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核醫學

實用核醫學

《實用核醫學》是在潘中允主編的《臨床核醫學》出版18年後,邀請56位在各領域有突出成績的中青年專家,在其基礎上新編而成。本版延續原有特點和風格,以實用為最高標準,力求跟上近十餘年來核醫學的發展形勢,較全面和深入地介紹當今臨床核醫學的優勢項目和仍有套用價值的項目,並強調要發揮好這些項目的優勢必須掌握的要點。 《實用核醫學》的主要讀者對象是初人臨床的核醫學住院醫師和主治醫師,也希望能夠成為醫學影像學科其他專業醫師和一般臨床醫師的參考書。全書共分核醫學基礎、影像核醫學和功能檢查、檢驗核醫學、骨密度測量、治療核醫學和實驗核醫學與臨床前分子影像6篇;影像核醫學和功能檢查篇又分總論、腫瘤、心血管等11個分篇。全書共111章,230多萬字、約700幅插圖、180個表格。

基本介紹

  • 書名:實用核醫學
  • 作者:潘中允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117167572
  • 外文名:Practice of Nuclear Medicine
  • 出版社:人民衛生出版社
  • 頁數:1194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潘中允主編的《實用核醫學》繼承發揚了第1版的特點和風格,反映了近年來核醫學的進步與發展;重點是臨床核醫學專業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主要臨床套用;套用篇章按臟器系統編寫,著力介紹了當今核醫學的優勢項目;50餘位作者精誠合作,奉獻出他們各自的學識和經驗,反覆斟酌修改;國內一批活躍在臨床一線具有實踐經驗的中年專家承擔副主編或篇主編的重任。毋庸置疑,《實用核醫學》不僅對於專門從事核醫學或醫學影像學的工作者是一本必不可少的案頭參考書,同時對廣大臨床醫師走進核醫學、了解核醫學也頗具實用價值。

作者簡介

潘中允,1932年出生於上海,祖籍浙江吳興。1950年高中畢業於重慶南開中學,1957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留校任附屬第一醫院放射科醫師,1958年受命組建核醫學科(原名同位素室),從事核醫學至今。1962—1963年在中國醫學科學院放射醫學研究所師從王世真教授,進修實驗核醫學。1983—1984年由WHO選派,赴美國洛杉磯加利福尼亞大學、Wadsworth榮民醫院和南加州大學留學,師從著名PET先驅、神經核醫學專家D.E.Kuhl和著名臨床核醫學專家w.H.Blahd,並受到R.A.Hawkins教授、著名放射性藥物專家w.Wolf和著名核醫學教育專家J.F.Ross的指導,學習臨床核醫學、PET、放射性藥物評價和核醫學教育等。回國後繼任核醫學科和研究室主任,碩士研究生導師,1986年晉升教授和主任醫師,1993年起任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兼職教授。歷任中華醫學會核醫學會第二、四屆理事,第三屆常務理事,第一、二屆專家諮詢委員會委員,第一至五屆中華核醫學雜誌編委,1998年起任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副會長。

圖書目錄

緒論
核醫學發展的歷史經驗、現狀和展望
附屬檔案:相關影像技術的發展和核醫學面臨的競爭
第一篇 核醫學基礎
第一章 放射性核素和核射線
第一節 原子核
第二節 元素、核素、同位素和同質異能素
第三節 穩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
第四節 核衰變
第五節 核射線與物質的相互作用
第六節 核醫學常用的電離輻射量
第二章 放射性探測和核醫學儀器
第一節 放射性探測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第二節 γ照相機
第三節 SPECT
第四節 PET
第五節 圖像融合技術和儀器
第六節 臟器功能測定儀
第七節 放射性計數測量儀
第八節 輻射防護儀器
第三章 放射性藥物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放射性碘標記化合物
第三節 放射性鎝標記化合物
第四節 正電子藥物
第五節 放射性藥物配送
第六節 我國和歐美藥典收載或已批准上市的放射性藥品
第四章 電離輻射的生物學效應和劑量
第一節 電離輻射生物學效應
第二節 醫用內照射輻射吸收劑量
第三節 PET/CT中CT有效劑量評估
第五章 輻射安全與防護
第一節 作用於人體的電離輻射
第二節 放射防護原則和措施
第三節 放射性核素管理與防護
第四節 職業照射和醫療照射防護
第六章 循證醫學和薈萃分析
……
第二篇 影像核醫學和功能檢查
第一分篇 核素顯像和功能檢查總論
第一章 核素顯像和非顯像功能檢查
第二章 核素影像的閱讀、分析和報告
第二分篇 內分泌系統
第一章 甲狀腺的套用解剖和生理
第二章 甲狀腺功能測定
第三章 甲狀腺顯像
第四章 甲狀腺功能亢進症的診斷
……
第三篇 檢驗核醫學
第四篇 骨密度測量
第五篇 治療核醫學
第六篇 實驗核醫學與臨床前分子影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