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賦

《寒賦》是唐末詩人徐寅創作的一篇賦。此賦虛構出侯虛侯和安處王這一對君臣,先渲染嚴寒的氣氛,再借憑虛侯之口從兵、農、學三方面鋪敘下民之寒苦並以此諫安處王體恤民寒,最後說明安處王受諫而改革。全賦結構嚴整,富有現實主義色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寒賦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賦
  • 作者:徐寅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寒賦
以“色悴顏愁,臣同役也”為韻。
壬子歲1,大雪濛濛2,繁雲鎖空3;白日光沒,樵蹊脈窮4。地洞冱而履不得5,天颼飀而飛不通6。庭蘭落翠7,禁樹催紅8。安處王乃去廣殿9,即深宮10。獸炭呀焰11,狐裘御風12,頻謂左右曰13:“寡人今日寒斯甚,曷與下民而同14?”憑虛侯進言曰15:“大王自恐嚴凝16,罔憂邦國17,下民將欲凍死,大王未有寒色18。”王曰:“下民之理,聞之可得?”對曰:“只如負御三邊19,彌年不還20。戍遠燕嶺21,衣單雁山22。鐵甲冰徹23,金刀血殷24。風颳衰力25,砂昏少顏26。大軍之生死頻決27,上國之英豪甚閒28。今則凍平遼水29,雪滿蕭關30,此戰士之寒也,王曷知其險艱31?至若荷鍤田裡32,勞乎農事。草荒而耒耜無力33,地冷而身心將悴34。賦役斯迫35,鋤耰何利36?凍體斯露37,疏蓑莫庇38。東皋孰閔其耕耘39,北闕但爭其祿位40。今則玄律將結41,玄冬已繼42,此農者之寒焉,王曷知其憂愧43?復有萬里辭親44,求名進身45。韜玉待價46,燃金食貧47。賀清平於四塞48,冒霜霰於三秦49。北戶無席50,冬衣有鶉。幸偶乎勛華為主51,同思乎伊呂稱臣52。今則顓頊威至53,玄冥令臻54,此儒者之寒焉,王曷知其苦辛?別有苦寒之者,不能殫寫55;在臣說矣,恐王煩也56。”
於時陽氣收57,陰氣浮58,火井滅59,朔風愁60。乾山之凍樹頻折61,八水之凝波水流62。王乃閔征戰之勞63,命偃乎兵革64;念農耕之苦,命蠲乎徭役65;知儒者之寒,命選於宗伯66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 壬子歲:景福元年(892年),據《唐才子傳》,徐寅於這一年中進士。
  2. 濛(méng)濛:雪粒下的樣子。嚴忌哀時命》:“霧露濛濛。”
  3. 繁云:濃雲。鎖空:遮蔽天空。張協雜詩·朝霞迎白日》:“翳翳結繁雲,森森散雨足。”
  4. 樵蹊(xī):樵者行走的徑路。李華《仙遊寺》:“舍事入樵徑,雲木深谷口。”脈窮:路脈堵塞窮盡。脈,路脈。
  5. 洞冱(hù):深凍結堅冰。《列子·湯問》:“霜雪交下,川池瀑冱。”註:“得冬氣,故凝陰水凍。”
  6. 颼飀(sōu liú):風聲。左思吳都賦》:“與風颻颺,䬀瀏颼飀。”飛不通:飛鳥不通。
  7. 落翠:落葉。
  8. 禁樹:禁中之樹,宮殿中的樹。催紅:催落紅花。
  9. 安處王:虛構的王號,以其安處廣殿,故以名。廣殿:廣大的宮殿。
  10. 深宮:深毆。
  11. 獸炭:燒獸骨以為炭。呀焰:吹焰求暖。呀,張口的樣子。
  12. 狐裘(qiú):以狐腋下自毛所制皮衣。古代諸侯朝服,貴人之衣。
  13. 頻:屢。左右:左右侍臣。
  14. 曷(hé):何。
  15. 憑虛侯:杜撰的侯號,“憑虛”二字襲用張衡西京賦》“憑虛公子”之名。
  16. 嚴凝:嚴寒凝冷。
  17. 罔(wǎng)憂:不愁。
  18. 寒色:受寒的樣子。
  19. 負御:負戈保衛。三邊:指匈奴、南越、朝鮮三方邊地。
  20. 彌年:經年。
  21. 戍(shù)遠:到遠地方防戍。燕嶺:燕山,在河北省薊縣東南。
  22. 雁山:雁門山,在山西省代縣西北。
  23. 冰徹:冷透。
  24. 金刀:刀劍。血殷:血紅。
  25. 衰力:衰老力弱的軍人。
  26. 少(shào)顏:少年的容顏,年輕士兵。
  27. 頻決:頻頻決戰。
  28. 上國之英豪:朝廷的英豪大將。上國,近王都的諸侯國稱上國,這裡指朝廷;英豪,統帥,俊傑大臣。
  29. 凍平遼水:遼水凍成冰。遼水,遼河,古名大遼水,在遼寧省西部。
  30. 蕭關:關名,在甘肅省固原縣東南。
  31. 險艱:危險艱辛。
  32. 荷(hè):負。鍤(chā):鐵鍬。田裡:田和宅。
  33. 耒耜(lěi sì)無力:無力持耒耜。
  34. 悴(cuì):疲,傷。
  35. 賦役:租稅和夫役。
  36. 耰(yōu):磨田器。
  37. 露:袒露。
  38. 疏蓑(suō):粗糙單薄的蓑衣。莫庇(bì):沒有得穿。
  39. 東皋(gāo):東方的水田。閔(mǐn):憐。
  40. 北闕(què):宮城北門,古代在宮殿北方建闕門,上奏謁見者皆由此門出入。這裡代指出入北闕的眾臣。祿位:俸祿和官位。
  41. 玄律:冬季之律為應鐘、黃鐘、大呂,冬於五行居北方,故稱冬所配之律為玄律。
  42. 玄冬:即冬天。北方水色黑,故曰玄冬。
  43. 憂愧:農民憂冬,愧無以過冬。
  44. 萬里辭親:辭別父母,離家萬里。
  45. 進身:出世,求仕。
  46. 韜玉:藏玉,身負高才。待價:待識貨商賈以求賣,比喻士子待賢君之聘以求仕。
  47. 燃金食貧:不重無用之寶,安於乏食。《莊子·天地》:“捐金于山,沉珠於淵。不利貨財,不近富貴,不樂壽,不哀天。不樂通,不醜窮。”食貧,食物貧乏,生活貧窮。
  48. 賀清平於四塞:為四方邊境太平而頌賀。四塞,在四方以為蔽塞者。
  49. 三秦:今陝西中部和北部。
  50. 北戶:北面的門戶。席:當門的簟,《史記·陳丞相世家》:“平家乃負郭窮巷,以弊席為門,然門外多長者轍。”鶉:鶉衣。《荀子·大略》:“子夏貧,衣若縣鶉,人曰:‘子何不化?’曰:‘諸侯之驕我者,我不為臣;大夫之驕我者,我不復見。’”
  51. 幸偶:幸好遭遇。勛華:放勛和重華,即堯帝和舜帝。
  52. 伊呂:伊尹和呂尚。
  53. 顓頊(zhuān xū):上古帝王。黃帝的孫子,昌意的兒子。威至:冬天之威至。
  54. 元冥:玄冥,太陰神,冬神,北方神,主刑殺。令臻(zhēn):節令到。
  55. 殫(dān):盡。
  56. 煩:使……厭惡。
  57. 陽氣:陽之氣。令萬物活動、生長之氣、春之氣。
  58. 陰氣:濕寒之氣。浮:動。
  59. 火井:井名。左思蜀都賦》:“火井沉焚於幽泉。”
  60. 朔風:北風。
  61. 凍樹:受寒凍的樹。
  62. 八水:八川。《關中記》:“涇與渭、洛為關中之川,與渭、灞、滻、澇、潏、灃、滈,為關中八水。”凝波:寒水,結凍的波浪。
  63. 閔(mǐn):憐。
  64. 偃(yǎn):休。兵革:戰爭。
  65. 蠲(juān):除。徭(yáo)役:為公使役。
  66. 選:選舉。宗伯:禮部之官,周官六卿之一。

白話譯文

依次以“色”、“”、顏”、“愁”、“”、“”、“”、“也”為韻腳。
壬子年,大雪紛飛,烏雲堆滿天空,白天見不到一點陽光,樵者行走的路徑路脈堵塞窮盡。地上結著厚厚的冰而走不得,寒冷的風颳得很大而鳥飛不通。庭中蘭花落葉,宮殿中的樹催落紅花。安處王離開寬闊廣大的官殿,到深官中去。深官內獸形的炭吐著火苗,大王穿著以狐腋白毛部分製成的皮衣乘風而行。不停地問左右手下的人道:“我今天穿的衣服可以抵禦寒冷,那些百姓也和我一樣嗎?”憑虛侯說:“大王害怕寒冷,不擔心其他國家來犯嗎?您的黎民百姓快凍死了,而你穿錦衣,一點也不冷。”大王說:“老百姓的事理人情,可以讓我聽到嗎?”對方說:“那些背負武器,抵禦邊疆敵人的士兵,數年不歸,他們穿著單薄的衣服防守燕山和雁山。身上的鐵甲凍透,刀刃上的血變成黑色。年老力衰的軍人經不住寒風摧殘,年少的軍人抵擋不住風沙。大軍頻繁與敵人進行生死決戰,京師的豪傑卻整天閒著沒事。而今遼河結冰,一片平清,大雪覆蓋蕭關,這時戰士們非常寒冷。大王,你知道面對這種情況的危險嗎?至於扛著鐵鍬去田裡,參與勞動,面對草荒卻無力使用來耜,冷落了大地而自己也折騰得身心疲憊。地稅和勞役緊逼,鋤和糧何利?”在寒風中凍著的身體就好像沒有穿衣服一樣,棕草稀疏,粗糙的蓑衣根本不能抵禦寒風。誰去憐憫那些在田野中耕耘的勞動者?而官廷中的那些文武大臣卻在忙著爭俸祿和升官。今天已經是元律的最後一段時間,冬天還在繼續。是貧苦的勞動者最難熬的日子。大王你不為他們感到擔憂和慚愧嗎?有很多考生辭別親人,離家萬里,想求取功名、獲得身分和社會地位。他們就好像玉石,不看重無用的寶物,安於貧窮的生活,以待在上者的賞識。天下太平,他們頂著風霜雨露行走在三秦大地上。北向的門沒有被蘆葦編織的草蓆遮擋,身上的衣服破舊。幸虧偶遇像堯帝和舜帝那樣的明主,共同嚮往像伊尹和呂尚那樣稱臣。如今顓頊降臨,水神到來,是讀書人出頭的日子啊。大王你知道這些讀書人的辛苦嗎?另外,還有那些寒窗苦讀的人,就不再一一說了。臣再說下去,怕大王心煩。”
此時,萬物生長向上之氣下降,寒幽冷之氣遊動,煮鹽的井裡的火已經滅了,北風讓人發愁。大地一片冰天雪地,樹枝頻繁被壓斷,灞、滻、潦、潏、津、滈、涇、渭八條水系水面凍結不再流動。大王於是獎勵那些征戰的戰士,讓他們收起手中的兵器。看在農耕辛苦的份上,發布命令免除勞役。注釋讀書人十年寒窗的不容易,於是量才授官。

創作背景

據賦中的“甲子歲”推測,此賦大概創作於景福元年(892年)。據《唐才子傳》,作者於此年中進士,而這篇賦恰是一篇律賦,似是為考課而作,並藉以告誡君主要留心人民的疾苦而作。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全賦可分為下列幾個部分:
首先,自“壬子歲”至“禁樹催紅”,寫寒景,作者以“大雪”、“日光沒”的景況,點染天空的寒氣;再以“地洞洹而履不得”、“天颼飈而飛不通”,寫地上的寒景;又以“庭蘭”的落翠,“禁樹”的催紅,烘托出一片寒氣襲人。
其次,自“安處王乃去廣殿”至“恐王煩也”,寫憑虛侯諫安處王恤民寒。在這一段里,作者運用問答的方式,進行敘事,著意鋪寫。作者描寫一位遇寒即由廣殿躲入深宮,披狐裘、擁獸炭的國君。不知民間疾苦,還在問左右,下民之寒與自己有何不同。憑虛侯劈面就說他“自恐嚴凝”、“罔憂邦國”,然後指出“民欲凍死”、“王未有寒色”的不同。這位安處王畢竟不是一位暴君,聞諷不怒,反而問“下民之理”,要求憑虛侯說出下民寒情。於是憑虛侯侃侃而談,鋪敘出戰士之寒、農者之寒、儒者之寒。還附帶說“別有苦寒,不能殫寫”。作者在這一段里,運用了比較法,首先把王和下民作一比較;再分拿“大軍之生死頻決”和“上國之英豪甚閒”、“東皋耕耘孰其閏”和“北闕但爭其祿位”,兩兩對比,以見力事者和享成者,勞獲的不公,和由這種不公所導致的雙方寒況的不同。並藉以回應前面“將欲凍死”和“未有寒色”,指實安處王的“罔憂邦國”,說得理正、辭嚴、事核言辯。讓安處王無言以對,無法推託。
最後,自“於時陽氣收”至“命選於宗伯”,作者再敘冬寒以應首段,然後說明安處王受諫而進行改革,下令“偃兵革”、“蠲徭役”、“命宗伯選儒者”。
全賦結構十分嚴整,富有現實主義色彩。賦中,作者除了實筆敘事寫景之外,對安處王和憑虛侯的形體思慮,未加一字形容,卻由他們的言行,表現出一幅賢臣明君的形象,是善以虛筆點染實體。可見其虛實運用之妙,技巧拿捏相當成熟。而在賦的布局方面,作者顯然受了宋玉和謝眺的影響,因語言鋒利多刺而不如宋玉和謝眺的婉轉深妙、意隱多諷,卻也因此而更具戲劇性。

名家點評

全國賦學會副會長萬光治:其所云人民疲於邊戰,農夫困於聚斂,賢者沒於蒿萊,奸佞顯於朝堂,聯繫到中晚唐的社會現實,實為一篇鋒芒畢露的諷諭之作。(《中國古典文學名著分類集成》)
中國文藝理論家霍松林:徐寅的《寒賦》(以“色悴顏愁,臣同役也”為韻),設為問答,寫“大雪濛濛”之時,“安處王”以獸炭、狐裘禦寒,猶說“今日之寒斯甚”。“憑虛侯”便說:“下民將欲凍死,王未有寒色。”接下去描繪了戍邊將士、農夫、儒者三種人的寒狀。寫農夫云:“荷鍤田裡,勞乎農事。草荒而未耜無力,地冷而身心將悴。賦役斯迫,鋤粳何利!凍體斯露,疏蓑莫庇。東皋孰憫其耕耘北闕但爭其祿位。今則元律將結,元冬已繼。此農者之寒焉,王曷知其憂愧?”(《唐音閣文萃》)

作者簡介

徐寅(894年以前—923年以後),字昭夢,福建莆田人。登乾寧進士第,授秘書省正字。依王審知,禮待簡略,遂拂衣去,歸隱延壽溪。著有《探龍》、《釣磯》二集,詩二百六十五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