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者精選臨床最常用的藥物,以《中國藥典》2000年版一部所載性味、功能、特殊藥物的使用、炮製、鑑別等項,用最簡明和便於記憶的形式進行編寫,例如本書對蒼耳子的記敘採用了歌訣的形式:菊科蒼耳之果實,味辛苦濕祛風濕。避其小毒宜清炒,風疹瘙癢通鼻竅。
簡明兩語即交待的一清二楚,使讀者讀後有過目不忘的感覺。如果說中藥的主要套用形式是方劑,則有藥需有方,有方而必有藥。於是在每味藥的正文篇末均自然銜接方劑一至二首,如“果實入藥味辛溫,燥濕溫中寒濕透,除痰截瘧草果飲,青紫白甘良芑問。“並不相重複,克服了以往書籍一個成方多藥項下轉錄示例的不足,目的是增加方劑的內涵,使學者在制方套用時領悟前賢的辯證思想和用藥特點,並從中得到啟迪,以更好的繼承和創新。為使讀後印象更深、效果更佳,歌訣後加註解,以相互參照。不可否認,有的基層中醫臨床工作者,雖積累了一些經驗,卻對某些常用的藥的藥用部位知之甚少。為保證臨床用藥的安全有效,也予細筆重描。如冰片項下:“樹脂加工合成品,龍腦梅片多名論。臨床使用需明鑑,乙醇不溶明礬摻”;馬錢子為大毒品,使用時應注意,“馬錢科的馬錢種苦溫大毒士的寧,不能久服和生用,炮製方法銘心中,砂燙鼓起呈深棕,丸散劑量須記清”等等。
有些藥物的性味功能基本相同,為便於臨床區別套用,在文中也予“畫龍點睛”,如“三棱莪術功類同,莪術理氣優三棱,三棱化瘀為先鋒,”閱後印象極為深刻。如此共收載臨床常用藥物400種左右,方劑約400首。本書篇運用順口溜的形式,但又不失七字詩句的文學韻味,並參照了《中國藥典》的性味、功能、劑量等有關規定,本著用字準確、表達貼切,符合臨床用藥經驗的指導思想,使本書成為匯中藥性能與方劑於一體的實用讀物。
本書可供廣大中醫藥院校長、中醫臨床工作者及其他人員使用。
目錄
第一章 解表藥
第二章 清熱藥
第三章 瀉下藥
第四章 祛風濕藥
第五章 化濕藥
第六章 利水滲濕藥
第七章 溫里藥
第八章 理氣藥
第九章 消食藥
第十章 驅蟲藥
第十一章 止血藥
第十二章 活血化瘀藥
第十三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十四章 安神藥
第十五章 平肝息風藥
第十六章 開竅藥
第十七章 補虛藥
第十八章 收澀藥
第十九章 涌吐藥
第二十章 解毒殺蟲止癢藥物
第二十一章 拔毒化腐生肌藥
中藥中文名索引
方劑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