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物資料

實物資料是實際存在的有關歷史的、真實存在的東西作為資料。除了實物資料,還有文獻資料和口述資料。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實物資料
  • 其他資料:文獻資料和口述資料等
  • 拼音:shí wù zī liào
  • 特點:實際存在的有關歷史的
  • 提出事件:90年代初
釋義,解釋,

釋義

詞目:實物
拼音:shí wù zī liào

解釋

實物資料可信度
直觀,客觀特別上上古時期沒什麼文字記載,實物資料就很重要。歷史古籍有偽,有誤,實物可以幫助我們去鑑別。實物可以直觀具體的幫我們簡單復原歷史社會生活原貌。
實物檔案
“實物檔案”是90年代初檔案界一些同志提出的一個新的概念。顧名思義,實物檔案即具有檔案屬性的實物通過收集整理而轉化成的檔案。
實物之所以不能成為檔案,關鍵在於這些實物不具有檔案的本質屬性—原始記錄性。我們知道,檔案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直接形成的原始記錄,是人們辦理完畢保存備查的一種檔案,它是融原始性與記錄性於一體的特殊事物。所謂原始性,就是說它是人們在社會實踐活動的當時自然形成的,而不是事後編纂和加工的。所謂記錄性,自檔案學誕生以來,檔案界研究的“記錄”無一例外的是指狹義的記錄,即用文字、符號和圖像等記錄工具直接將人類社會活動信息記錄在特定載體(如紙張、膠片、磁碟、光碟等)上,而人們只要掌握了識別這些文字、符號和圖像的工具就能獲取其中的信息。而實物檔案具不具備這些特徵呢?不可否認,檔案館、室所收藏的實物,(包括古代用來調動軍隊的虎符,封建帝王賜予的尚方寶劍)也許具有原始性,並能傳遞給人們人類既往活動的信息,但它並不能成為檔案,理由是它不具有狹義的“記錄”性質,不是通過文字、符號和圖像等記錄手段直接將信息記錄於特定載體,反映某一行為的全過程,而是通過某事物的形態與結構反映某種行為的結果,人們只能通過對實物的觀察、分析和推測去獲得某種深層次的信息。
實物、文獻和口述資料有不同的意義和作用
文獻資料是我們了解歷史的重要資料
實物資料可以驗證文獻資料記載的真實性,糾正文獻的記載的錯誤,還可以填補文獻資料的空白
口述資料可以彌補文獻資料的不足
文獻資料是實物資料中的書籍記載,如史記等文物資料是實物資料,如出土的青銅器、唐三彩等口述資料是由當時當事人或其他人陳述的情況,如日本軍官陳述占領中國某地區的事實及細節文獻資料能詳細地反映當時社會狀況 文物資料更加生動、直觀、鮮明地反映當時社會經濟、文化和生產力的狀況口述資料更加客觀,也能從當事人角度出發表達當事人對該事件的情感和看法
第一手資料是指自己整理和直接經驗所得.第二手資料是指借用他人的經驗或者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