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試-錯誤假說

由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桑代克提出,用以解釋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他最早以試驗方法研究該命題,並得出“嘗試-錯誤假說”。

他認為,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嘗試-錯誤的過程,其進程為:嘗試,錯誤的次數逐漸減少,正確反應逐漸增多;各種正確反應組合後,產生一系列成功反應的動作。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並不存在神秘的思維和推理。

但是嘗試-錯誤假說沒有看到思維和推理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的作用。而在實際上,也並不是所有問題的解決都要通過很多次的嘗試。

完形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反對“嘗試-錯誤假說”並提出了頓悟學說。

相關實驗
以動物為實驗對象。
把處於飢餓的貓關在一個特製的木籠中,籠外放有食物。貓面臨著如何逃出籠子獲取食物的問題。它可能只需要轉動一個按鈕,或拉動一根繩子,或壓下一個門閂門就能打開。貓開始會到處亂碰亂抓,偶然會碰到開關,逃出籠外獲取食物。
之後再把貓抓回籠子讓它再次試圖逃出。
幾次重複,貓嘗試和犯錯的次數會越來越少,解決問題的時間也相應減少,最後只要將貓放進籠子,貓就能打開門自己逃出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