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內省法是心理學研究方法。將實驗與內省緊密結合,藉助實驗進行內省的研究方法。最早由馮特提出,後由其學生鐵欽納加以強調。馮特認為,心理現象作為一個過程,較之物質現象更具有不穩定性,為把握心理現象並加以精確觀察,必須使內省與實驗相結合。鐵欽納繼承馮特的實驗內省法,並突出其地位。他一方面認為,心理學研究人的意識經驗,為獲得對意識經驗清晰、準確的描述和報告,必須藉助實驗;另一方面主張對內省者進行嚴格訓練,使之掌握感知和描述自己意識狀態的方法,而非描述刺激或說明刺激的意義。具體做法:先對參加自我觀察(內省)實驗的被試進行嚴格的訓練,使被試獲得正確知覺自己意識的直接經驗。然後讓被試報告由刺激引起的意識狀態,即感覺、聯想等。其理論依據是意識是由心理元素構成的,只有通過嚴格的實驗內省,仔細地分析心理的結構,把心理過程的基本元素從意識的糾纏中區分出來,才能對心理現象有精確的認識。如可用實驗內省法研究被試在某種特殊環境(如高溫、睡眠剝奪等)中的心理過程,要求經過嚴格訓練之後的被試,報告由刺激引起的視覺反應、聽覺反應、心理體驗、願望等一系列心理活動,由此獲得的實驗內省材料對研究人的心理活動過程具有一定的價值。
早在第四世紀,哲學家奧古斯丁就正式提出了內省法,這時的內省法只是引導被試自我觀察、 體驗,研究者對被試的陳述進行分析,沒有實驗的概念,即沒有適當的控制條件。比如提斯頓主張把內省變為一種立時的回憶,即在一個心理活動停止之後,對自己的心理經驗進行立刻的回想。
後來隨著心理學逐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早期的心理學家在內省的基礎上期望使用客觀、科學的方法對個體的心理過程進行研究。其代表為構造主義學派的創始人馮特,他承襲並發展了提斯頓的看法,力圖使內省與實驗結合起來,即在實驗控制的條件下觀察自我的心理過程,以消除主觀內省帶來的不利影響,由此形成實驗內省法,並使之成為當時心理學研究的一種主要方法。
實驗法與內省法的結合是為了使內省所觀察到的心理經驗儘量合乎科學的要求,可以重複進行驗證,並能對其進一步進行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因此,實驗內省法要求可以將心理過程分析到最簡單的元素,比如分析到感覺與情感的心理元素,所以,他把內省的心理活動局限在簡單的心理過程上,並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對這些心理活動過程進行內省。比如,馮特收集了示波器、速示器、測時器等工具,用以記錄被試的反應。
實驗內省法強調套用客觀實驗技術,而不主張主觀的內省,增強了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性,開拓了實驗內省法的先河。馮特為實施實驗內省法制定了四條規則:1)要讓被試了解自我觀察開始的時間,以便使被試做好一定的心理準備。2)觀察自我的過程開始以後,被試必須集中注意於內部的心理活動,避免各種無關刺激的影響。3)必須控制實驗條件,使自我觀察能重複進行以便於驗證。4)經常變換刺激條件,以使被試能把刺激和自己的心理過程分離開來[1]。
後來馮特的學生鐵欽納對實驗內省法進一步繼承和發展,對內省描述的要求更加嚴格,為內省法規定了種種限制。第一,鐵欽納堅持只有訓練有素的觀察者才能進行內省,堅持反對使用未受過訓練的觀察者。第二,對於初學者來說,最好是根據記憶來進行內省描述,這樣內省就變成了回憶,內省考察變成了事後考察。而老練的觀察者則會養成一種內省態度,因而他在觀察進程中不僅可以在心裡默記時而不干擾他的意識,甚至還可以做筆記,猶如組織學家眼睛看著顯微鏡同時還能做筆記一樣。第三,自我觀察包括注意和記錄兩部分。注意必須保持最高度的集中,記錄必須像照相一樣地精確。第四,內省者必須在情緒良好、精神飽滿和身體健康時,在周圍環境安適、擺脫外界干擾時,才能進行觀察。第五,內省必須是公正而無私地描述意識狀態自身,而不是描述刺激本身。最後,鐵欽納贊同馮特把內省與實驗結合起來的做法。他認為心理學的觀察實質上不僅是內省的, 也必然是實驗的。他一絲不苟地遵守科學實驗的嚴格規則,並指出:“為了確保清晰的經驗和準確的報告,科學必須求助於實驗。 實驗是一種可以重複、 分離和加以變化的觀察“[2]。如果說馮特的實驗內省法重在實驗的話,那么鐵欽納的實驗內省法則重在內省,只不過他對內省的限制比馮特更加嚴格而已,而且進一步把實驗內省用於研究如思維、想像等高級心理過程。
實驗內省法對心理學研究方法的發展具有積極的貢獻意義,通過實驗內省收集的實驗資料對心理學的發展也具有積極的推動作用。根據美國墨菲的概括,當時馮特實驗室做了 4 方面的工作:關於視覺和聽覺的研究、反應時的研究、心理物理學實驗以及聯想實驗。這些工作使前人的工作進一步心理學化了,也為將心理學從哲學中分離出來做了巨大的貢獻。 實驗內省法的局限性:首先表現在看待和處理客觀與主觀的關係上。古典內省把實驗條件這種客觀外界僅看作引起主觀映象的一種刺激、 條件、 偶然的機會、並不問這種客觀外界對被試這個主體的意義如何,否則,被試便要犯所謂 “刺激— 錯誤” 的實驗室規矩。其次,這種要求被試對主觀映象作元素分析,以為用所謂心理元素的化合結構原則足以解釋心理現象及其變化。這是企圖用主觀映象來說明主觀映象,以心理自身來說明心理,不可能發展心理學的科學理論,提高心理學研究的科學水平。
現在的實驗內省法能正確處理主、客觀關係。客觀事實移入腦中產生了心理現象,許多心理現象都是自我體驗 ,可以用實驗內省的方法加以研究。例如在研究兩點閾、 深度知覺和閃光融合現象時,研究者通過聽取被試的自我報告作判定。但仍然有局限性 ,例如被試的直接經驗經常被歪曲:有的被試由於知識的局限性,無法覺察自己的直接經驗;有的被試不能準確表達自己當時的體驗,導致被試的錯誤判斷;被試所抱的態度也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這在研究中經常遇到。因此,在使用實驗內省研究心理現象時,應儘量避免被試的主觀猜測,而要引導被試進行客觀報告,在實驗前讓被試了解實驗目的,明確實驗步驟。研究者對被試的分析要科學,避免非科學性,還要保證對被試的人格無傷害。
威廉·馮特(Wilhelm W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國心理學家,哲學家,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的創立者,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代表人物。他的《生理心理學原理》是近代心理學史上第一部最重要的著作。1856年馮特獲得醫學博士學位,1875年任萊比錫大學哲學教授,1879年在該校建立世界上第一座心理實驗室。
鐵欽納(Titchener Edward Bradford,1867~1927) ,英國心理學家。構造主義心理學的主要代表,以鐵欽納和皮亞傑學派為代表建立了結構主義心理學。著有《心理學大綱》、《實驗心理學:實驗手冊》、《思維過程的實驗心理學》等。
構造主義心理學是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實驗科學以後,出現於歐美的第一個心理學派,它與相繼出現的機能心理學相對立。該心理學派的創始人是馮特和他的學生鐵欽納。這個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採用實驗內省的方法,分析意識的內容,並找出意識的組成部分,以及它們如何連結成各種複雜心理過程的規律。也就是企圖從意識經驗的構造方面來說明整個人的心理,只問意識經驗由什麼元素構成,不問意識內容的來源、意義和作用。
[1] 唐鉞.西方心理學史大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5.213.
[2] 趙璧如. 現代心理學的方法論和歷史發展中的一些問題[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
[3] 向前. 構造主義心理學的內省法述略. 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5. 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