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瘟條辨摘要》是2015年12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呂田【輯】,張曉艷【校注】,該書主要講述了瘟病等相關內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寒瘟條辨摘要
- 作者:(清)呂田【輯】、張曉艷【校注】
- 出版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 ISBN:9787513223843
《寒瘟條辨摘要》是2015年12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呂田【輯】,張曉艷【校注】,該書主要講述了瘟病等相關內容。
《寒瘟條辨摘要》是2015年12月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清)呂田【輯】,張曉艷【校注】,該書主要講述了瘟病等相關內容。內容簡介《寒瘟條辨摘要》又名《瘟疫條辮摘要》,成書於清嘉慶十六年(1811),呂田輯。《...
瘟疫條辨摘要引言 漢長沙太守張仲景《傷寒論》,為方書之祖,其治傷寒諸方於今為烈,惟於溫病,僅有刺穴之法而世失其傳。後人不明其義,凡遇春溫、夏熱、外感、內傷以及陰虛內熱等證,執守成方,概以傷寒施治,張冠李戴,其貽誤豈淺鮮哉。是以河間、東垣、丹溪繼起,詳為發明,有功天下後世良多。此...
《傷寒瘟疫條辨》(又名《寒溫條辨》)為溫病理論著作,6卷,楊璿撰於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作者深痛醫界對病寒病溫兩者混淆不辨,泥於傷寒方藥治溫熱病,貽患無窮。針對時弊,作者撰寫了92則辨析之論,力辨溫病與傷寒在病因、病機、症候及方藥上迥異。全書條分縷析,力主寒溫分立,故以《傷寒瘟疫條辨...
《成都中醫藥大學特色教材·瘟病學新編》首先對瘟疫理論進行概括、歸納,闡述其基本特點,便於學習者了解和把握其內涵、實質。而後介紹傳統瘟疫理論,分濕熱疫、暑熱疫、溫熱疫、寒疫以及雜疫,內容涉及眾多與瘟疫有關的中醫名著,如《溫疫論》、《溫熱經緯。余師愚疫病篇》、《傷寒瘟疫條辨》、《松峰說疫》、《增...
瘟疫彙編 《瘟疫彙編》是清代汪期蓮編寫的一本溫病類中醫文獻。刊於清道光八年(1828)。內容簡介 汪氏將有關瘟疫著作匯集成書,包括吳又可《溫疫論》、戴麟郊《廣瘟疫論》、劉奎《松峰說疫》、楊培《寒溫條辨》等等,使讀者於瘟疫之證一目了然,旁通互證。版本信息 現存初刻本及道光年間汪商彝十卷匯刻本。
大頭瘟的其他療法 1.外敷藥治療三黃二香散(吳鞠通《溫病條辨》):用黃連30克、黃柏30克、生大黃30克、乳香15克、沒藥15克,碾研成細末,初用細茶汁調敷,乾則易之,繼則用香油(麻油)調敷。適用於紅腫痛局部外敷。2.燈火燋法爆燈火療法:選一根燈心(中藥燈心草),長3—5厘米,將一端浸入食油中約l厘米...
《成都中醫藥大學特色教材·瘟病學新編》首先對瘟疫理論進行概括、歸納,闡述其基本特點,便於學習者了解和把握其內涵、實質。而後介紹傳統瘟疫理論,分濕熱疫、暑熱疫、溫熱疫、寒疫以及雜疫,內容涉及眾多與瘟疫有關的中醫名著,如《溫疫論》、《溫熱經緯。余師愚疫病篇》、《傷寒瘟疫條辨》、《松峰說疫》、《增...
《中醫臨床經典概要(第3版)》是2024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圖書。內容簡介 本書系國家衛生健康委“十四五”規劃教材、第四輪全國高等學校中醫藥教育規劃教材之一。全書從《內經》《傷寒論》《金匱要略》《溫病條辨》等經典名著中精選百餘首經典方劑,重點介紹其臨床運用情況。為了避免與本科教材及相關課程的重複,本...
《中醫臨床經典概要》是一本圖書,作者是張再良 內容簡介 《衛生部"十二五"規劃教材•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教材•全國高等醫藥教材建設研究會規劃教材:中醫臨床經典概要(供中醫學、中西醫臨床醫學、針灸推拿學等專業用)》將以往中醫臨床基礎學科的三門課程的主要內容合一,改變了以原文為主,逐條解釋和引申的方式,直接...
《寒瘟條辨摘要》:“治小兒葡萄瘟方此證受癘疫之氣,郁於皮膚,凝結而成大小青紫斑點,狀若葡萄,發於渾身,惟腿脛居多。甚則邪毒攻胃,以致牙齦腐爛,臭味,出血,狀若牙疳,而青紫斑點其色反淡,久則令人虛弱。初宜服羚羊角散,久虛者宜服胃牌湯,米泔水漱口。以非疳散日擦四五次即效。近見中年之人...
瘟疫辨論 瘟疫發源 廣瘟疫論 治疫全書 二分析義 傷寒瘟疫條辨 松峰說疫 疫疹一得 辨疫瑣言 溫證指歸 瘟疫條辨摘要 溫毒病論 醫略十三篇 廣溫熱論 重訂廣溫熱論 雜疫證治 疫證治例 溫熱病類方 時疫溫病氣運徵驗論 疫證集說 作品影響 該作品獲得第三屆“三個一百”原創出版工程作品科學技術類獎。
《陸懋修醫學全書》是 1999年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璟 。內容介紹 內容提要 陸懋修,字九芝,又名勉旅,號江左下工,又號林屋山人,江蘇元和(今江蘇吳縣)人,清代醫學家。生於清嘉慶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卒於清光緒十二年(公元1886年),享年68歲。陸懋修是一位儒、醫兼通,又精於臨...
《傷暑論》,6卷。清代徐鶴(字子石)撰,成書於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本書名為“傷暑”,實為溫熱證治專書。全書仿《溫病條辨》上、中、下三篇之式,凡先哲名言必標明出處,未標者屬作者己意。卷首設原病篇,載《內經》及吳瑭、王士雄、各溫病名家之言;卷一辨論篇,後附藥匯論二十四門,其中包括...
賠賑散(《傷寒溫疫條辨》卷四引《二分晰義》)、溫證解毒散(《羊毛瘟症論》卷下)。煉蜜為丸,名太極丸。本方藥僅四味,其中僵蠶、蟬蛻袪風解痙、散風熱、宣肺氣,宣陽中之清陽;大黃、薑黃盪積行瘀、清邪熱、解溫毒,降陰中之濁陰;又加黃酒為引,蜂蜜為導。兩兩相伍,一升一降,可使陽升陰降,...
”由此他將傷寒與溫病進行了因證脈治的詳細分析,結合自己豐富的實踐經驗,著成《傷寒疫條辨》一書。楊栗山認為:“溫病之所由來,是因雜氣由口鼻入三焦,怫鬱內熾。”又指出:“溫病得於天地之雜氣,怫熱在里,由里而達外內之鬱熱為重。”這裡所指溫病乃伏氣溫病而言。由於伏氣溫病初起即見里熱較重的見證...
腳攣急。文獻摘要 原方選錄 《傷寒瘟疫條辨》:“桂枝加附桂湯,桂枝、白芍、生薑各三錢,甘草(炙)二錢,附子(生)、肉桂(去粗)各一錢,大棗二枚。水煎,溫服。覆取微汗。治太陽傷寒,寸口脈浮而大,浮則為風,大為陰虛,風則生微熱,虛則兩脛攣,其證自汗出,小便數,心煩,微惡寒,腳攣急。”
素問玄機原病式、宣明方論、內外傷辨惑論、脾胃論、蘭室秘藏、醫學發明、陰證略例、十藥神書、內科摘要、雜病論治準繩 第11冊 內科類2 濟陽綱目 第12冊 內科類3 痰火點雪、症因脈治、理虛元鑒、傅青主男科、金匱翼、風勞臌膈四大證治、醫醇勝義、血證論、中風斠詮 第13冊 外科類1 劉涓子鬼遺方、...
光緒三年(1877),縣內瘟疫猖獗,歇馬鄉一帶先後病死數千人。睹此慘狀,蘇芳心如刀絞,遂生學醫濟世之念。於是業餘自學《傷寒論》、《寒溫條辨》、《醫宗說約》等醫書。其間經常廢寢忘食,精思其旨,寫了大量筆記。歷時五年,初曉醫理,便改行從醫。民國6年(1917),縣南上下紅花河、高皇山等地瘟疫流行,...
薛氏醫案 針灸大成 醫貫 重訂濟陰綱目 東醫寶鑑 尚論篇 瘟疫論 白氏輯要 本草萬方針線 本經逢原 傅青主女科 寒溫條辨 黃氏醫書八種 洄溪醫案 世補齋醫書三易稿 胎產心法 外科大成 外科正宗 溫病條辨 溫熱經緯 瘟疫明辨 徐氏醫書六種 驗方新編 醫門棒喝 御纂醫宗金鑒 理瀹駢文 附錄:特藏圖書目錄 ...
重要文獻摘要 《註解傷寒論》:桂發汗走津液;此小便利、大便硬,為津液不足,去桂加術。《傷寒來蘇集》:病本在脾,法當君以白朮,代桂枝以治脾,培土以勝濕,土旺則風自平矣,桂枝理上焦,大便硬、小便利,是中焦不治,故去桂。《傷寒貫珠集》:去桂枝之辛散,加白朮之苦燥,合附子之大力健行者,於以...
重要文獻摘要 1、《溫證指歸》:“大清涼散:溫病表里三焦大熱,胸滿脅痛,耳聾目赤,口鼻出血,唇乾舌燥,口苦自汗,咽喉腫痛,譫語狂亂者,此方主之⋯⋯?水煎去渣,入蜂蜜三匙,冷米酒半小杯,童便半小杯,和勻冷服:此方通瀉三焦之熱,其用童便者,不及自己小便之佳。《素問》曰輪迴酒,《綱目》曰還...
加味升降散用於治時行瘟疫,周身大熱,時忽惡寒,口渴飲冷,舌苔白厚乾枯,神昏目赤,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處方來源 《溫疫條辨摘要》。 藥物組成 白僵蠶2錢(酒炒)退10個,薑黃5分(去皮),川貝2錢,川厚朴錢半,麥冬3錢,生大黃4錢。藥物加減 如體虛,用大黃2錢,或用酒另炒。藥物主治 口渴飲冷,...
重要文獻摘要 1.、原書主治《溫病條辨》卷1:“頭痛惡寒,身重疼痛,舌白不渴,脈弦細而濡,面色淡黃,胸悶不飢,午後身熱,狀若陰虛,病難速已,名曰濕溫。汗之則神昏耳聾,甚則目瞑不欲言,下之則洞泄,潤之則病深不解,長夏深秋冬日同法,三仁湯主之。”2、方論選錄吳瑭《溫病條辨》卷1:“濕為陰...
在家半耕半讀,被聘為塾師。教授之暇,習學醫書,漸成大名。乾隆四十九年(1784),中原地區瘟疫大流行,死者無數。他糾正以往將瘟病當傷寒病的治方,集幾十年臨床經驗,撰成《傷寒瘟疫條辨》一書,共6卷92則,名聲大震,各省刊印,對清代溫病證施治的完善體系,作出了重要貢獻。被稱為“救世寶書”。
四十歲時撰成《溫病條辨》,晚年為針砭醫林時弊,撰《醫醫病書》。道光十六年(1836)的二月,因長子病卒,抑鬱衄血而去世。吳鞠通的貢獻主要在溫病學理論與方藥,《清史稿·列傳二百八十九》稱他“學本於桂(即葉天士),以桂立論甚簡,但有醫案散見於雜證之中,人多忽之,著《溫病條辨》以暢其義,其書盛行...
第三章 溫病的辨證 第四章 溫病常用診法 第五章 溫病的治療 第六章 風溫 第七章 春溫 第八章 暑溫 第九章 秋燥 第十章 濕溫 第十一章 暑濕 第十二章 伏暑 第十三章 溫毒類溫病 第一節 大頭瘟 第二節 爛喉痧 第十四章 葉天士《溫熱論》第十五章 薛生白《濕熱病篇》第十六章 吳鞠通《溫病條辨》
第一節大頭瘟145 第二節爛喉痧150 第十章溫疫類溫病/156 第一節溫熱疫156 第二節暑熱疫159 第三節濕熱疫162 第四篇名著選讀 第十一章葉天士《溫熱論》/170 第一節葉天士《溫熱論》簡介170 第二節《溫熱論》原文類編170 一、溫病大綱170 二、邪在肺衛172 三、邪陷營血173 四、流連氣分174 五、邪留...
二、常見證候辨治 / 149 第十四章溫疫156 節病因病機 / 157 一、病因與發病 / 157 二、病機演變 / 157 第二節診斷 / 158 一、診斷依據 / 158 二、鑑別診斷 / 158 第三節辨證論治 / 158 一、辨治要點 / 158 二、常見證候辨治 / 159 第十五章溫毒169大頭瘟 / 169 節病因病機 ...
第十一章 伏暑 96 第十二章 秋燥 104 第十三章 大頭瘟 112 第十四章 爛喉痧 117 第十五章 溫疫 123 第十六章 霍亂 131 經典選讀 第十七章 葉桂《溫熱論》 141 第十八章 薛雪《濕熱病篇》 146 第十九章 吳瑭《溫病條辨》 154 附錄 引用方劑彙編 167 溫病臨床常用中成藥 179 溫病學方歌匯總 183 附錄 ...
文獻摘要 《瘍科心得集·辨鸕鶿瘟耳根癰異證同治論》:“夫鸕鶿瘟者,因一時風溫偶襲少陽,脈絡失和。生於耳下,或發於左,或發於右,或左右齊發。初起形如雞卵,色白濡腫,狀若有膿,按不引指,但酸不痛,微寒微熱,重者或憎寒壯熱,口乾舌膩。初時則宜疏解,熱盛即用清泄。或挾肝陽上逆,即用...