識技能為先導、以培養體育能力為重點、以身心協調發展為中心,以終身體育為方向的教學指導思想,大力弘揚“尚德、勤學、求是、創新”的校訓,內強素質、外樹形象,營造了濃厚的體育文化和學術氛圍。
從體育繫到現在的體院學院,已向社會輸送各級各類體育人才達1800多名。學院現有教職工84人,其中專任教師75人;有教授7人,副教授40人,講師19人;教師中現有碩士以上學位17人 。在讀博士1人。學院現有體育教育、體育人文社會學2個本科專業;1個體育教學論碩士學位方向的教學點;《籃球》與《大學體育》2個校級精品課程。現有普通本科在校學生514人。與教育科學學院聯合招收碩士研究生3名。
學院設有健康與體育研究所、運動人體科學試驗中心(國民體質健康測試實驗室、體育保健實驗室、體育測量實驗室、人體解剖模型實驗室、綜合實驗室和體育心理實驗室),實驗室占地面積560平方米,各類儀器160餘台(件),萬元以上的儀器有7台,總價值達83.94萬元。實驗室不但獲得省部共建項目資助,屬於體育類重點建設的教學科研實驗室,同時為教學、科研工作提供平台。學院科研工作堅持為教學、訓練和社會服務的原則,自2002年以來,體育學院共承擔各類科研項目29項,其中:國家級項目2項;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廳、局級研究項目24項獲獎。近五年,體育學院教職工發表學術論文400餘篇,在中文體育類核心期刊發表25篇。出版學術專著7部,出版教材(含教學用書)8部。
在場館硬體方面,現有標準田徑場4塊,標準足球場4塊,體操館1個,健身房4間,有籃球、排球場地50餘塊,訓練教學場地面積約61315平方米,基本保證了教學及訓練工作的需求。其中校本部B區田徑場可容納6400多名觀眾,為目前西部地區高校中較好的體育運動場地之一。
目前,學校擁有男、女籃球隊、男、女排隊,健美操隊等五支重點建設運動隊。在學院教練員和學生不懈努力下,學校的籃球、排球、足球、田徑、游泳與健身操以及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多次在自治區體育比賽與全國性運動會中取得優異成績。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搶花炮、珍珠球、蹴球、珍珠球、押加、高腳馬、木球等自2002-2007年期間供獲得區級比賽十金七銀四銅、全國級別兩金三銀四銅的驕人成績,正是憑藉在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上的優勢,我院被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授予“全國民族體育先進集體”稱號。目前,我院已申請自治區少數民族傳統運動項目訓練基地。
學院始終把德育放在學生教育的首位,高度重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素質教育,組織學生以讀(著作)、聽(專題講座)、談(討論交流)、看(音像資料)、走(社會實踐)、寫(心得體會、學術論文)等方式,學習並實踐科學發展觀。同時,學院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創建了“體院大講壇”、“全民健身體育文化節”等知名品牌項目;連續幾年成功開展了“師範生技能大賽”、“社區文化節”、“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情系貧困山區學校”等一系列學生實踐活動。
更為可喜的是,在我院教練呂紅方老師的精心指導下,寧夏大學“奧運魅娃”
啦啦操隊獲得2008年北京奧運會“‘中國加油’文明手勢推廣大使”稱號,此次勝利 既是指導老師和隊員克服困難、團結作戰的勝利,也是寧夏大學與時俱進、銳意開拓新成果的展示,更是寧夏體育界的一件盛事,是獻給自治區五十周年大慶和寧夏大學五十周年校慶的一份厚禮。
2003年以來,在新一屆領導班子的帶領下,學院堅持以教學為中心,以改革為動力,以育人為根本,不斷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層次逐步提升,辦學特色更加突出。在人才培養、師資隊伍、科研水平、訓練競賽、對外交流、辦學條件和辦學特色等方面均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跨入新的里程,站在新的高度,寧夏大學體育學院為適應寧夏大學總體發展的要求,正努力朝著進一步整合自治區體育資源,實現體育教學、運動訓練、體育科研三位一體的整體發展目標而奮鬥。同時沿著嚴格管理上層次,教學訓練上台階,科學研究上水平的寬闊大道前進,體院人也將堅持“尚德、勤學、求是、創新”的辦學精神,團結一心,銳意進取,努力實現把學院建設成為規模適度、結構合理、質量優良、優勢明顯、特色鮮明的新型體育學院而不懈奮鬥。
學院領導
黨總支書記:
戴興安,男,漢族,中共黨員。生於1963年3月,寧夏青銅峽人。現有學歷大學本科,碩士學位,高級政工師,現任寧夏大學體育學院黨總支書記。本科畢業於寧夏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獲文學學士學位。在職研究生畢業於陝西師範大學政治經濟學院,獲哲學碩士學位。先後承擔大學英語、大學生思想品德,法律基礎、科學精神與大學人文精神等課程的教學工作二零零八年六月至八月作為訪問學者到澳大利亞國立大學研修三個月。
院長: 劉旭東,副教授,院長,碩士研究生,1971年5月生於寧夏,1994年畢業於寧夏大學體育學院體育教育專業。2001年畢業於中國人民解放軍體育學院,體育人文社會學專業,碩士研究生。技術課主要承擔搏擊類課程和健美力量類課程;理論教學主要承擔了《體育社會學》和《體育科研方法》等。研究方向集中在體育社會學、體育經濟學、學校體育學以及民族傳統體育等方面。近年來,主持國家級青年課題《改革開放後我國體育項目的
黨總支副書記:
趙奮軍,男,滿族,1969出生,黨員,副教授 1993年畢業於寧夏大學體育系,1993至2003年擔任寧夏大學體育系學生輔導員,2003年至2005年擔任寧夏大學體育系辦公室主任;2005年至今擔任寧夏大學體育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專業方面主要從事(1) 民族傳統體育教學訓練:曾獲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珍珠球第八名、帶隊獲第七屆。
副院長: 吳 軍,教授,副院長,碩士研究生導師,1961年1月生於寧夏,1984年畢業於北京體育大學體育系。研究專長是體育課程與教學論、學校體育學等方面。通過多年教學實踐,結合認知結構理論、建構主義教學理論,提出了建構體育教學的理論體系,其特色是建構體育的課程結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效果評價以及建構體育教學設計,研究成果套用與體育課堂教學之中。同時,把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的教學相整合,引入網路技術
副院長:
1997年畢業於寧夏大學體育系體育教育專業,田徑國家二級裁判員。一直從事高校公共體育教學工作,近年來承擔公共體育田徑、排球、太極拳、軟式排球、健美操、街舞、普通交誼舞、大學體育理論等課程。
副院長:
鹹雲龍,回族,副教授,副院長,大學本科學歷。,1969年12月23日生於寧夏西吉縣,1982年至1989年在西吉縣中學讀書,1989年考入寧夏大學體育系學習體育教育專業。在校期間,連續三年獲寧夏大學“三好學生”。1993年6月,獲寧夏回族自治區“優秀大學畢業生”,同年7月畢業,並留校任教至今。多年來,一直擔任籃球專業課和公共體育課教學工作。
專業培養
體育教育專業四年制本科
一、 業務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備系統地掌握體育教育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較強的自學能力、社會適應能力,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所專長,能勝任中等學校體育教育、教學、訓練和競賽工作,並能從事學校體育科學研究,學校體育管理和社會體育指導等工作的複合型體育教育人才。
二、 專業培養要求
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教育學、心理學、運動人體科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健身、訓練與競賽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受到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訓練,掌握從事學校體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學生畢業時應具備以下幾方面的知識和能力:
1、 領會和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 熟悉有關國家教育、體育工作的方針、政策和法規;
3、 掌握教育科學、心理科學、運動人體科學的基礎理論、基本知識;
4、 掌握體育教學的基本理論與方法;
5、 掌握體育鍛鍊、運動訓練和競賽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6、 具有學校體育科學研究的基本能力;
7、 了解學校體育改革和體育科學的發展動態。
三、學制與學習年限 學制四年。學習年限最短為三年,最長為六年。
四、授予學位 教育學學士
五、主幹學科 體育學
六、主要課程
1、主幹課程
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社會學,田徑,球類,體操,武術。
2、學位課程
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與“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概論,計算機文化技術基礎(含Visual FoxPro程式設計),大學英語,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學校體育學,體育心理學,體育社會學,田徑,球類,體操,武術。
七、主要實踐教學環節
1、專業能力訓練:增加了專業方向模組實踐課的學時,並延長了學習時間。加強了高年級學生參加校內各系運動隊訓練的指導,裁判和組織競賽的實踐活動,使他們能在學習實踐中解決好運動隊訓練與參賽的具體問題。
2、實習:通過在校內參加專業能力實踐活動,參加各院(系)業餘訓練、健身輔導及畢業前的8周的教育實習,有效地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3、社會實踐:指導和幫助學生利用早操和課外體育活動時間對全校學生進行體育指導,全面有效地抓好學校的早操和課外體育活動工作。同時利用假期開展社會調查於服務活動,使他們了解相關領域的社會現實,寫出相應的調查報告,以鍛鍊他們的綜合能力。
4、實驗:《運動解剖學》、《運動生理學》、《體育保健學》以及《運動生物化學》等課程,要開設相關的實驗,培養學生進行實驗和處理實驗結果的能力。
5、科研:在《體育科研方法》等課程的基礎上,通過學年論文和畢業論文的撰寫,使學生掌握資料查詢、調查、訪問、測定和統計等方法,提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地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承擔科研
1
大學生健康狀況調查分析及自我保健實施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吳廣宏
0.08
99.6-00.6
2
健美操的編排與製作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李曉玲
0.1
99.6-00.6
2000年度(總計3項,合計金額1.2萬元)
3
學校體育綜合管理系統
寧夏大學自然基金
李曉玲
0.5萬元
00.7-02.6
4
寧夏中小學生健康風險行為現狀的調查分析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鄒進
0.5萬元
00.7-02.6
5
中國體育美學的發展和未來趨勢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劉小可
0.2萬元
2000.7-02.6
2001年度(總計6項,合計金額1.7萬元)
6
標準400米半圓式田徑場地各項數據查詢系統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劉濤
0.2
01.7-03.12
7
寧夏普通高校回族大學生體育行為的研究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王颯
0.1萬元
01.3-03.6
8
太極拳教與學中攻防含義淺議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曾錫銀
0.1萬元
01.7-03.6
9
彎道起跑線漸開弧的研究與套用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馬生錄
0.5萬元
01.6-03.5
10
論高校籃球對大學生興趣及能力的培養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劉向平
0.3萬元
01.7-03.7
11
建構體育教學的設計模式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吳軍
0.5萬元
01.5-03.9
2002年度(總計3項,合計金額0.8萬元)
12
寧夏體育旅遊現狀及體育旅遊項目的開發對策研究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劉旭東
0.5萬元
02.8-03.10
13
長距離分組起跑線的重新設計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馬生錄
0.2萬元
02.7-04.7
14
影響寧夏高校開展女子足球運動的若干因素
寧夏大學青年基金
崔宏剛
0.1萬元
02.7-04.7
2003年度(總計1項,合計金額0.15萬元)
15
寧夏普通高校體育師資現狀與對策研究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鹹雲龍
0.15萬元
03.7-05.7
2004年度(總計4項,合計金額0.85萬元)
16
對建構體育課程結構的研究與實踐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吳軍
0.5萬元
04.11-07.11
17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干預的實驗研究
寧夏大學青年基金
吳廣宏
0.1萬元
04.9-06.9
18
體育系運動人體科學實驗室建設與對策
寧夏大學青年基金
徐芝芳
0.1萬元
04.9-06.9
19
從美國《青少年運動的11項國家級標準》看未來中國家庭體育的發展
寧夏大學青年基金
萬益民
0.15萬元
04.9-06.9
2005年度(總計1項,合計金額0.5萬元)
20
寧夏大學學生體質健康測試與評價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李曉玲
0.5萬元
05.11-07.11
2006年度(總計7項,合計金額2.4萬元)
21
銀川市營利性體育健身俱樂部服務質量的評價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齊靜
0.9萬元
06.9-08.9
22
寧夏地區體育資源的開發與利用研究——兼論寧夏體育可持續發展的思路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吳廣宏
0.7萬元
06.9-08.9
23
寧夏高校校園體育文化建設現狀分析與對策研究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嚴津
0.2萬元
06.9-08.9
24
寧夏大學體育教育專業學生運動專項技能儲備及發展的研究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司淑梅
0.15萬元
06.9-08.9
25
寧夏高校體育社會化研究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古雅輝
0.15萬元
06.9-08.9
26
西部地區高校高水平運動隊管理現狀及管理對策
寧大社會科學基金
張龍
0.15萬元
06.9-08.9
27
寧夏地區推廣新體操二級大綱動作面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寧大自然科學基金
馬艷軍
0.15萬元
06.9-08.9
發表論文
1 兒童體育運動的營養問題 全國高校運動醫學研究會 一等獎 徐芝芳 01.07
2002年度(共3項)
2 學校體育與健康管理系統的開發與研製 全國八屆中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學術委員會 三等獎 1.李曉玲 02.08
3 中學高中體育課程方案改革的思考探索 全國八屆中學生運動會科學論文報告會學術委員會 三等獎 1. 吳軍 02.08
4 寧夏回族自治區回族學生1991-2000年體質狀況分析 全國學生體質健康調研協調小組 三等獎 1.李曉玲 02.12
2003年度(共2項)
5 論回族傳統體育與全民健身 國家民委、國家體育局 三等獎 鹹雲龍 2003.09
6 回族女大學生體育鍛鍊的興趣及對策研究 中國學校體育科學大會組委會 三等獎 劉向平 03.10
2004年度(共1項)
7 蒙古黃芪中藥對提高持續運動大鼠心肌組織抗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第七屆全國大學生運動會科報會學術委員會 三等獎 1.徐芝芳
3.曾錫銀 04.08
2006年度(共3項)
8 足球與桌球鍛鍊對小學生注意集中性的影響 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三等獎 吳廣宏 06.4
9 蒙古黃芪中藥對提高持續運動大鼠心肌組織抗自由基能力的研究 寧夏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評審委員會 二等獎 1.徐芝芳
3.曾錫銀 06.4
10 我國CUBA選秀夏令營運動員的現狀與對策分析 中國大學生籃球協會、CUBA組委會 一等獎 鹹雲龍 06.10
1
建構主義——革新高校體育教學的理論基礎
寧夏大學
三等獎
吳軍
06.09
2
足球與桌球鍛鍊對小學生注意集中性的影響
寧夏大學
三等獎
吳廣宏
06.09
3
彎道起跑線漸開弧的研究與套用
寧夏大學
三等獎
馬生錄
06.09
4
籃球場地的演變與籃球技戰術的互動關係的探討
寧夏大學
三等獎
崔鳳祥
06.09
5
關於半圓式田徑場彎道不分道跑競賽項目弧形起跑線畫法的研究——再論橢圓式畫法
寧夏大學
三等獎
王全章
06.09
6
開設大學體育遊戲的必要性研究
寧夏大學
三等獎
徐贇
06.09
7
補液和運動後恢復問題的探討
西北師範大學
三等獎
徐芝芳
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