孛兒只斤·博迪(察哈爾·博迪)

孛兒只斤·博迪

察哈爾·博迪一般指本詞條

孛兒只斤·博迪(1504年—1547年),北元時期蒙古大汗(1519年—1547年在位),或譯作卜赤、保只、不地、孛只等,其名取自梵語菩提,明人亦稱為小王子。達延汗長孫,汗號阿拉克汗,圖魯博羅特(一說為烏魯斯博羅特)長子。

1517年,達延汗去世,父已先卒,理應繼承汗位,因年幼,汗位被其叔巴爾斯博羅特占據。1519年,奪回汗位。一說巴爾斯博羅特卒,被立為可汗。領左翼察哈爾喀爾喀兀良哈三萬戶,駐帳於察哈爾萬戶。因右翼鄂爾多斯濟農袞必里克(吉囊)、土默特領主俺答勢力強大,不能制馭,喀爾喀、兀良哈亦獨立行事,故事實上只是察哈爾萬戶的首領。嘉靖初,曾助明大同兵變。1538年,聯合吉囊、俺答擊敗兀良哈萬戶反叛,被尊為“庫登汗”。曾企圖吞併右翼三萬戶,被其母阻止,未釀成大亂。後同俺答一再要求明朝通貢互市,亦不斷擁兵攻入明境。卒後,子達賚遜繼位。

基本介紹

  • 全名:孛兒只斤·博迪
  • 別名:卜赤、保只、不地、孛只
  • 尊號:阿拉克汗、庫登汗
  • 所處時代:北元
  • 民族族群:蒙古族
  • 出生日期:1504年
  • 逝世日期:1547年
  • 在位時間:1519年 至 1547年
  • 前任:蒙古賽音阿拉克汗孛兒只斤·巴爾斯博羅特
  • 繼任:蒙古庫登汗孛兒只斤·達賚遜
  • 主要成就:平定兀良哈萬戶
人物生平,身世爭議,親屬成員,

人物生平

達延汗改革蒙古舊制,借鑑了中原王朝的長子繼承制,在生前就已經確定了由長孫博迪台吉來繼承北元大汗之位,但是其三子巴爾斯博羅特利用濟農的強大勢力,以博迪台吉年幼為名,篡權自立為汗。1519年(明正德十四年),巴爾斯博羅特掌握汗權兩年之後,在支持黃金家族正統繼承人即位的汗廷大臣、各領主的輿論壓力下,巴爾斯博羅特被迫讓出大汗之位,博迪台吉16歲時正式即北元大汗之位,在成吉思汗“八白宮”前叩頭膜拜宣誓就職,奪回了本屬於自己的大汗之位。
博迪稱汗後,其汗廷駐帳地由克魯倫河流域遷徙到漠南的可可的里速一帶,此地也叫大沙窩,在明朝宣府、大同以北。可可的里速確切地理位置可以確定為今內蒙古錫林浩特以南、蘇尼特右旗以東、克什克騰旗以西的廣袤沙漠草原地帶。博迪汗自己直接統轄察哈爾萬戶。察哈爾萬戶歷來都是北元大汗的直屬部落,平時對汗廷提供生產和生活給養,戰時則成為作戰部隊,正所謂“利劍之鋒刃”。因此,察哈爾萬戶就成為北元政權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北元六個萬戶以及科爾沁、衛拉特、兀良哈三衛地區蒙古諸部均接受大汗的統一號令,各部領主定期朝拜大汗、定期向汗廷繳納規定的貢品,遇有大汗下令各部參加的大規模戰爭,各部必須提供足夠數量的軍隊及作戰物資。
在博迪汗統治時期,駐牧於不兒罕山的兀良哈萬戶發動叛亂。兀良哈人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兀良哈人按照成吉思汗大札薩的規定,他們世代的神聖職責,就是守護不兒罕山成吉思汗黃金家族的陵寢,他們成為北元時期的兀良哈萬戶。另有一部分兀良哈人當年被成吉思汗賜給其母親訶額侖夫人及其幼弟斡赤斤為屬民,成為後來的兀良哈三衛,他們沒有參加叛亂。不兒罕山兀良哈萬戶的這種守護陵寢的特殊使命,是他們享有豁免權和各種優厚待遇,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逐漸強大起來。因此,不兒罕山兀良哈人往往憑藉著自己的地位和特權,不服從汗廷約束,時常侵擾察哈爾部牧地。從1524年開始,博迪汗下令鄂爾多斯部的袞必里克、土默特部的俺答出征兀良哈;同時,博迪汗也親自統率察哈爾大軍征討兀良哈萬戶。通過四次興兵征討兀良哈,於1538年終於將兀良哈萬戶徹底擊敗,其屬民大部分被瓜分到其他左右翼萬戶中去,一小部分兀良哈人沿著杭愛山向西和西北遷移,成為今天活動於唐努山、阿爾泰山一帶的烏梁海人。因此,經過對兀良哈萬戶的討伐戰爭,蒙古左翼實際上只剩下察哈爾和咯爾喀兩個萬戶了,這樣,蒙古六個萬戶只剩下了五個,但蒙古人仍然按照傳統的說法自稱六萬戶。這次戰爭之後,蒙古貴族領主們給博迪汗敬上了“庫登汗”的尊號。
自巴爾斯博羅特執掌右翼以來,右翼三萬戶勢力逐漸發展壯大,大有威脅汗權之勢。一次例行汗廷會議上,有大臣提出;鑒於右翼勢力做大,提出遣散右翼、併入左翼的想法;博迪汗考慮再三,最終沒有採取此策,而是獎懲分明,公平對待屬下各部。對於右翼兩首領袞必里克和俺答兄弟二人多次征討兀良哈萬戶和衛拉特的戰爭中所做出的貢獻,在祭供聖祖成吉思汗的八白宮前,召集各萬戶領主舉行隆重的授封儀式,宣布授予袞必里克“墨爾根汗”之號,授予俺答“索多汗”之號。
北元於明朝積怨很深,博迪汗帶領軍隊多次騷擾明邊。1527年2月,博迪汗率軍侵擾宣府,明參將王經戰敗被殺。3月,博迪汗率軍再次侵擾宣府,明參將關山戰敗被殺。8月,博迪汗率數萬騎兵襲擾寧夏受挫,傷亡三百餘人。1528年12月,博迪汗派軍隊侵擾大同,明指揮趙源戰敗被殺。1532年北元提出與明朝開展互市貿易,遭到明嘉靖帝的拒絕,博迪汗大怒,親率10萬騎兵進犯明邊。袞必里克和俺答率領右翼軍隊跟進,至音達嘎口(廠門關)遇明軍迎戰,北元軍隊三進三出,明軍無人能抵擋,大破音達嘎口的明軍大陣還營。
從1537年至1547年十年間,博迪汗派北元軍隊數十次騷擾明邊。其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解決物資奇缺的問題。由於蒙古草原缺乏農耕經濟和手工業,經濟相對落後;而明朝統治下的中原地區同樣是缺少牛馬牲畜,農民耕作艱難。博迪汗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多次派出使臣前往明廷交涉開展互市貿易,但屢屢遭拒。博迪汗對明用兵就是和平與戰爭兩種手段來達到目的。這一目的最後由右翼首領俺答實現了。明蒙雙方經過數十年的戰爭都損失慘重,最後終於坐下來談判,達成了展開互市的協定,通貢互市加強了漠南蒙古草原與明朝的經濟文化聯繫,結束了蒙古與明朝長達兩百餘年的戰爭局面,使明蒙邊界呈現出一派和平繁榮的景象,譜寫了蒙漢民族友好的新篇章。
1547年,博迪汗於珠塔蘭溫都兒去世,年44歲。博迪汗在北元中後期也算得上是一位有所作為的大汗。

身世爭議

關於達延汗長孫蒙古大汗博迪的身世史書記載矛盾較大。《黃史》、《蒙古源流》說博迪是達延汗長子圖魯博羅特的之子,並說達延汗次子烏魯斯博羅特年幼時被亦不剌殺死,故無嗣。明末成書的《北虜世代》、《北虜世系》等漢籍也說達延汗長子鐵力擺戶(即圖魯博羅特)生二子,長博迪,次也明;次子五路台吉(即烏魯斯博羅特)不嗣。清代文獻如《王公表傳》、《藩部要略》也說博迪等察哈爾首領為成吉思汗十六世孫圖魯博羅特之子。由此學術界一般認為博迪以後的蒙古大汗是圖魯博羅特的子孫。
但是,兩《黃金史綱》卻說博迪是達延汗次子烏魯斯博羅特的之子,達延汗長子圖魯博羅特無嗣。《俺答汗傳》也說鐵力擺戶無嗣,兀魯思擺戶的子孫為左翼蒙古之首領,很顯然,《俺答汗傳》所說的左翼之兀魯思擺戶子孫指的就是博迪等人。兩《黃金史綱》和《俺答汗傳》的說法與明代較早的邊政著作,成書於16世紀中葉的鄭曉《皇明北虜考》、張雨《邊政考》等書的說法一致。兩書載,小王子達延汗有三子,長子阿爾倫,次阿著,三滿官嗔,並說阿爾倫被亦不剌殺死,遺二子長博迪,次也明。考之蒙文史書,《皇明北虜考》等書所說達延汗長子、次子、三子分別指蒙文史書中的達延汗次子烏魯斯博羅特,三子巴爾斯博羅特,四子阿爾蘇博羅特。《皇明北虜考》等書有關蒙古的信息院子嘉靖初期兵部的情報,當時東蒙古正在博迪的統治下。鄭曉、張雨又是當時人記當時事。因此,對博迪身世的記載,可信度遠比明晚期漢籍高。更為重要的是鄭曉等人的記載與蒙文史書中成書較早的《俺答汗傳》和《黃金史綱》記載一致。因此,學者寶音德力根認為《黃史》、《蒙古源流》所記載的烏魯斯博羅特年幼時被殺、故無嗣之說並不可信。據《俺答汗傳》記載烏魯斯博羅特之弟巴爾斯博羅特生於1490年。由此可知烏魯斯博羅特於1508年被殺害時已有二十歲。年幼被殺云云是《黃史》作者的臆想。

親屬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