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用數據再分析法》是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年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克·W·利普西(Mark W. Lipsey)。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書中介紹的Meta分析是一種數據再分析法。它是對關於同一個問題的多項獨立的定量研究結果進行再分析,進而得出更具普適性的結論。Meta分析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史,最初主要套用於醫學領域,隨後廣泛套用於社會科學中。可以把再分析理解為一種形式的調查研究,不過在這種研究中,調查對象是一些研究報告而不是人。這需要提出一種編碼表,需要收集到由多項研究報告構成的一個樣本或總體,其中的每一項研究都要被認真地閱讀它的編碼員“訪談”,並對有關其特徵和定量結果的信息進行編碼。然後依據對常規統計技術的特定修正技術來分析出現的結果,以便探究、描述在所選擇的一系列研究的各項結果中出現的模式。
作者簡介
馬克.W.利普西(Mark W.Lipsey),1972年獲得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sity)心理學博士學位,現任范德比爾特(Vanderbih)大學公共政策系教授。他的研究領域:青少年犯罪的風險和干預問題以及項目評估研究中的方法論質量問題。其著作有《評估:方法與技術》(第6版)等。利普西教授是《評估動態》(New Directins for Evaluation)的前主編,同時也是《美國評估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valuation)等多家著名刊物的編委會成員。獲美國評估協會保羅。拉扎斯菲爾德(Paul Lazarsfeld)獎。
圖書目錄
第1章 導論
再分析的套用情境
效應值——一個關鍵概念
再分析的優勢所在
再分析的缺點
再分析法的近期歷史與當代套用
本書概要
第2章 問題指定和研究回溯
辨別需要進行再分析的諸項研究結果的形式
研究的合格標準
再論方法論質量
區分、鎖定並回溯研究報告
搜尋參考文獻
回溯研究報告
第3章 效應值統計量的選擇、計算和編碼
效應值統計量及其方差
關於符號的註解
研究結果的類型和可利用的效應值統計量
單變數關係(集中趨勢描述)
雙變數關係
變數之間的相關
多變數關係
效應值統計量:小結
第4章 提出編碼框架,對研究報告實施編碼
編碼計畫書的提出
分析單位和編碼的等級層次
效應值的編碼
研究描述項
關於編碼過程本身的編碼信息
培訓編碼員
第5章 數據管理
再分析數據檔案的生成
在計算機中直接編碼
用計算機維護文獻目錄
再分析數據檔案的結構
創建一個用於分析的單個平面檔案
合併多重檔案用於分析
第6章 分析的問題與策略
分析的各個階段
效應值的修正
分析效應值均值與分布
效應值異質分布的分析
統計上相依的效應值的分析
額外的分析問題
第7章 再分析數據的計算技術
均值、置信區間和同質性檢驗
對效應值異質性分布的分析
加權回歸分析
製圖技術
第8章 再分析結果的解釋與使用
解釋效應值
關於效應值大小的經驗方法
把效應值轉換成其他量綱
臨床意義和實踐意義
解釋再分析結果時的注意事項
研究基礎在方法論上的適當性
實質性特徵與方法論特徵的混淆
方差的重要性
研究之間的差與可推廣性
抽樣偏差
再分析對於實踐和政策的含義
附錄A 以計算機為基礎的文獻目錄服務部門與相關資料庫實例
附錄B 根據合格的研究報告計算效應值的步驟
標準化的均值差效應值
ESsm的直接計算
與ESsm在代數上等價的公式
t值或F比率的精確機率水平
根據一個頻次分布計算均值和標準差
基於連續數據的近似值——點二列相關係數
估計(X1-X2)和Spoled
二分化的數據
相關係數效應值
ESr在定義上的公式
離散數據或分組連續數據的聯合頻次分布
一個二分測量和一個連續測量
兩個二分測量
近似值與機率值
機率比效應值
基於單元頻次的計算
基於行比例的計算
基於單元比例的計算
從相關係數和邊緣比例導出2×2列聯表
根據卡方和邊緣比例導出2×2列聯表
從連續性數據中導出機率比
附錄C 微軟Excel效應值計算程式
附錄D 進行再分析的SPSS宏指令
附錄E 少年犯挑戰項目再分析實例的編碼手冊和編碼表
研究層次的編碼手冊
樣本描述項
研究設計描述項
治療描述項的性質
效應值層次的編碼手冊
因變項測量描述項
效應值數據
研究層次的編碼表
樣本描述項
研究設計描述項
治療描述項的性質
效應值層次的編碼表
因變項測量描述項
效應值數據
推薦閱讀
參考文獻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