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假說(hypothesis in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驗假說
- 外文名:hypothesis in experiment
- 所屬學科:自然辯證法
- 公布時間:2003年
- 審定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實驗假說(hypothesis in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
實驗假說(hypothesis in experiment)是2003年公布的自然辯證法名詞。公布時間200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自然辯證法名詞》第一版。1...
實驗假設是一種非常明確的可驗證描述,可以依據心理學家觀察數據對其作出評估。對實驗假設的理解 實驗假設是一種非常明確的可驗證描述,可以依據心理學家觀察數據對其作出評估。研究者可以通過設定一些條件,以檢驗實驗假設。在檢驗過程中,...
任何一種科學理論在未得到實驗確證之前表現為假設學說或假說。有的假設還沒有完全被科學方法所證明,也沒有被任何一種科學方法所否定,但能夠產生深遠的影響。如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為解決黑體輻射譜而首先提出量子論(量子...
思想實驗是指:使用想像力去進行的實驗,所做的都是在現實中無法做到(或現實未做到)的實驗。例如愛因斯坦有關相對運動的著名思想實驗,又例如在愛因斯坦和英費爾德合著的科普讀物《物理之演進》中,就有一個實驗要求讀者想像一個平滑,無...
但是嘗試-錯誤假說沒有看到思維和推理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而在實際上,也並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都要通過很多次的嘗試。完形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反對“嘗試-錯誤假說”並提出了頓悟學說。相關實驗 以動物為實驗對象。把處於飢餓的...
霍桑實驗是管理心理學中的一個著名實驗,是關於人群關係運動的實驗研究。1924—1932年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梅奧(Mayo,George Elton,1880—1949)主持的在美國芝加哥郊外的西方電器公司霍桑工廠所進行的一系列實驗。它發現工人不是只受金錢刺激的...
假說是觀察、實驗的結果,又是進一步觀察、實驗的起點。它使人們已有的感性經驗形成條理,更使人們進一步觀測研究具有方向。假說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在自然科學的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第一,假說使科學研究成為能動的自覺的活動。既然...
教育實驗法是研究者運用科學實驗的原理和方法,以一定的教育理論及其假設為指導,有目的地控制和操縱某些教育因素或教育條件,通過觀測與所控制的條件相伴隨的教育要素或教育現象變化的結果,來揭示教育活動規律的一種方法。其特點有四個:...
心理學研究方法,在觀察和分析基礎上提出問題以後,通過推理和想像提出解釋問題的假說,根據假說進行演繹推理,再通過實驗檢驗演繹推理的結論。如果實驗結果與預期結論相符,就證明假說是正確的,反之,則說明假說是錯誤的。概念 在觀察和分析...
Rosenbaum的一個具爭議性但不大準確的觀點認為,(人際)吸引不會因為態度相似而增加,但卻會由於態度不同而減少。相斥假說 Mlit Rosenbaum(1986)提出了一個對相似一吸引研究非常有用的批判,他指出了相似-吸引實驗操作中的缺點。具體來...
近代生態學家用競爭排斥原理對高斯假說進行了簡明精確的表述:完全的競爭者(具相同的生態位)不能共存。“1934-1935年,俄羅斯生態學家高斯做了經典的實驗研究三個不同種的草履蟲的競爭問題。開始都單獨培養在管中,捕食細菌和酵母菌,...
結合實驗結果和自己的邏輯推理,特明提出了“前病毒假說”。該假說認為,RNA病毒進人宿主細胞後,首先將RNA複製出DNA(此時稱為前病毒),然後病毒DNA與宿主細胞發生整合反應形成宿主的一部分,當需要增殖時由病毒DNA轉錄來完成。發現逆轉錄...
湯姆遜認為"該假說是非常站得住腳的"。他為使原子量的數值符合這一概念積極奮鬥了幾年之久。他總試圖讓實驗結果去符合他預先想好了的結論,這種治學作風曾受到貝采里烏斯的嚴厲批評。貝采里烏斯在1826年發表的原子量與湯姆遜基於普勞特假說...
傑勒德·F·喬伊斯(Gerald F. Joyce)承認,在看到這些實驗結果的時候,他有一種衝動,想要暫停進一步研究,立即把這些結果發表出去。經過多年努力,他和他的學生特蕾西·林肯(Tracey Lincoln)終於發現了一對雖然短小但功能強大的RNA序列...
“鉚釘”假說闡明,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是一種正的相關關係。相關的一些研究也論證了這一觀點。Tilmam(2001)在一個7年的草地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與生產力的關係研究表明,有16個物種的實驗小區的生物量比單種栽培的小區的生物量...
波麗安娜假說是樂觀向上假說,屬於心理語言學理論。英文:Pollyanna Hypothesis。又譯:波里安娜假說,樂觀向上假說。心理語言學家Boucher. J. 和Osgood. C. E. 通過心理實驗提出了一種“波麗安娜假說”(又稱“樂觀假說”), 認為人總...
戴維森-革末實驗是柯林頓·戴維森與雷斯特·革末設計與研究成功的一個量子力學實驗。他們用低速電子入射於鎳晶體,取得電子的衍射圖案。發表於 1927 年,這實驗為德布羅意假說(所有物質都具有波的性質,即波粒二象性),提供了不可否定的...
一般稱為彈道假說,企圖以此解釋麥可遜-莫雷實驗。彈道假說由天文學上觀測雙星運動結果易於排除,德·希特於1931年在萊頓大學指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么一對相互環繞運動的星體將會出現表觀上的異常運動,而這種現象並沒有觀察到。觀測...
鵝頸瓶實驗是假設細菌、微生物的移動需要依靠菌毛、鞭毛,並且需要在有液體介質的情況下才能正常移動。他把肉湯灌進兩個燒瓶里,第一個燒瓶就是普通的燒瓶,瓶口豎直朝上;而第二個燒瓶,瓶頸彎曲成天鵝頸一樣的曲頸瓶。然後把肉湯煮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