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針灸自學指南》是1994年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書名:實用針灸自學指南
- 作者:劉家瑛
- ISBN:9787800135651
- 頁數:412
- 定價:14.40
- 出版社:中醫古籍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4-01
- 裝幀:平裝
一、經絡概述
1.經絡系統的組成
十二經脈
奇經八脈
十二經別
十二經筋
十二皮部
十五絡脈
浮絡
孫絡
2.經絡的作用
二、腧穴概述
1.腧穴的分類
十四經穴
經外奇穴
阿是穴
2.特定穴
五腧穴
原、絡穴
俞、募穴
郄穴
八會穴
交經八穴
3.腧穴定位法
體表標誌取穴法
骨度分寸1取穴法
指寸取穴法
簡易取穴法
指壓取穴法
三、十四經穴
1.手太陰肺經
中府 雲門 天府 俠白 尺澤孔最列缺 經渠
太淵 魚際 少商
2.手陽明大腸經
商陽 二間 三間 合谷 陽溪 偏歷 溫溜 下廉
上廉 手 三里 曲池 肘? 手五里臂?需肩肩? 巨骨
天鼎 扶突 日禾? 迎香
3.足陽明胃經
承泣 四白 巨? 地倉 大迎 頰車 下關 頭維
人迎 水突 氣舍 缺盆氣戶 庫房 屋翳 膺窗 乳
中 乳根 不容 承滿 梁門 關門 太乙 滑肉門 天樞
外陵 大巨 水道 歸來 氣沖 髀關 伏兔 陰市 梁
丘 犢鼻 足三里 上巨虛 條口 下巨虛 豐隆 解溪
沖陽 陷谷 內庭 厲兌
4.足太陽脾經
隱白 大都 太白 公孫商丘 三陰交 漏谷 地機
陰陵泉 血海 箕門 沖門 府舍 腹結 大橫 腹哀
食竇 天溪 胸鄉 周榮 大包
5.手少陰心經
極泉 青靈 少海 靈道 通里 陰郄 神門 少府
少沖
6.手太陽小腸經
少澤 前谷 後溪 腕骨 陽穀 養老 支正 小海
肩貞 ?俞 天宗 秉風 曲垣 肩外俞 肩中俞 天窗
天容 顴? 聽宮
7.足太陽腑胱經
睛明 攢竹 眉沖 曲差 五處 承光 通天 絡卻
玉枕 天柱 大杼 風門 肺俞 厥陰俞 心俞 督俞
膈俞 肝俞 膽俞 脾俞 胃俞 三焦俞 腎俞 氣海俞
大腸俞 關元俞 小腸俞 膀胱俞 中膂俞 白環俞 上?
次? 中? 下? 會陽 承扶 殷門 浮郄 委陽 委
中 附分 魄戶 膏肓 神堂 ?? 膈關 魂門 陽綱
意舍 胃倉 盲門 志室 胞盲 秩邊 合陽 承筋 承山
飛揚 跗陽 崑崙 仆參 申脈 金門 京骨 束骨 足
通谷 至陰
8.足少陰腎經
湧泉 然谷 太溪 大鐘 水泉 照海 復溜 交信
築賓 陰谷 橫骨 大赫 氣穴 四滿 中注 肓俞 商
曲 石關 陰都 腹通谷 幽門 步廊 神封 靈墟 神藏
或中 俞府
9.手厥陰心包經
天池 天泉 曲澤 郄門 間使 內關 大陵 勞宮
中沖
10.手少陽三焦經
關沖 液門 中渚 陽池 外關 支溝 會宗 三陽
絡 四瀆 天井 清冷淵 消濼 ?會 肩? 天? 天?
翳風 ?脈 顱息 角孫 耳門 耳禾? 絲竹空
11.足少陽膽經
瞳子? 聽會 上關 頷厭 懸顱 懸厘 曲鬢 率
谷 天沖 浮白 頭竅陰 完骨 本神 陽白 頭臨泣 目
窗 正營 承靈 腦空 風池 肩井 淵腋 輒筋 日月
京門 帶脈 五樞 維道 居? 環跳 風市 中瀆 膝
陽關 陽陵泉 陽交 外丘 光明 陽輔 懸鐘 丘墟 足
臨泣 地五會 俠溪 足竅陰
12.足厥陰肝經
大敦 行間 太沖 中封 蠡溝 中都 膝關 曲泉
陰包 足五里 陰廉 急脈 章門 期門
13.督脈
長強 腰俞 腰陽關 命門 懸樞 脊中 中樞 筋
縮 至陽 靈台 神道 身柱 陶道 大椎 啞門 風府
腦戶 強間 後頂 百會 前頂囟會 上星 神庭 素?
水溝 兌端 齦交
14.任脈
會陰 曲骨 中極 關元 石門 氣海 陰交 神闕
水分 下脘 建里 中脘 上脘 巨闕 鳩尾 中庭 膻
中 玉堂 紫宮 華蓋 璇璣 天突 廉泉 承漿
附:十四經脈循行
四、沖脈 帶脈 陽蹺脈 陰蹺脈
陽維脈 陰維脈
五、經外奇穴
1.頭頸部
四神聰 當陽 印堂 魚腰 太陽 耳尖 球後 上
迎香 內迎香 聚泉 海泉 金津 玉液 翳明 頸百勞
2.胸腹部
子宮
3.背部
定喘 夾脊 胃脘下俞 痞根 下極俞 腰宜 腰眼
十七椎 腰奇
4.上肢部
肘尖 二白 中泉 中魁 大骨空 小骨空 腰痛點
外勞宮 八邪 四縫 十宣
5.下肢部
髖骨 鶴頂 百蟲窩 內膝眼 膝眼 膽囊 闌尾
內踝尖 外踝尖 八風 獨陰 氣端
針分區與穴位定位
一、耳穴定位與適應症
1.耳輪穴
2.耳舟穴
3.對耳輪穴
4.三角窩穴
5.耳屏穴
6.對耳屏穴
7.耳甲腔穴
8.耳甲艇穴
9.耳垂穴
10.耳背穴
二、頭針穴線定位與適應症
1.額中線
2.額旁1線
3.額旁2線
4.額旁3線
5.頂中線
6.頂顳前斜線
7.頂顳後斜線
8.頂旁1線
9.頂旁2線
10.顳前線
11.顳後線
12.枕上正中線
13.枕上旁線
14.枕下旁線
三、足針編號奇穴定位與適應症
四 腕踝針進針部位定位與適應症
一、毫針
1.毫針結構
2.毫針規格
3.持針法
4.進針法
5.針刺角度、深度和針刺方向
6.行針手法
基本手法:提插法 捻轉法
輔助手法:循法 刮柄法 彈針法 搖針法 震顫法
飛錢法去
補瀉手法:徐疾補瀉 迎隨補瀉 開合補瀉 提插補
瀉 呼吸補瀉 捻轉補瀉 平補平瀉
7.留針與出計
8.針刺異常情況的處理和預防
暈針 滯針 彎針 斷針 血腫與後遺痛 刺傷臟器
附:計刺練習
二、三棱針…
1.操作方法
2.適應範圍
3.注意事項
4.禁忌症
三、皮膚針
1.操作方法
2.彈刺部位
3.適應範圍
4.注意事項
四、皮內針
1.操作方法
2.針刺部位
3.埋針時間
4.適應範圍
5.注意事項
五、火針
1.操作方法
2適應範圍
3.注意事項
六、電針
1.下套用器材
2.操作方法
3.適心範圍
4.注意事項
七、水針
1用具及常用藥物
2.穴位選擇
3.操作方法
4.適應範圍
5.注意事項
八、耳針
1.操作方法
2.適應範圍
3.注意事項
九、頭針
1.操作方法
2.適應範圍
3.注意事項
4.禁忌症
十、足針
1.取穴原則
2.針刺方法
3.適應範圍
4.注意事項
十一、腕踝針
1.病症分區
2.進針,點的選擇
3.針刺方法
4.注意事項
一、灸法
1.施灸的作用與材料
2.灸法的分類
艾炷灸 艾條灸 濕針灸 溫灸器 天灸
3.注意事項
二、拔罐法
1.罐子的種類
2.拔罐方法
3.拔罐時間
4.注意事項
三、灸法 拔罐法的適應症
一、八綱辨證
表里 寒熱 虛實 陰陽
二、臟腑辨證
1.心與小腸病辨證
2.肺與大腸病辨證
3.脾與胃病辨證
4.肝與膽病辨證
5.腎與膀胱病辨證
圍炎 腱鞘囊腫尿失禁 尿瀦留
4.婦科病證
痛經 閉經 乳少 滯產 陰挺 崩漏 帶丁病 不
孕證 胞衣不下 月經不調 月經過多 妊娠惡陰 妊娠癇
證 產後腹痛產後血暈 絕經期綜合徵 頓咳
5.兒科病證
疳疾 遺尿 痄腮 水痘白喉 急驚風 慢驚風
猩紅熱 小兒泄瀉
6.五官科病證
口瘡 牙痛 近視 斜視 青盲 色盲 眼臉下垂 眼
肌痙攣 白睛澀痛 迎風流淚 鼻衄 萎縮性鼻炎 聾啞
聲帶癱瘓 內耳性眩暈症 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 急性扁桃
體炎 急性中耳炎 耳鳴耳聾
附:主要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