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雅寺

察雅寺

察雅寺,在昌都地區察雅縣(縣城距昌都鎮97公里)境內,位於縣城東南2公里處的麥曲河南邊瓦西鄉克貢村後的嘉崗山頂上。這裡蒼松翠柏四季常青,景色秀麗迷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察雅寺 
  • 地理位置:昌都地區察雅縣
  • 占地面積:300多平方米
  • 著名景點:石板刻佛像
概況,格魯派寺院之一,

概況

察雅,在漢語裡是“岩窠”之意。察雅地名來源於麻貢寺和布貢寺前輩活佛等一世洛丹協繞·扎巴嘉措修行隱居
察雅寺
的地方,因而連察雅縣地名都帶有神秘的宗教色彩。第一世活佛洛丹協繞修行洞位於嘉崗山北側懸崖處,面朝東,洞內遺留的文物有:石板刻佛像,包括三師弟像、光輝女神像、護法神像、洛丹協繞像塗有金粉。
察雅寺大部分建築已毀,現存一二層樓式大經堂,經堂前為一前石板鋪的廣埸,兩旁及前為凹形的二層藏式建築,樓上是僧舍。大經堂六前為四根門柱,門兩旁繪四大天王像,六道轉回圖,察雅寺建寺壁書等。大殿內主供釋迦牟尼佛和強巴佛像等,壁書還未繪完。二樓為小經堂和活佛的住處,內供宗喀巴師徒像、釋迦牟尼及阿難、迦頁等泥塑像,塑像均為新塑。牆上供有新制的唐喀幾十幅,有兩幅舊唐喀較為珍貴,年代均在明代以前。
另外,在加嘉崗下的克貢村,還保留一座靈塔殿。靈塔建在殿堂中心,毀於1959年。據了解,靈塔內藏有:舍利子,一尊金制佛像,鈴鐺一個,金剛杵一個。佛塔內有泥制佛像,塔為土磚木結構。靈塔殿的壁書現保存無量壽佛、釋迦牟尼佛、度母、護法神、獅面人身像、四大天王等。繪書特為先描黑線條,然後塗料,未有上光漆。壁書單純而素樸,這些壁書已有數百年的歷史。
察雅寺現有僧人二十多人,除已修復的大經堂和僧舍外,其它佛堂均在修復之中。

格魯派寺院之一

察雅寺位於瀾滄江上游的察雅縣城境內,是昌都地區著名的格魯派寺院之一。
察雅寺位於察雅縣東南二公里處,麥曲河南邊瓦西鄉克貢村背後的喜崗山頂上。一世洛旦協繞的修行洞位於北側懸崖處,面朝東,修行洞裡遺留的文物有:石板刻佛像,包括三師弟像一尊,光輝女神像一尊,護法神像一尊,一世洛旦協贊像一尊。修行洞背後山坡上有三座建築。山頂上。一世洛旦協贊像一尊。修行洞背後山坡上有三座建築。山頂北邊建有最早察雅寺拉讓,占地面積300平方米,面向南,至今只剩殘牆斷壁。南邊察雅大殿,依山而建,第一台級為院落,兩層樓房,第二層階為大殿,二層樓房,整個面積為1000平方米,已成廢墟,建築特點是地基石砌上夯土為藏式結構。東邊有一座靜室,面積約60平方米,現已毀。三座建築中間有轉經佛塔,壓印泥佛及石刻六字真言及嘛尼石堆。
一世洛旦協繞.扎巴加借1572年出生於克貢村一戶貧困畢盧康人家,父名拉貢,母名拉班措。幼年時依噶舉派高僧學習宗教文化知識。20歲時到拉薩哲蚌寺學經,後回家鄉在山洞修行,並將嘉崗山噶舉派小寺擴建為格魯派寺院,創建了察雅縣第一座格魯派寺院。因而,他亦成了察雅縣著名的格魯派活伸縮,有了轉世系統,至1958年共傳承九代。1719年,其第四代活佛羅桑朗傑被清朝封為呼圖克圖,統領察雅,有屬寺32座,僧眾三千餘人。洛丹協繞於1638年圓寂,享年67歲。後來他的弟子在其故居逼盧康(位於嘉崗山北面山下克貢村)為他修建了一座靈塔,依山坡而建,第一台階為院落,兩層樓房;第二台階為靈塔殿(位於殿堂中心),內藏有佛舍利子、釋迦牟尼金佛像、金剛鈴、金剛杵等法器,還有酥油銅鍋、火槍等。靈塔殿內壁畫豐富,主要有釋迦牟尼佛、無量壽佛、度母、護法神、獅面佛母、四大天王等畫像。其特點是先描黑線條,後塗顏料而成,簡單而樸素,據說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這些壁畫,對研究西藏繪畫藝術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