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雨朝行視園樹

《寒雨朝行視園樹》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排律。此詩前四句概括描寫雨後江邊園林秀美如畫;中間八句具體描述籬間丹橘黃柑、梔子紅椒,果實纍纍,豐收在望;末四句抒寫朝行感懷,感慨自己年老體衰,柱杖扶藜,行動不便,徒有如散騎登雲閣之志向,卻力不從心,只能避亂在偏僻的楚山之隅,傾聽哀猿的啼叫。全詩情感深摯,語言精練,格律嚴整。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寒雨朝行視園樹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七言排律
  • 作者:杜甫
  • 作品出處:《全唐詩
  • 作品題材詠物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寒雨朝行視園樹
柴門雜樹向千株,丹橘黃甘此地無
江上今朝寒雨歇,籬中秀色畫屏紆
桃蹊李徑年雖故,梔子紅椒艷復殊
鎖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見來枯
林香出實垂將盡,葉蒂辭枝不重蘇
愛日恩光蒙借貸,清霜殺氣得憂虞
衰顏更覓藜床坐,緩步仍須竹杖扶。
散騎未知雲閣處,啼猿僻在楚山隅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朝(zhāo):早晨。
⑵柴門:用柴木做的門,言其簡陋。雜:一作“擁”。向:對著。
⑶黃甘:即黃柑。此地:四部叢刊影宋刊本《分門別注杜工部詩》作“北地”。
⑷籬中秀色:一作“籬邊新色”。畫屏:有畫飾的屏風。紆(yū):彎曲,曲折。
⑸蹊(xī):小路。故:一作“古”。
⑹梔(zhī)子:一種常綠灌木。
⑺藤稍:一作“藤梢”。元自:猶言原本,本來。
⑻倚:一作“到”。松骨:松樹的樹幹。
⑼垂:快要。
⑽辭枝:一作“離柯”。重(chóng):重新,再。
⑾貸:施予,給予。
⑿虞(yú):憂慮。
⒀衰顏:衰老的容顏。更:一作“動”。藜床:藜莖編的床榻,泛指簡陋的坐榻。
⒁“散騎”句:晉代潘岳秋興賦》序云:“(余)以太尉掾兼虎賁中郎將,寓直於散騎之省,高閣連雲陽景罕曜。”此反其意而用之。散騎(jì)之省,即尚書省。
⒂隅(yú):角落。

白話譯文

簡陋的柴門對著許許多多的雜樹,園裡的丹橘黃柑在此地獨一無二。
今天早上江邊的寒雨剛剛停下來,籬間的秀色簡直就像畫屏那般美。
桃李栽種多年下面早已走出了路,黃梔子映著紅花椒顏色真是鮮艷。
纏繞著石頭的藤梢已自行落下來,參天松樹忽然枯死空餘傲骨嶙峋。
掛滿枝頭香噴噴的柑橘快要摘盡,離開枝柯的葉子和果蒂不會復生。
希望園樹能沐浴溫暖可愛的陽光,卻要擔心寒冷的清霜殺氣的侵凌。
我容顏衰老更需要找個坐榻休息,緩慢地步行仍要依靠竹杖來扶持。
可嘆不能值宿散騎省而身登雲閣,只是流落在這楚山僻角愁聽猿啼。

創作背景

《寒雨朝行視園樹》當作於唐代宗大曆二年(767)秋天,當時杜甫寓居在四川夔府(治今重慶奉節)。當年三月,杜甫遷居瀼西(在今重慶奉節大瀼水西岸),耕種東屯的一部分公田,培育四十畝柑林,過著經營園林的生活。各種果實在朝陽里閃爍著光輝。杜甫面對此情此景,一面感到豐收的喜悅,一面覺得流落荒僻之地,壯志難酬,十分孤寂,於是寫下了這首排律。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是一首詠物詩。詩人借鑑了賦的筆法,從各個角度來體寫“園樹”,先概述江邊秀美如畫的園林,再描述園中累累的果實,最後抒寫朝行感懷,表達了豐收的喜悅,也隱含自己流落他鄉,壯志難酬之意。
全詩可分為三段。首段為前兩聯共四句。首聯說園內的丹橘和黃柑是此地其它園子所沒有的,表露了喜悅之情。開頭點出所居之處,門對千樹,紅黃相雜,色彩鮮明,絕無僅有。一說“此地無”應為“北地無”。作者身處長江畔,丹橘黃柑是此處有而“北地無”,也通。次聯寫當天氣候,寒雨既止,園中樹木秀麗,像畫屏一樣曲折地展開。中段為中間四聯共八句。三聯描繪桃李經年,下有蹊徑,梔椒嬌嫩,艷麗非凡。四聯描繪藤梢自由地纏石,松乾挺直地參天。一上一下,均見精神。五聯寫林果成熟,香而下垂,葉蒂已老,不再復甦。六聯又為園中果樹構想,希望能借得溫暖的陽光多多照射園樹,預防那寒霜殺氣早早到來摧殘果林。想得十分周到,從中可見杜甫愛園樹之深切。末段為後兩聯共四句。七聯申訴自己衰老,一動就要找床來坐,慢慢地步行還要扶著竹杖,可謂老態龍鐘。末聯用典用喻,以晉代潘岳之為太尉掾,值宿散騎文省高閣中,忙得不可開交,感慨思退。這是陪筆,詩人感嘆自己現在不能潘岳那樣寓值於尚書省而身登雲閣,而只能整天在僻遠的山區聽那野猿的淒涼的叫聲。此實以詩吶喊,也是遙接首段之景而發,並點出題旨。首尾兩段相呼應,中段為鋪陳。
杜甫以七言排律寫景,此詩算是有特色的一篇。七言排律相對於其他詩體,傳世詩篇數量很少,杜甫集中也僅存數首。此詩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六聯對仗工整,符合七言排律的格律,尤其“桃蹊李徑年雖故,梔子紅椒艷復殊”一聯,既是上下相對,又是句中自對,相當嚴整。此詩聲律符合粘對規則,使用上平聲七虞韻,其中“籬中秀色畫屏紆”句的“紆”字屬於鄰韻六魚韻,考慮杜甫的心思是以準確表情達意為重,在無法於本韻部中找到適合的韻字情況下使用鄰韻,而在整體上還是體現了杜詩對仗聲律的整飭和嚴謹。

名家點評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公瀼西詩,有果園,有甘林。果園四十畝,他日所舉以贈人者。甘林為治生計,所云‘客居暫封殖’者。《杜臆》謂:朝行所視之園樹,專指果園,於甘林無豫,故云‘丹橘黃甘此地無’。今按:‘此地無’,正言柑橘之獨盛。篇中‘林香出實’二語,明說丹橘矣,豈可雲甘林又在果園之外乎?大抵分而言之,則甘林另為一區,合而言之,甘林包在果園之內,蓋四十畝中,自兼有諸果也。”

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嘗自稱少陵野老。舉進士不第,曾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世稱杜工部。是唐代最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宋以後被尊為“詩聖”,與李白並稱“李杜”。其詩大膽揭露當時社會矛盾,對窮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內容深刻。許多優秀作品,顯示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過程,因被稱為“詩史”。在藝術上,善於運用各種詩歌形式,尤長於律詩;風格多樣,而以沉鬱為主;語言精練,具有高度的表達能力。存詩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杜甫像杜甫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