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大學法學院

寧夏大學法學院

寧夏大學法學院是寧夏大學下設的二級學院,是自治區人大首批基層“人大立法工作聯繫點”、自治區經濟法學研究會、寧夏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研究會會長單位。

學院前身為成立於1958年的政史系,1979年更名為政治系,1993年成立政法系,1997年與原寧夏教育學院政史系合併,2001年12月成立政法學院,2020年5月更名為法學院。

截至2021年4月,學院下設有2個教學系,有3個本科專業;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有教職工73人,其中專任教師61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寧夏大學法學院
  • 外文名: Law School of Ningxia University
  • 創辦時間:1958年
  • 辦學性質:二級學院
  • 主管部門:寧夏大學
  • 現任領導:黨委書記:潘瑞、院長:呂耀軍
  • 本科專業:3個
  • 碩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一級學科3個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
  • 博士點:學術學位授權二級學科2個
  • 院系設定:法律系、行政管理與社會學系
  • 地址:寧夏大學文薈樓(銀川市西夏區賀蘭山路489號)
歷史沿革,辦學條件,院系專業,師資力量,學科建設,教學建設,學院榮譽,學術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文化傳統,現任領導,

歷史沿革

1958年,政史系成立。
1979年,更名為政治系。
1993年,成立政法系。
1997年,與原寧夏教育學院政史系合併。
2001年12月,成立政法學院。
2020年5月,更名為法學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截至2021年4月,學院下設有法律系、行政管理與社會學系,有法學、行政管理、社會學3個本科專業,設有輔修法學學士學位。

師資力量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教職工73人,其中專任教師61人,專任教師中高級職稱教師占專任教師的54%,具有博士學位教師(含在讀)占專任教師的52%;有博士生導師5人、碩士生導師60人(含外聘),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務院特殊津貼、自治區“塞上英才”、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自治區級教學名師、“國內引才312人才”、自治區“四個一批”人才、自治區哲學社會科學文化藝術領軍人才培養工程、青年托舉人才各1人,自治區“313”人才2人、自治區五一巾幗標兵1人;多名教師入選自治區黨委法律顧問、自治區政府法律顧問、自治區法官與檢察官遴選委員會委員、自治區法學會智庫專家、自治區各級立法諮詢委員會委員;多名教師擔任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中國社會工作教育協會服務學習專委會、寧夏社會學會、寧夏社會工作聯合會等組織的會長、理事等。
高層次人才
稱號
姓名
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
李偉
國務院特殊津貼
李偉
自治區“塞上英才”
李偉
自治區政府特殊津貼
李偉
自治區級教學名師
孫振玉
自治區“313”人才
李偉
自治區新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
孫振玉
資料來源:註:名單不全

學科建設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3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個。
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民族學、民族地區公共管理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哲學、法學、民族學
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公共管理碩士(MPA)、法律碩士(JM)、社會工作碩士(MSW)

教學建設

  • 質量工程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有模擬法庭、電子法務實驗室、電子政務實驗室、法醫實驗室、物證技術實驗室和社會工作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等6個專業實驗室。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法學
  • 教學成果
截至2021年4月,學院獲自治區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自治區“9·10”教育獎等。

學院榮譽

截至2021年4月,學院先後被授予國家級“零犯罪學校”、全區教育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全區教育系統民族團結宣傳教育先進集體、自治區青少年普法教育先進集體、自治區維護婦女兒童權益先進集體。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1年4月,學院牽頭成立了寧夏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中心、寧夏大學機關事務管理研究中心、寧夏大學智慧財產權研究院,是自治區級“西部地區區域治理與民族發展人文社科研究基地”依託單位。

科研成果

截至2021年4月,學院教學科研骨幹先後承擔國家級和省部級課題110餘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6項,獲縱向科研經費1000餘萬元;發表論文1000餘篇,有70多項成果獲得省部級獎勵。
國家社科基金立項名單(部分)
項目名稱
負責人
項目類別
所在學科
社會治理視域下行業協會市場監管法治研究
張馳
一般項目
法學
離婚糾紛解決機制研究
朱蓓予
一般項目
法學
盧梭“道德人”理論研究
尹強
西部項目
哲學
中華傳統文化精神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係研究
胡濱
一般項目
哲學
民族地區社區社會組織法律治理研究
劉芳
西部項目
法學
刑法中的接受性責任理論研究
楊國舉
西部項目
法學
回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研究
楊文林
西部項目
民族學
西北回族道德選擇研究
顧世群
一般項目
哲學
保障性住房法律制度比較研究
張濤
西部項目
法學
資料來源:

文化傳統

  • 院徽
設計思路:
一、主圖釋義
1.主圖紅色色調,代表了法學學科基色,法學專業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專業,加強法治人才培養,必須解決好“為誰教、教什麼、怎么教、誰來教、教給誰”這5個根本問題;同時,紅色主圖又對應寧夏的剪紙工藝;
2.“寧夏大學法學院”運用毛體,與寧夏大學校徽保持一致;
3.沙棗花對應寧夏大學的沙棗樹精神,同時花本身代表法科生的人文氣息;
4.法槌構成了天平的基座,法槌中的1958代表了寧夏大學的創始年份,也代表了從寧夏大學政史系、政治系、政法系、政法學院到法學院一脈相承的歷史淵源。我國的法槌外形厚實,頂部鑲嵌有象徵公平正義的天平圖案的銅片,法槌的手柄部分雕刻有麥穗和齒輪,寓示法院的審判權是人民賦予的,也對應了總書記講的讓人民民眾在每一個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和正義,讓法律人不忘初心和使命;
5.天平代表法律人不偏不倚的理性,法平如水,是我們對公平和正義的現實理解,天平由法槌和書籍構成的元素組成,書籍載法,也體現法科學子的書生氣質,孜孜不倦;
6.獬豸代表了中華民族優秀的法律文化傳統。
寧夏大學法學院
院徽

現任領導

職務
姓名
黨委書記
潘瑞
黨委副書記、院長
呂耀軍
黨委副書記
楊揚
黨委委員、副院長
胡世恩、靳永雄
資料來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