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寡毛實蠅屬
- 拉丁學名:Dacus spp
- 界:動物界
- 門: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綱: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目:雙翅目
- 亞目:環裂亞目
- 科:實蠅科
- 亞科:寡鬃實蠅亞科
- 族:寡鬃實蠅族
- 屬:寡毛實蠅屬
分類,葫蘆寡鬃實蠅,基本信息,分 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衣索比亞,基本信息,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西瓜寡鬃實蠅,基本信息,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參考文獻,
分類
主要種類:葫蘆寡鬃實蠅 衣索比亞寡鬃實蠅 西瓜寡鬃實蠅
葫蘆寡鬃實蠅
基本信息
學名 Dacus (Dacus) bivittatus (Bigot)
異名 Leptoxys bivittatus Bigot;Dacus pectoralis Walker;Tridacus
pectoralis (Walker);Dacus cucumarius Sack;Dacus bipartitus
Graham;Dacus rubiginosus Hendel
英文名 Pumpkin fly, Greater pumpkin fly, Two spotted pumpkin fly
分 布
寄主植物
危害情況
本種原產於非洲熱帶地區,是葫蘆科植物的害蟲。在熱帶雨林區,對瓜類蔬菜的危害尤為嚴重。成蟲產卵於瓜果中,幼蟲期潛居果實內食害直至發育成熟。
形態特徵
成蟲中顏板具1對黑色斑點。中胸盾片棕黃色至紅褐色,橫縫後具3個黃色縱條,居中的一條呈梭形,兩側的1對極其狹窄,自前向後逐漸細尖,其後端達前翅上鬃之後水平。肩胛前端1/4和背側胛為黃色;肩胛後部3/4呈深棕黃色或紅褐色。小盾片黃色,基部有一紅褐色狹帶。足大部棕黃色至紅褐色,股節基部及第1分跗節為黃色。上側額鬃1對,下側額鬃2對;肩板鬃、背側鬃和後翅上鬃各2對,中側鬃、前翅上鬃和小盾鬃各1對,小盾前鬃缺如。翅前緣帶極其寬闊,褐色,其基半段達R4+5脈,端半段擴至R5室的上半部;r-m橫脈上罩蓋一褐色短帶;臀條褐色,伸至後緣。腹部完全為黃褐色至紅褐色,雄蟲第3背板具櫛毛;雌蟲產卵管之針突長2.5-2.9mm,末端尖銳,具亞端毛3對。體、翅6.4—8.5mm。
生物學:引誘酮對本雄成蟲具引誘作用。
傳播途徑:以卵和幼蟲隨寄主果實傳播。
檢疫與防治:禁止從疫區進口未經產地檢疫或滅蟲處理的葫蘆科果實。對來自害蟲發生區的葫蘆科、茄科、及西番蓮屬等蔬菜進行嚴格的檢疫。
其他防治方法:在害蟲發生季節,瓜菜園內採取滅雄或水解蛋白毒餌噴霧技術進行蟲害的防治。
衣索比亞
基本信息
衣索比亞寡鬃實蠅
學名 Dacus (Didacus) ciliatus Loew
異名 Didacus ciliatus (Loew); Leptoxyda ciliatus (Loew); Dacus
appoxanthus var. decolor Bezzi; Dacus brevistylus Bezzi; Dacus
insistens Curran; Dacus insistens Curran; Dacus sigmoides
Coquillett; Tridacus mallyi Munro
英文名 Ethiopian fruit fly, Lesser pumpkin fly, Cucurbit fly
分布
孟加拉國、印度、斯里蘭卡、巴基斯坦、伊朗、沙烏地阿拉伯、葉門、埃及、塞內加爾、幾內亞、塞拉里昂、加納、貝寧、奈及利亞、喀麥隆、查德、蘇丹、衣索比亞、索馬里、肯亞、烏干達、坦尚尼亞、薩伊、安哥拉、尚比亞、莫三比克、賴索托、馬達加斯加、模里西斯、留尼旺、辛巴威、波札那、納米比亞、南非。
寄主植物
危害情況
衣索比亞實蠅原產於非洲熱帶或亞熱帶地區,最早發現於衣索比亞的厄利垂亞,現已成為分布很廣,危害多種瓜類和蔬菜作物的害蟲。成蟲產卵於寄主果實中,幼蟲潛居果內食害。
形態特徵
成蟲中顏板具黑色斑點1對。中胸盾片全部黃褐色或棕黃色,縫後無黃色縱條。肩胛、背側胛黃色。小盾片黃色,基部有一深棕黃狹帶。足黃色。頭、胸鬃均較弱短;上側額鬃1對,下側額鬃2對;肩板鬃、背側鬃和後翅上鬃各2對,中側鬃、小盾鬃各1對;前翅上鬃和小盾前鬃均缺如。翅斑褐色;前緣帶在R:室內驟然變窄,並於翅端部明顯變寬;臀條較狹窄,伸至後緣;A1+CuA2脈段周圍被微刺。腹部全部黃褐色或棕黃色;雄蟲第3背板具櫛毛;雌蟲產卵管之針突細而尖,長約1.5—1.6mm,具3對亞端剛毛,彼此的大小相似。體、翅長4.4—6.0mm。
-幼蟲 蛆形,3齡期體長9.0—10.5mm。口脊12—13條。前氣門指狀突14—16個。後氣門裂長約3.5—4.0倍於寬;氣門毛每邊4叢,每叢4—19根,其長度不足後氣門裂的1/2,部分毛於端部分枝。肛葉1對,較小。
生物學:在印度南部的熱帶及暖亞熱帶氣候條件下,成蟲全年可以活動,一年發生6代;而北部溫帶區每年發生的代數相應減少。秋末及冬季以蛹越冬,翌年4月成蟲開始羽化,羽化時間集中在上午。產卵前期約4天;9—10月份,卵期2—4天,每產卵孔內有卵3—8粒。幼蟲期4—6天;蛹期6—8天,但在冬季蛹期將延長。本種老熟幼蟲的化蛹習性與瓜實蠅 B. (Zeugodacus) cucurbitae不同,多數幼蟲留在寄主果內化蛹,僅部分脫果入土表下3—5em深處化蛹。引誘酮對本雄成蟲無引誘作用,其他雄誘劑如甲基丁香酚或甲基—4—羥基苯甲酸酯等,也均無誘集效果。
傳播途徑: 卵、幼蟲和蛹均可隨寄主果實傳播。
檢疫與防治:禁止從疫區輸入未經產地檢疫或滅蟲處理的葫蘆科植物的果實。對來自害蟲發生區的葫蘆科、茄科和豆科植物實施嚴格的檢疫措施。
其他防治方法 :在害蟲盛發季節,菜園內噴灑水解蛋白毒餌誘殺成蟲。及時清除蟲、落果及萊園附近的野生葫蘆科寄主,對於抑制蟲害的發生和提高防治效果,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
西瓜寡鬃實蠅
基本信息
學名 Dacus (Didacus) vertebratus Bezzi
異名 Dacus vertebratus var. marginalis Bezzi;Dacus marginalis
Bezzi;Didacus vertebratus (Bezzi); Dacus mimeticus Collart
英文名 Jointed pumpkin fly, Melon fly
分布
寄主植物
西瓜、甜瓜、黃瓜、筍瓜及多種野生葫蘆科植物。
危害情況
此蟲原產於非洲熱帶或溫暖的亞熱帶地區,是葫蘆科作物的主要害蟲之一,尤其對西瓜這一喜食寄主的危害最烈。成蟲產卵於寄主的果實中,幼蟲潛居果內食害。
形態特徵
成蟲中顏板黃色,具黑色斑點1對。中胸盾片幾全黃褐色,縫後無黃色縱條。肩胛、背側胛、橫縫前每側的一小斑和小盾片全為黃色。足黃色,股節端部和脛節呈深棕黃色。頭、胸鬃均較弱短,其鬃序與衣索比亞寡鬃實蠅D.(Didacus)ciliatus相同,側額鬃1:2;小盾鬃1對,前翅上鬃和小盾前鬃均缺如。翅斑褐色,前緣帶狹短,其末端略加寬,終止於翅尖之前;臀條狹窄,A1+CuA2脈段周圍被微刺;基前緣室和前緣室完全透明,二者的長度之和接近翅長之半。腹部黃褐色,第3—5背板的中央一般具深棕黃色至淡褐色狹縱條,兩側部色澤較深。雄蟲第3背板具櫛毛;雌蟲產卵管之針突長約1.7—1.8mm,末端細尖,具亞端剛毛3對。體、翅長4.8—7.5mm。
-幼蟲 蛆形,3齡期體長11.0—12.5mm。口脊13—16條。第l一3胸節的前部具小微刺帶。前氣門指狀突17—19個。後氣門裂長約4.0倍於寬;氣門毛短,其長度不足後裂的l/2,部分毛於端部分枝,每邊各4叢,每叢約4—18根。肛葉1對,隆突。
生物學:專性引誘劑(如甲基-4羥基苯甲酸酯或乙基-4-羥基苯甲酸酯)對本雄成蟲有引誘作用;其他的引誘劑,則概無誘集效果。
傳播途徑:以卵和幼蟲隨寄主果實傳播。
檢疫與防治:禁止從疫區進口未經產地檢疫或滅蟲處理的葫蘆科果實;並切實做好瓜類入境前的檢疫工作。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動植物檢疫局、農業部植物檢疫實驗所編,1997. 中國進境植物檢疫有害生物選編。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
2. 汪興鑒,中國寡鬃實蠅亞科分類紀要(雙翅目:實蠅科)。植物檢疫,3(1),1989
3. 張清源、林振基、劉金耀、林向陽,南亞寡鬃實蠅生物學特性。植物檢疫,5(3),1991
其他防治方法:在害蟲發生季節,菜園內採取水解蛋白毒餌噴霧或使用專性引誘劑誘殺成蟲的方法進行防除。及時清除園內蟲、落果以及周圍的野生葫蘆科寄主,以減少害蟲發生數量,提高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